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探讨慢性意识障碍患者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PSH)的发生率、与意识障碍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对意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特征分为PSH组和对照组,发病后1年进行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损伤机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修改版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脑电图结果(按照Synek标准分级)、重症监护时间(ICU时间)和GOS评分的差异。结果慢性意识障碍患者PSH的发生率为26.19%(33/126)。在随访成功的83例患者中,PSH组26例,对照组57例;PSH组患者年龄(35.19±13.11)岁较对照组(42.86±16.17)岁年轻、GOS评分(1.88±0.99)分较对照组(2.53±1.36)分低、意识恢复的患者(6例,23.08%)较对照组(28例,49.12%)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损伤机制、GCS评分、CRS-R评分、脑电图分级和ICU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H是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年龄相对年轻,PSH的出现会阻碍患者意识恢复。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由缺血缺氧性脑病导致的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意识康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康复一科住院的46例由缺血缺氧性脑病导致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可能影响意识恢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植物状态持续时间(P 0. 001)、发病至神经康复时间(P=0. 001)、(CRS-R)评分(P=0. 016)、性别(P=0. 034)、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P=0. 016)、体感诱发电位(P=0. 002)和脑电图(P=0. 003)与意识恢复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植物状态持续时间(OR=1. 077,95%CI:1. 009~1. 148,P=0. 025)、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OR=15. 511,95%CI:1. 210~198. 833,P=0. 035)是意识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植物状态持续时间过长、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出现是影响缺血缺氧性脑病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意识恢复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13.
背景:对于临床常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病变的脐带源干细胞和骨髓源干细胞的安全性,尚无较为全面研究。 目的:比较脐带源和骨髓源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病变的安全性。 方法:将214例神经系统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通过局部、静脉、脑脊液循环途径,移植脐带源干细胞或骨髓源干细胞。每例患者植入干细胞(5~12)×108个。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淋巴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IgA、IgM,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 < 0.0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脑脊液白细胞和红细胞均出现异常,高于正常值,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潘台实验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脐带源和骨髓源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病变的安全性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14.
GM1对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4VO),测定观察假手术组(对照组)、脑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生理盐水处理组、GM1处理组脑海马组织线粒体钙(MCa)、钙调素(CaM)含量改变,以及缺血30min再灌注4d脑海马CA1区普通病理和超微病理改变。结果 脑缺血30min现灌注60min海马组织MCa、CaM含量显著性升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观察鼠全脑缺血再灌流后海马区NOS活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大鼠 4血管关闭方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流模型。实验动物分为假手术组、缺血 10min组、再灌注 1、2、3d组 ,测定脑缺血再灌流后海马区NOS活性的变化。结果 :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NOS活性被激活上调。结论 :NO可能参与了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DN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研究芪龙头痛颗粒(Qilong Toutong granule,QLTT)的镇静作用、活血化瘀功效及其抗偏头痛机制。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正天丸组,模型组及QLTT高、中、低剂量组。72只昆明小鼠灌胃给药3 d后,用自主活动实验和协同催眠实验观察QLTT的镇静催眠作用。60只SD大鼠灌胃给药7 d后,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2次,期间冰水浸泡5 min复制急性血瘀模型,禁食12 h后取血检测血黏度。60只昆明小鼠经利血平皮下注射9 d复制低5-羟色胺(5-HT)偏头痛模型,从模型复制第3天起,给予相应药物进行灌胃,末次灌胃1 h后,取血与脑组织进行凝血时间和单胺类递质的测定。结果 QLTT高、中、低剂量组与正天丸组自主活动次数减少,提示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P<0.05,P<0.01),但无催眠作用;可显著改善血瘀模型鼠的血液黏度(P<0.01);增加脑组织5-HT、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P<0.05,P<0.01);QLTT高、中剂量组和正天丸组能显著延长低5-HT偏头痛模型小鼠的凝血时间(P<0.01);QLTT中剂量组和正天丸组可提高血浆5-HT水平(P<0.05)。结论 QLTT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和活血化瘀功效,可能是通过提高血浆和脑组织的5-HT、NE和DA的含量,抑制三叉颈复合体神经元的活化,从而减轻偏头痛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17.
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意指人严重脑损伤经过一段时间后仍缺乏意识活动,丧失语言,而仅保留无意识的姿态调整和运动功能的状态又称睁眼昏迷、植物性昏迷、植物人[1].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高压氧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 ( p65)及其下游靶基因iNOS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HBO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HBO组均行大脑中动脉阻塞( MCAO)术。假手术组除不插线栓外,其余步骤同模型组。 HBO组大鼠提前给予连续5 d高压氧预处理,最后一次预处理后3 h再行MCAO术。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处死取脑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用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 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NF-κB ( p65)及iN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HBO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HBO组NF-κB(p65)和iNOS mRNA、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预处理所诱导的NF-κB活化减少,iNOS基因转录和翻译下调,可能是其抑制炎症反应,诱发脑缺血耐受的重要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9.
我们对5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的脑血流图进行了分析,其中25例以当归注射液治疗,并将治疗前后脑血流图的变化对照比较,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1.从工厂、机关、商店等都门选择150名健康正常人,年龄在40—70岁,平均年龄50岁,男80人,女70人,作为正常对照组;2.选择在脑系科住院的颈内动脉系统脑血栓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8岁。所有病例均按第二届全国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拟定的“急性脑血管病分类”为依据而临床诊断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偏瘫、失语和颅神经障碍,并经脑脊液检查,血、尿、粪检查,肝功能化验,部分作心电图、脑电图和脑血管造影,以排除中枢  相似文献   
120.
目的评价四肢骨巨细胞瘤合并病理性骨折采取微波消融治疗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7年至2016年间7例四肢骨巨细胞瘤合并病理性骨折的病例进行微波灭活、骨水泥填充内固定术治疗。男1例,女6例,平均年龄31岁,Campanacci分期均为3期。对所有病例进行临床、影像学评估,观察有无复发、转移。以Enneking评分评估下肢功能,MSTS评分评估上肢功能,Cooney评分评估腕关节功能。结果随访时间12~66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除发生感染的1例外,其余膝关节周围术后Enneking评分平均为28分,上肢腕关节术后MSTS评分为30分,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为80分;结论微波消融治疗四肢骨巨细胞瘤合并病理性骨折是一种良好的选择,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