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背景:以往研究对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病特点和临床治疗方面,有关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局部组织的理化环境变化及其作用的研究较少。 目的:总结并讨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局部组织的理化环境变化及各种理化因子在肌筋膜疼痛中的作用。 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0/2010)和Medline数据库(2000/2010),检索词分别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致痛因子、神经系统致敏、伤害性感受器”和“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 algogenic substance, nervous system sensitization, nociceptors”。共检索到159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30篇文章。从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局部理化环境变化及各种理化因子的作用两方面进行总结,对理化环境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发病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介绍。 结果与结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局部肌肉组织各种理化因子发生显著性变化,表现为各神经血管反应物质增多,炎症递质和致痛因子浓度明显升高。但是国内外对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理化环境变化及其作用的相关研究较少,了解仍不深入。  相似文献   
32.
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的实验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根据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的形成机制建立实验动物模型。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打击、离心运动和打击结合离心运动的方法进行肌筋膜触发点疼痛造模,以打击组非打击侧作为正常对照。造模组每周进行1次造模实验,连续4周。最后一次造模结束1周后,在局部解剖直视下观察局部紧张带,肌电自发电位和局部抽搐反应。结果:(1)可触及紧张带检查显示,正常对照组均为阴性。打击结合离心运动组的紧张带阳性率最高,为10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打击组和离心运动组阳性率分别为66.6%和33.3%,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各造模组组间比较,以打击结合离心运动组阳性率最高(P<0.01)。(2)肌电图检查显示,正常对照组均为阴性。打击结合离心运动组肌电图阳性率最高,为91.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打击组阳性率为58.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离心运动组阳性率低,为16.7%,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各造模组组间比较,以打击结合离心运动组阳性率最高(P<0.05)。(3)抽搐反应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肌肉内无局部抽搐反应,均为阴性。打击结合离心运动组抽搐反应阳性率最高,为10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打击组阳性率为5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离心运动组阳性率最低,为2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造模组组间比较,打击结合离心运动组阳性率最高(P<0.05)。结论:打击与打击结合离心运动的方法均可建立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的实验动物模型,但从临床特点上看,打击结合离心运动的方法更稳定可靠。重复同样强度的离心运动并不能有效激活触发点。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手术对原有的枕颈畸形或上颈段病变因急性损伤失稳定后的治疗效果,并分析手术成败的原因。方法6例原有枕颈畸形和上颈段病变的患者,因急性损伤造成上颈段失稳定和颈髓损伤;根据枕颈结合部畸形特点、上颈段脊髓受压和骨折情况,采用枕颈后路手术,对枕骨大孔后缘和(或)上颈椎行后路减压、枕颈后路内固定和内固定侧旁植骨。结果随访1~3年,术前手术设计合理的5例患者被治愈,不合理的1例患者死亡。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术前对颈髓受压情况估计不足,以致减压不彻底,内固定不当反而加重压迫。结论术前充分了解及分析病情和颈髓受压情况,并作出准确的手术设计,是避免手术失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34.
疼痛的诊疗思路较为复杂,主要是由于导致疼痛的因素较多,且疼痛发生的机制尚不明确.随着不断的学术争鸣和研究的深入,目前主要是1965年由Ronald Melzack和Pat-rick Wall提出的闸门控制学说和特异性学说.王群等[1]认为两个学说应该不是"非你即我"的关系,特异性学说强调的是正常生理性疼痛的感知和传递系...  相似文献   
35.
形状记忆合金骑缝钉的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6.
应用Rush钉治疗四肢长骨骨折已有几十年历史。早期,由于普遍认为Rush钉不能达到坚强的髓固内定,不利于骨折的愈合,曾一度在临床上被否定〔 3,4,6〕。近年来国外学者在长期随诊定提供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治疗效果要比预计的好〔2,5,7,8〕近年认为半坚型的内固骨折断端间的微量活动和骨折周围组织的相对完整性,有利于骨折的愈合。〔12,15,16,18〕  相似文献   
37.
比较肌痛触发点(激痛点)与针灸穴位的异同点。肌痛触发点可明确看到B超下挛缩结节,而针灸穴位目前没有;肌痛触发点在临床症状上出现的牵涉痛路径与针灸经络路径近似,所以定位肌痛触发点要以牵涉痛为路径与定位针灸穴位要以经络为导向类似;针刺肌痛触发点以扎跳为准,而针刺针灸穴位主要以酸胀麻痛为准。从临床观察到基础实验研究提供了大量肌痛触发点用针的病理生理学证据。认为肌痛触发点可能就是现代科学研究下的中医精准穴位,经络是神经、血管和筋膜力学思路的综合。针灸与干针尽管理论不同,但中西医的科学基础是贯通的。  相似文献   
38.
背景:核心训练的应用在国内外逐渐得到普遍的认可,对于核心肌肉的界定和划分,以及每一块核心肌肉内部的区别和肌肉募集的方式,是现阶段核心训练研究的重要部分。目的:从理论基础、训练方法的发展和衍生、训练效果评价等方面,阐述了核心稳定性训练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发展近况。方法:以“core exercise,core training,core strength”及“核心训练”为关键词搜索Pubmed、Science direct和中国知网等1979至2013年相关文献,并通过摘要进行文献筛选。结果与结论:Panjabi首先提出通过神经控制脊柱亚系统监控来自机体感受器的不同信号,指导主动亚系统为脊柱提供所需的稳定。中立区被作为反应脊柱稳定功能的重要临床指标,脊柱损伤和肌肉弱化则会导致脊柱不稳定性甚至脊柱周围疼痛和下腰痛症状。核心训练干预方式包括瑞士球、平板支撑、悬吊训练等不同方法。目前核心训练的研究普遍还集中于机制方面,核心稳定性训练的定义不应局限为躯干稳定性训练,而应细化至各个关节的稳定性训练中。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针刺股四头肌激痛点结合静态拉伸股四头肌治疗髌股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髌股疼痛综合征(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PFPS)病人,随机分为两组(n=25):实验组采用针刺股四头肌激痛点结合股四头肌拉伸。对照组采用安慰剂针法,拉伸和实验组相同,两组均每周针刺1次,拉伸每日3次,每次1 min,持续6周。于治疗前、治疗3周和6周后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分别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berical rating scale, NRS)、膝关节主动屈膝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 AROM)和膝关节Lysholm评分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两组NRS在治疗3周、6周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下降,但3个月随访时,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的膝关节AROM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提高,但是在治疗6周后,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提高,但是在治疗6周后和3个月随访,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激痛点与安慰针疗法结合静态拉伸均可在短期内有效缓解疼痛及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但前者长期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0.
20世纪 5 0年代出现了带锁髓内钉后 ,涌现出不同类型的新型带锁髓内钉 ,使骨折病人的髓内钉治疗的适应症扩大了 ,提高了骨折的愈合率。我科应用德国产的aap凹槽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折 15例 ,效果满意。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性 12例 ,女性 3例 ,年龄 2 3~ 62岁 ,其中胫骨骨折 13例 ,股骨骨折 2例 ,骨折按AO分类[1] A1型骨折 3例 ,A2型骨折 2例 ,B1型骨折 5例 ,B2型骨折 4例 ,C2型骨折 1例。1·2 材料 髓内钉我们选用德国产aap钛合金凹槽交锁内钉胫骨钉为 7mm、8mm。股骨钉为 10mm的髓内钉 ,安装时配有精确的远端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