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对照观察了电针与西药海得琴(又名喜得静)治疗老年性痴呆症患者96例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治疗后患者简短精神症状检查量表(MMSE)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治疗组显效率为39.6%、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显效率为22.9%、有效率为70.8%,二者间比较有显著差异。通过对治疗前后血清β-淀粉样蛋白变化的观察,结果表明:电针在改善病人血清β-淀粉样蛋白指标方面治疗组略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2(I L-22)和白细胞介素-13(I L-13)水平变化情况,探讨大黄附子汤防治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急性胰腺炎患者40例按就诊顺序以1∶1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大黄附子汤治疗,连续治疗2周。观察临床疗效并采用ELI SA法检测入院0、7、14天时患者血清I L-22及I L-13水平;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I L-22及I L-13表达。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00%,对照组为60.00%;病死率治疗组为5.00%,对照组为20.00%,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患者血清I L-22及I L-13水平呈上升趋势,治疗后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I L-22及I L-13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黄附子汤可通过下调患者血清I L-22和I L-13等炎性因子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起到缓解急性胰腺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了解珠海市吉大城区妇女的妇女病患病情况。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防保科依据妇女病防治记录卡对7621名妇女进行妇女病检查。结果查出妇女病患病人数3992例,发病率52.38%;妇科疾病前5位依次是乳腺增生症(42.26%),宫颈炎(35.77%),子宫肌瘤(10.82%),阴道炎(6.16%),卵巢疾病(1.93%)乳腺增生在30-50岁年龄组的发生率分别与≤30岁年龄组、〉50岁年龄组作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两者均为P〈0.01),子宫肌瘤发生率在年龄30—50岁组分别与≤30岁年龄组、〉50岁年龄组作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分别P〈0.01、P〈0.05)。结论妇女病发病率较高,以乳腺增生症、宫颈炎、子宫肌瘤、阴道炎、卵巢疾病为常见疾病,其中乳腺增生症和子宫肌瘤在30~50岁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24.
珠海市干部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机关干部高尿酸血症人群分布情况,分析体质指数(BMI)、血脂异常、饮酒、饮食习惯以及高嘌呤食物与其患病率的相关性。方法:以2008年度珠海市干部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向其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饮食结构、劳动强度、运动、饮酒等生活习惯,并分别测定其BMI、血尿酸(UA)、血糖(Glu)、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珠海市干部人群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为35.42%,并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有年轻化的趋势,以中老年人为主,其中男性患病率(43.74%)显著高于女性(15.39%)。高尿酸血症人群并发脂肪肝、超重或肥胖(BMI≥24)、高TC血症、高TG血症、LDL-C增高、HDL-C降低的患病率远远高于非高尿酸血症人群(P0.05)。经常摄入高嘌呤饮食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明显增高。结论:干部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有年轻化的趋势,并与性别、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高嘌呤食物呈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5.
1999年 1 1月~ 2 0 0 1年 1 1月 ,我们用胃活素胶囊治疗各型胃炎、胃溃疡 6 0例 ,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1] ,主要依据临床症状、胃镜检查结果、幽门螺杆菌 (Hp)等诊断。中医辨证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2 ] 。1 .2 病例选择 :患者资料均符合上述胃炎、胃溃疡的诊断标准。治疗组 6 0例 ,男 3 7例 ,女 2 3例 ;年龄2 1~ 6 4岁 ,平均 3 4 .5岁 ;中医辨证属脾胃气弱型 2 8例 ;中焦虚寒型 1 2例 ;脾胃湿热型 1 4例 ;肝气犯胃型 2例 ;寒湿困滞型 4例。对照组 1 5例 ,男 9…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健康教育干预对体质及相关健康指标的效果。方法采用不设对照组的前后测试评价方案,募集自愿参加中医体质健康教育干预(情志、饮食、起居、运动、经络5个方面)的对象595例,收集干预前、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中医体质量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MOS SF-36)以及实验室指标的数据。结果获得有效数据509例。干预3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平和质得分提高3.67分(P0.05),7种偏颇体质(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得分显著降低(P0.05),标准反应均数(SRM)绝对值在0.10~0.51范围内;干预6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平和质得分升高5.22分(P0.05),8种偏颇体质得分均显著降低(P0.05),标准反应均数(SRM)绝对值在0.23~0.75范围内。干预3个月和干预6个月后,MOS SF-36的生理领域(PCS)和心理领域(MCS)得分均显著升高(P0.05),干预3个月后,收缩压、舒张压、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显著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P0.05);干预6个月后,收缩压、舒张压、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升高(P0.05)。结论中医体质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改善偏颇体质,增进体质平和状态,提高生命质量,改善有关临床异常指标,提升人体健康水平。但干预效应普遍较低,说明体质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体质干预促进健康需要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27.
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分型与相关代谢指标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型及其与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为进行中医体质干预,改善偏颇体质,恢复个体健康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收集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数据指标,根据《中医体质量表》判定体质类型并观察其分布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与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偏颇体质占患病人群的绝大多数,偏颇体质排序分别为兼夹体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特禀质,其中兼夹体质以痰湿兼血瘀质为主。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舒张压是平和质的偏离因素,BMI是痰湿质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是痰湿质的偏离因素,舒张压是湿热质的危险因素,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是血瘀质的危险因素,BMI、舒张压是血瘀质的偏离因素。结论: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是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主要偏颇体质,提升高密度脂蛋白,同步降低BMI、舒张压、收缩压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对改善MS患者体质、恢复健康生理状态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脑卒中相关性睡眠障碍与中医证候及病类的关系。方法采用中风辨证量表对417例卒中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评分,以风证证候相关检测数据作统计指标,对研究资料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并就其在卒中过程中出现的相关睡眠障碍发生率作分析。结果①脑梗死338例中,以血瘀证居首(74%),其次分别为风证(52%)、痰湿证(46%)、气虚症(35%)、阴虚阳亢证(21%)及火热证(20%),而脑出血79例者则以风证为第一(78%),其次为火热证(63%)、痰湿证(58%)、血瘀证(49%)、气虚证(34%)及阴虚阳亢证(20%),两组证候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脑梗死者中脏腑组(69例)风证分值13.89分&#177;3.95分显著高于中经络组(197例)的7.74分&#177;2.56分,风证量值与生长激素(GH)水平无变化;③卒中后失眠发生率最高,本组脑出血者为60.8%(48例),脑梗死者为57.1%(193例);其次为卒中后抑郁睡眠失调(PSD)41.2%(172例)。结论脑卒中中医证候及病类,不仅与风证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N)水平显著相关,而且与其在病程中发生的相关性睡眠障碍几率关系也密切。  相似文献   
29.
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进行中医体质干预,改善偏颇体质,恢复个体健康生理状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收集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数据指标,根据《中医体质量表》判定体质类型并观察其分布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x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结果:偏颇体质占绝大多数,偏颇体质排序分别为平和质、兼夹体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特禀质,其中兼夹体质以痰湿兼血瘀质为主。男性痰湿质、湿热质明显高于女性,女性血瘀质、兼夹体质明显高于男性,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年龄层次的体质类型分布中,21~50岁年龄段以痰湿质、温热质居多,51~60岁以痰湿质、血瘀质居多,61~70岁及〉70岁年龄段则以血瘀质、兼夹体质居多。结论: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是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主要偏颇体质类型,在其防治工作中应重点加强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人群的辨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