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1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去分化软骨肉瘤(dedifferentiated chondrosarcoma,DDCS)的临床、影像、病理学特征及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7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40例DDCS,包括临床、影像、病理和随访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对其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0例DDCS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51岁。发病部位分别为髋部、股骨、肱骨、胸骨、胫骨、肩部、手指、胸椎。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双相征,即呈现出软骨肉瘤的点状、环状钙化和具有侵袭性特征的软组织肿块两种表现。镜下可见界限清楚的高分化软骨肉瘤成分和高度恶性成分(包括骨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纤维肉瘤、不能明确分类的梭形细胞肉瘤),或去分化为低级别肿瘤(包括骨巨细胞瘤或低级别骨肉瘤),两种成分比例不定。40例中有34例术前行穿刺活检,仅9例正确诊断为DDCS,穿刺诊断正确率为26.5%。在初诊时已发生转移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短于未发生转移患者。结论 DDCS的诊断需临床、影像和病理三结合。其组织学形态表现复杂多样、术前穿刺活检存在局限性,其诊断比较困难。初次诊断时伴有转移的患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42.
黄文涛  程璐 《中国药师》2014,(2):310-31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酮康唑凝胶中酮康唑、硝酸咪康唑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HypersilBDSC18(416mm×200mm,5μm);以0.5%醋酸铵溶液-0.2%三乙胺的甲醇溶液(20∶8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30nm,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酮康唑在5.1~510.0mg·L-1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0.38%,n=6)。硝酸咪康唑在5.0~500.0mg·L-1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99.9%(RSD=0.79%,n=6)。结论:该方法能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地同时测定酮康唑、硝酸咪康唑的含量,可以用于复方酮康唑凝胶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经膀胱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手术技巧,总结该术式的临床经验。方法对4例大体积BPH患者(95ml、83ml、150ml、143ml)实施经膀胱单孔腹腔镜下良性前列腺摘除术。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拔管时间,控尿情况和术后下尿路症状(LUTS)。结果 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分别为75min、60min、120min、95min。术中出血分别为50ml、45ml、120ml、300ml。术后无需膀胱持续冲洗,留置尿管时间分别为9d、8d、12d、9d。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拔除尿管后排尿情况均较前明显改善,无尿失禁发生。结论经膀胱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恢复快,对于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上尿路结石致急性梗阻性肾功能不全、肾积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30例上尿路结石所致的急性上尿路梗阻性肾功能不全患者.30例均合并肾积脓感染,其中予以急诊行输尿管镜下逆行插管引流21例,经皮肾穿刺造瘘9例,配合全身应用三代头孢抗生素治疗.术前及术后记录生命体征及尿量变化,检查血像及肾功能等指标.结果 全部输尿管逆行插管引流术和经皮肾造瘘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均成功解除了尿路梗阻,无邻近脏器损伤或大出血、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术后生命体征改善,急诊解除梗阻后血尿素氮(BUN)由(23.2±3.8) mmol/L降至(5.6 ±2.2) mmol/L、血清肌酐(Scr)由(472.3± 142.5) μmol/L降至(54.8±22.3)μmol/L,尿量明显增加,肾功能改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上尿路结石引起肾功能不全合并肾感染积脓的处理原则是早期解除梗阻,联合全身抗感染治疗.输尿管插管引流术与经皮肾造瘘术均是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5.
腹腔镜下肾切除手术已成为临床治疗无功能性萎缩肾的常用术式[1]。单孔腹腔镜手术(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surgery,LESS)是最近应用于临床的新术式,传统腹腔镜肾切除术需要3~5个戳口,但LESS通过自然腔道或仅需单一的体表切口进行操作,减少了患者的伤口数,皮肤美容效果较佳[2-3],受到部分有美容需求患者的欢迎和选择。本组近期应用LESS开展无功能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引流与切口皮肤疤痕粘连的关系,通过总结临床实践经验,比较各种不同的甲状腺手术引流方法与切口皮肤疤痕粘连的关系,以求找到比较理想的甲状腺手术引流方法,尽量减少切口皮肤疤痕粘连的发生,为今后临床实践中采取何种甲状腺手术引流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我院1998~2002年间398例行各种甲状腺手术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随访满一年,选取甲状腺手术引流方法和切口皮肤疤痕粘连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98例患者中32例发生切口皮肤疤痕粘连,发生率8.0%;采取从切口正中引出胶管接负压袋引流方法的患者96例,其中15例发生切口皮肤疤痕粘连,发生率15.6%;采取从切口下方皮肤另戳口引出胶管接负压袋引流方法的患者298例,其中17例发生切口皮肤疤痕粘连,发生率5、7%;采取从切口引出胶片作引流的4例,未见皮肤疤痕粘连。结论 采取从切口正中引出胶管接负压袋引流方法发生切口皮肤疤痕粘连的机会较高;采取从切口下方皮肤另戳口引出胶管接负压袋引流方法的机会较低,建议采取后一种甲状腺手术引流方法,以减少切口皮肤疤痕粘连的发生。  相似文献   
47.
目的 分析探讨严重胸外伤及其合并症的诊断、治疗、总结救治中的体会。方法 总结我院8年来收治严重胸外伤206例的体会,治疗方法,经验教训。有保守观察、单纯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和剖胸探查术,胸腹探查术,胸血回输等。结果 本组治愈197例.治愈率为95.6%。死亡9例.死亡率为4.4%。结论 对严重胸外伤的诊断及治疗应抓重点,注意有无心脏穿透伤、张力性气胸、活动性出血、胸腹联合伤等,强调要早诊断、早治疗,边诊断、边对威胁生命的伤情进行治疗,避免漏诊,才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8.
沙培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沙培林胸内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经病理和 (或 )细胞学确诊的晚期胸部肿瘤所致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 36例 ,经胸腔穿刺抽液或胸腔闭式引流后即注入一定剂量的沙培林治疗 ;按WHO规定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沙培林的疗效及动态监测治疗前后血清蛋白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 沙培林胸腔内注入疗法的总体有效率达 94 4 % ,其中完全缓解 (CR)19例 (5 2 8% ) ;部分缓解 (PR) 8例 (2 2 2 % ) ;稳定 (SR) 7例 (19 4 % ) ;无效 (PD) 2例 (5 6 % )。治疗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 ,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 、CD8 水平和CD4 /CD8 比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结论 沙培林胸腔内注入疗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确切 ,能明显改善机体状况和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甲基斑蝥胺片对Beagle犬肾毒性以及对其尿液微量蛋白和尿酶的影响。方法:24只Beagle犬,雌雄各半,随机分4组,每组6只,即阴性对照组(空白片)、甲基斑蝥胺片6.11,12.21,24.42 mg·kg-1剂量组,连续口服给药30 d,每天1次。药物组及对照组Beagle犬在给药后1,2,3,4周,进行新鲜尿液采集,将尿液进行尿常规检测;给药第15,30天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ea)、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以及钠、钾、氯电解质;给药第15,30天检测尿液微量白蛋白(m Alb)、肾脏损伤分子-1(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丛生蛋白(clusterin)、β2-微球蛋白(β2-MG)、α1-微球蛋白(α1-MG)、丙氨酸氨肽酶(AAP)和免疫球蛋白Ig G。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尿液中尿蛋白和白细胞增加;连续15 d口服甲基斑蝥胺,各剂量组m Alb均升高,其中高剂量组KIM-1,NGAL,clusterin,NAG和AAP含量均明显升高,中、低剂量组未见统计学差异,同时血SCr和BUN未见明显异常;连续30 d给药后,各剂量组m Alb,KIM-1,clusterin,NAG,AAP均升高,呈量效关系,其中高剂量组NGAL及β2-MG含量明显升高。以上指标的含量均随着剂量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升高,与血清中BUN,SCr呈相关性,提示尿液m Alb,KIM-1,clusterin,NAG和AAP指标,能够灵敏反映微量尿蛋白和尿酶的变化。结论:甲基斑蝥胺片具有一定的肾脏毒性,尿液m Alb,KIM-1,clusterin,NAG和AAP指标可做为评价甲基斑蝥胺早期肾毒性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一测多评法(HPLC-QAMS)同时测定灵丹片中丹酚酸A,丹参素,丹参酮Ⅰ,川芎嗪,隐丹参酮,藁本内酯,灵芝碱乙,灵芝酸B,丹参酮ⅡB含量。方法 采用Dionex-U3000液相色谱仪,色谱柱HPLCone-C18(4.6mm×250 mm,5μm),流动相:A(MeCN)-B(H2O)。二元梯度洗脱(0~60 min,10%A→100%A;60~90 min,100%A;90~96 min,100%A→10%A)。流速V=1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λ=210nm。结果 丹酚酸A,丹参素,丹参酮Ⅰ,川芎嗪,隐丹参酮,藁本内酯,灵芝碱乙,灵芝酸B,丹参酮ⅡB分别在1.07~22.30、1.32~25.70、1.52~34.80、1.63~38.72、2.33~20.67、1.89~41.20、1.21~33.10、2.68~80.50、2.31~37.6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平均加样回收率(RSD)分别为0.9993、0.9992、0.9997、0.9996、0.9998、0.99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