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患者,女,18岁,体重45kg,身高156cm。术前诊断先天性腭裂。否认呼吸困难、肺结核、哮喘病史,无家族性遗传病病史。体检:一般情况良好,BP14/8kPa,HR80次/分,SpO299%。临床心肺功能正常。ECG、胸片未发现异常,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正常。术前访视其颈部及下颌外形、颈前屈及后仰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中气管插管与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20例ASA Ⅰ~Ⅱ级先心病患儿行介入治疗,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非气管插管全麻,B组为气管插管全麻,每组60例.两组患儿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后抱入室.A组麻醉诱导氯胺酮1 mg/kg静脉注射,以丙泊酚50 μg/(kg·min)、氯胺酮50 μg/(kg·min)持续泵注维持麻醉,保留自主呼吸.B组麻醉诱导依托咪酯0.2 mg/kg、芬太尼3 μg/kg、罗库溴铵0.6 mg/kg静脉注射,气管插管成功后接呼吸机控制呼吸.以瑞芬太尼0.05~0.1 μg/(kg·min)、顺阿曲库铵0.05~0.1 μg/(kg·min)、依托咪酯8~10μg/(kg·min)持续泵注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患儿基础麻醉后、诱导后、置入导管、心内操作、手术结束时、苏醒时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麻醉相关的并发症.结果:A、B两组血流动力学和SpO2均较平稳,心内操作时两组患儿HR、MAP均增加(P<0.05).A组呼吸抑制、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 <0.05).B组苏醒时间明显快于A组(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麻用于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控制呼吸安全性高,可有效避免术中呼吸抑制、呕吐等并发症,术后苏醒迅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麻醉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彬 《医学文选》2006,25(4):879-881
围手术期应激伴随着复杂的内分泌代谢改变,这将影响机体的自身防御反应,也可直接影响免疫系统或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交感神经系统,该应激所致的免疫系统改变可增加感染和肿瘤恶化的机会。麻醉一方面可以抑制手术和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但另一方面也可对免疫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由于需要麻醉和重症监护的病人中有免疫抑制的患者比例在不断增加,免疫抑制可加速肿瘤病人术后残余肿瘤细胞的转移和生长;免疫功能失常会引起术后和重症监护病人长时间的感染和败血症,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因此,国内外麻醉界越来越重视麻醉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麻醉是否会加重免疫功能失调或改善免疫功能,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麻醉深度指数(CSI)指导用药,探讨腹部手术不同方式快通道麻醉的差别.方法 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静脉全麻(A组)和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组(B组),每组30例:A组为异丙酚静脉全麻,B组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两组均行CSI监测,使CSI值维持在(55±5).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5 min(T1) 、切皮时(T2)、术中探查时(T3)、手术结束时(T4)、拔管后10 min(T5)的循环指标(MAP、HR)、麻醉药用量、拔管时间、离室时间及术中知晓、术后躁动情况.结果 A组MAP、HR均高于B组,且均存在组间与时点的交互作用(P均<0.01);两组患者T0、T4时点的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1、T2、T3、T5时点的MAP、HR均高于B组(P<0.05).组内比较,A组T1、T2、T3、T5时点的MAP、HR均较T0时点明显地升高,而B组于上述时点则较平缓.B组的异丙酚、阿曲库铵、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小于A组(P<0.05);B组的拔管时间和离室时间早于A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B组的术后躁动率低于A组(P<0.05).结论 CSI应用于快通道麻醉,可以避免术中知晓.CSI调控下,在腹部手术中,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比单纯静脉全麻可以使循环更稳定、术后躁动率更低,可以减少静脉麻醉药的用量、提早苏醒时间,在快通道麻醉中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5.
黄国勇  黄小彬  梁宁  李锐 《微创医学》2012,7(3):294-296
漏斗胸是指胸骨、肋软骨或部分肋骨向背侧凹陷形成船样或漏斗样畸形,发病率为0.1%~0.3%,是小儿最常见的先天性胸廓畸形[1]。漏斗胸不仅仅是外观畸形,更重要的是凹陷的胸骨有可能压迫心脏和肺脏,从而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和生长发育。漏斗胸患者胸廓畸形明显或已经影响心肺功能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这是治疗漏斗胸的惟一方法[1~3]。传统的手术纠治方法包括胸骨抬举术或胸骨翻转术等,手术创伤较大、恢复较慢,部分患者畸形纠治不满意或容易复发。1998年,Nuss等[1]首先报道了胸腔镜下漏斗胸纠治手术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创伤小、不切骨、手术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治疗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7月至2015年8月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胃溃疡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对照的原则将本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奥美拉唑组和西咪替丁组),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以及溃疡的治愈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奥美拉唑组止血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0.0%和60.0%;西咪替丁分别为75.0%和40.0%;而奥美拉唑组的溃疡治疗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75.0%、50.0%,西咪替丁组分别为55.0%、35.0%,上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奥美拉唑用于治疗胃溃疡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快速止血还能提高患者的溃疡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水平,更有利于病人的术后康复。方法:对23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术后除1例病人桥上出血致心包填塞需要抢救,另1例病人换骨愈合延长外,其余病例均顺利恢复出院。结论:认为麻醉成功的关键在于麻醉前镇静和供氧要充分,降低心肌耗氧;麻醉力求血流动力学的平稳,使得供震保持平衡;围术期合理应用血管扩张药,减低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和芬太尼作为清醒镇痛药物在门诊急诊局麻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需麻醉医生补救的门诊急诊局麻手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F组,n=35)和芬太尼组(F组,n=31)。RF组给予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5μg/kg,继以微泵持续输注,并根据效果及呼吸情况在0.05~0.15μg/(kg.min)范围内随时调整;F组给予静脉注射芬太尼0.05 mg,根据效果及呼吸情况酌情追加芬太尼,每次0.05 mg,总剂量不超过0.20 mg。通过对患者术中的Ramsay镇静状态评级,统计两组的镇静效果满意率,术后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评分,观察并记录两组术中、术后、随访的并发症及离院时间。结果与F组比较,RF组镇静效果满意率及术后满意度评分较高(P<0.05)、离院时间较早、术后呼吸抑制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小剂量瑞芬太尼0.05~0.15μg/(kg.min)泵注可安全用于门诊急诊局麻手术患者;与应用0.20 mg及其以下剂量的芬太尼比较,小剂量瑞芬太尼清醒镇痛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离院时间更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围术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自身输血与输异体血对恶性肿瘤病人 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 56例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组 ( 组 )和输异体血组 ( 组 )。分别于麻醉前、后、术中及术后 2 4h、48h、72 h,抽取静脉血测定 T细胞亚群CD2 、CD4 、CD8、CD4 / CD8。结果 :血液稀释组在麻醉后、术中、术后 T细胞亚群改变不明显 ,前后比较无差异。输血组在术后 2 4h后 T细胞变化明显 ,CD2 、CD4 、CD4 / CD8降低 ,CD8升高。 72 h未见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 :围术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 T细胞亚群的影响不大 ,而输异体血对 T细胞亚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小彬  叶凤青 《广西医学》2005,27(12):2002-2003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是近年来提倡的心肌保护方法。有利于防止术中心肌缺血和术后再灌注损伤,但对麻醉技术有较高的要求。我院从2001年开展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以来,成功施行412例,其麻醉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