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1篇
  2篇
中国医学   6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目的:比较不同来源牛黄与雄黄配伍的牛黄解毒片对小鼠的毒性反应,探讨临床上牛黄解毒片引起慢性砷中毒的机制。方法: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配方用天然牛黄、人工牛黄、体外培育牛黄分别制成牛黄解毒片,并用同法制成无牛黄成分、无雄黄成分的缺味组,另设同剂量单味雄黄作为对照,每种牛黄解毒片组再分为0.5,1.0,2.0 g·kg~(-1)剂量组,单味雄黄组分为0.06,0.12,0.24 g·kg~(-1)剂量组,对ICR小鼠进行灌胃给药28 d,观察毒性反应;给药结束后解剖取血,分离血清检测肝肾功能,取心、肝、脾、肺、肾做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电镜下超微结构观察。结果:给药期间各给药组未观察到毒性反应,给药结束亦未观察到大体内脏及体表皮肤病变,血液生化指标检查未能明确雄黄对肝肾的毒性作用。组织病理学和电镜下超微结构检查各牛黄解毒片组未发现异常毒性病理改变,但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示单味雄黄高剂量组肝脏出现小叶中心性肝细胞肥大和糖原聚集,过碘酸希夫(PAS)染色表明肝细胞内糖原聚集,电镜下超微结构检查发现肝细胞内局灶性胞浆溶解,内有数量不等糖原颗粒,提示雄黄可致小鼠肝脏毒性。结论:用不同来源牛黄与雄黄配伍的牛黄解毒片对小鼠进行28 d灌胃给药,均未发现对小鼠有明显的毒性反应。而用单味雄黄却引起肝脏毒性,提示牛黄解毒片中的其他成分与雄黄配伍能显著降低可溶性砷和价态砷的含量,从而降低雄黄的毒性。  相似文献   
62.
该文探讨何首乌主要化学成分2,3,5,4'-四羟基芪-2-O-β-D-吡喃葡萄糖苷(2,3,5,4'-tetrahydroxystilbene-2-O-β-Dglucopyranoside,THSG)、蒽醌类(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对人孕烷X受体(human pregnant X receptor,PXR)介导的CYP3 A4的转录调控作用。利用前期建立的PXR介导的CYP3 A4药物诱导快速筛选技术,采用MTS细胞检测方法考察何首乌中主要化学成分对细胞活性的影响,计算IC50;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将PXR表达载体和含CYP3 A4转录调控区的报告基因载体共转染Hep G2细胞,10μmol·L~(-1)利福平(RIF)为阳性对照,10μmol·L–1酮康唑(TKZ)为阴性对照,用THSG(2.5,5,10μmol·L~(-1))和蒽醌类成分(2.5,5,10μmol·L~(-1))分别处理24 h,进行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空载质粒pc DNA3.1与p GL4.17-CYP3A4共转染时,THSG、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对CYP3A4的调控多为抑制效应,大黄素对CYP3A4产生诱导作用;pc DNA3.14-PXR与p GL4.17-CYP3A4共转染时,THSG、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均产生诱导效应。综上,THSG和蒽醌类成分均可对CYP3A4产生抑制或激活效应,PXR参与后,上述成分对CYP3A4均产生诱导效应,提示何首乌中主要成分对CYP3A4的诱导作用是通过PXR实现的。以上结果提示在与何首乌联合用药时应注意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提高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3.
目的了解我院清洁切口感染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相关性,比较分析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对临床手术感染率影响,为规范围手术期合理用药和临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查阅出院病历,结合应用电子信息平台,采用回顾性调查和实时查阅方法,收录并跟踪清洁切口手术患者。将住院手术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天数、手术名称、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用药时机、用药天数、使用方法、疗程、联合用药和院内感染及切口愈合等情况录入Excel表,建立数据库。并根据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对切口感染进行诊断。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对临床手术率的影响。结果 970例清洁切口手术病例中有317例未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有653例,总使用率为67.32%。653例清洁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分布为:术前0.5~2 h用药为437例,占66.92%;术前未使用,术后使用的190例,占29.10%,其中急诊手术有123例;术前提前1 d使用的有26例,占3.98%,其中,围手术期用药24 h者有194例,占29.71%;术后24~48 h者有164例,占25.11%;术后48~72h者有101例,占15.47%;术后超过72 h者有194例,占29.71%;用药指征合理的有516例,用药指征合理性占79.02%。970例清洁切口手术患者中,甲级愈合例数为945例,甲级愈合率为97.42%;切口感染发生5例,为0.52%,符合国家有关清洁切口医院感染率≤1.5%的规定。结论通过对563例围手术期病例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比较分析得出,79.02%的病例在手术期间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清洁切口感染率小于1.5%,符合有关规定。但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与国家卫生部有关要求有一定差距,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管理与监督。  相似文献   
64.
目的:优选叠鞘石斛联苄类化合物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条件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静态饱和吸附量和洗脱率为指标,通过静态吸附-洗脱试验筛选大孔树脂型号。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上样液质量浓度、上样量、乙醇体积分数、洗脱剂用量、上样流速及洗脱流速对纯化工艺的影响,通过体外抗氧化试验考察联苄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HPD-300型树脂纯化联苄类化合物的效果最好,其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9.04 g·L-1,上样量1.25 BV,上样流速0.5 mL·min-1,加水和70%乙醇各5 BV以1.0 mL·min-1的流速洗脱。纯化后联苄类化合物纯度达67.07%,较纯化前提高了4.25倍。联苄类化合物的纯化物和粗提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抗氧化活性以半数抑制浓度(IC50)表示分别为0.408,0.985 g·L-1,对羟自由基的IC50依次为7.856,7.827 g·L-1结论:HPD-300型大孔吸附树脂对叠鞘石斛联苄类化合物的纯化效果较好,纯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5.
黄小燕  丁玲丽  陆艳 《光明中医》2022,37(4):717-720
帕金森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治疗往往着重于阴虚风动论治,忽视了"阳虚"这一重要病理变化.近年来有医家从"阳虚"角度出发论治此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此文就近5年关于帕金森病"阳虚"相关证候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分别从临床研究、医家经验、动物模型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以便医者查...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分析珠海市金湾区2018至2019年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的病原体谱结果,总结病原流行病学特征,为新发病例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在珠海市金湾区住院,符合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的805例患儿咽拭子标本,通过多重PCR和Luminex液相芯片杂交进行13种呼吸道病原体的核酸检测,对结果按照患儿年龄进行分组统计分析,各分组年龄区间为0~6月龄、6~12月龄、1~3周岁、3~7周岁、7周岁以上。结果 580例患儿咽拭子的病原体核酸检测为阳性;235例患儿检出两或以上病原体核酸阳性;检出率最高的前3种病原体分别是肺炎链球菌(SP)、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肺炎支原体(MP)。RSV在1岁以下低龄患儿中常见;ADV和MP在1岁以上患儿中检出率更高;其他病原体在各年龄组段分布比较平均。大多数季节特异的病原体如SP、HRV、MC、ADV、RSV检出高峰在春季(1~3月份)和冬季(10~12月),但也有少部分如Hi和MP有独立的流行规律,在非检出高峰时段流行。结论 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应注意病原体流行的季节性变化、不同年龄组常见病原体的差异以及多种病原...  相似文献   
67.
目的 观察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肢体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岑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依达拉奉组70例和加用丁苯酞组68例。依达拉奉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加用丁苯酞组患者在依达拉奉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及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加用丁苯酞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依达拉奉组(88.24%vs. 68.57%,χ2=7.839,P=0.005)。治疗2周后,2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ADL、FMA评分高于治疗前,且加用丁苯酞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依达拉奉组(P<0.01);2组血清IL-6、CRP、IL-8、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加用丁苯酞组低于依达...  相似文献   
68.
69.
伴抑郁焦虑状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伴抑郁焦虑状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情况。方法:按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并随机抽取1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中医证型调查,研究各证型分布并与FD症状谱比较,以及各证型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异。结果:1、中医证型分布以脾虚气滞证最为常见(54.4%);2、中医各证型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谱比较:餐后饱胀感、上腹痛以脾虚气滞证明显;早饱以脾胃气虚证明显;上腹烧灼感以湿热滞胃证明显;3、中医各证型与SDS、SAS量表评分比较:脾虚气滞证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值均最高,而湿热滞胃证在两个自评量表中评分均最低。结论:伴抑郁焦虑状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各证型分布及症状差异明显,脾虚气滞证型最为常见;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虚为主,标实以胃气失降、肝气郁结、湿阻气滞为主,病位以脾、胃、肝为主。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人脐带静脉血(脐血)内皮祖细胞(EPCs)对球囊损伤血管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贴壁选择法培养人脐血内皮祖细胞,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DiIacLDL吞噬试验及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球囊损伤法制备去内膜兔腹主动脉段,与EPCs共孵育使再内皮化。结果体外成功培养出人脐血内皮祖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培养6d后,白细胞分化抗原34(CD34)、血管内皮钙黏素(VECadher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及白细胞分化抗原133(AC133)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65±12)%、(45±10)%、(31±10)%与(20±1)%,CD34VECadherin、VEGFR2VECadherin、CD34AC133及VEGFR2AC133双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42±10)%、(28±15)%、(19±1)%与(15±7)%,DiIacLDL吞噬试验及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阳性。人脐血EPCs与去内膜兔腹主动脉共培育使之再内皮化,形成新内膜。结论利用脐血可成功培养出内皮祖细胞,体外培养内皮祖细胞可修复内皮损伤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