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7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与1.5T 磁共振成像对比,探讨320排CT心功能扫描模式(cardiac function angiography,CFA)评价右心室心功能的能力.方法 测量分析50例常规就诊患者应用320排CT CFA扫描数据,与心脏核磁共振成像(cardiac MR imaging,CMR)结果对比,统计分析右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RVEDV)、收缩末期容积(righ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RVESV)、每搏输出量(right ventricular stroke volume,RVSV)、心排血量 (cardiac output,RVCO)各测量值与CMR各测量值的相关性和差异.结果 (1)与CMR结果对照,320排CT对本组的RVEDV、RVESV 、RVEF、RVSV、RVCO各参数测量结果有显著的相关性(n=50,r=0.944~0.990,P<0.001).除RVEF测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RVEDV、RVESV、RVSV、RVCO均显示有低估.(2)应用CFA技术,平均延迟时间(9.32±1.77) s,平均射线剂量(2.73±0.47) mSv.结论 应用CFA扫描模式,320排CT可以准确描述右心室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近10a来导致化脓性眼内炎相关因素的变化趋势,为今后减少和避免化脓性眼内炎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1999-01/2009-01近10a在我院诊断为化脓性眼内炎的357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分为前5a(1999-01/2004-01),126例和后5a(2004-02/2009-01),231例,以年龄、职业、病因等相关因素对比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前后5a年龄分布均以儿童和中年人为主,分别为43.7%,34.1%和35.1%,42.8%,儿童(43.7%,35.1%)和青少年(19.8%,10.8%)所占比例明显下降(P<0.05),而老年人比例(2.4%,11.3%)明显上升(P<0.05);职业结构无明显变化,均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分别为41.3%,39.7%和44.6%,35.5%;病因结构无明显变化,均以眼外伤为主,分别为88.9%和87.5%,而眼外伤中注射器伤比例(16.7%,9.1%)明显下降(P<0.05),铁丝、剪刀伤比例(21.4%,31.6%)明显上升(P<0.05)。结论:近年化脓性眼内炎年龄分布以儿童和中年为主,儿童和青少年比例有下降趋势,而老年人比例有上升趋势;职业仍以农民和学生为主;病因均以眼外伤为主,其中注射器伤所占比例有下降趋势,铁丝、剪刀伤所占比例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3.
快速屏气MRI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评价真实稳态快速梯度回波 (trueFISP)和三维增强MR血管成像 (3DCEMRA)对主动脉夹层 (AD)及并发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连续 113例临床上可疑或初诊为AD的患者进行了前瞻性trueFISP和 3DCEMRA检查。 2位放射科医师彼此独立地分析全部MR图像 ,并与手术和其他影像学检查 (包括DSA、经食管超声、CT和常规MRI)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13例中经trueFISP和 3DCEMRA检查诊断为AD者 74例、胸主动脉瘤 15例、主动脉粥样硬化伴附壁血栓 5例和正常主动脉 19例。与手术和其他影像学结果比较分析 ,trueFISP和 3DCEMRA对AD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98 6%和 10 0 0 % ,10 0 0 %和 10 0 0 %。 74例中 56例AD有内膜破口 ,1例内膜套叠 ,9例血栓闭塞性AD伴有溃疡样病变和 8例主动脉壁间血肿。 56例AD的 59个内膜破口中trueFISP显示 3 7个 (62 7% ) ,3DCEMRA显示 54个 (91 5% ) ,对内膜破口显示 3DCEMRA明显优于trueFISP(χ2 =13 88,P <0 0 1)。74例 3 4 5支主要分支血管中 ,2种MR技术总符合率为 84 3 % (2 91 3 4 5) ,3DCEMRA的阳性检出率为 2 9 3 % ,trueFISP为 2 2 0 %。结论 trueFISP和 3DCEMRA 2种快速屏气MR技术对AD的诊断是准确和可靠的 ,这 2种MR技术明显优于常规MRI ,尤其是对内膜破口和分支血管  相似文献   
44.
45.
谈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目前国内医学检验专业课程设置,结合医学院校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条教学改革的建议:一是将四年学制改为五年学制;二是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将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比例提高为1∶1;三是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和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心脏双能量CT对冠状动脉狭窄和心肌灌注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34例临床可疑或已知冠心病患者行心脏双能量CT检查。重建冠状动脉CTA图像(dual-energy CT angiographyDE-CTA)和双能心肌灌注图(dual-energy CT perfusion DE-CTP)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心肌灌注缺损的评判,并与冠状动脉造影和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single photo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为参考标准,评价心脏双能量C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心肌灌注缺损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1.2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入本研究;2.DE-CTA显示408段冠状动脉,其中44段冠状动脉狭窄≥50%,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参考标准,DE-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28%、97.70%、86.20%及98.29%,准确性为96.58%;3.DE-CTP显示心肌节段476段,其中90段显示心肌灌注缺损,以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为参考标准,DE-CTP诊断心肌灌注缺损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93.09%、74.07%及96.58%,准确性为91.71%,DE-CTP诊断心肌灌注缺损与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心肌灌注缺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74(P<0.001)。结论:双能量CT作为一项新的成像方法,不仅能够诊断冠状动脉狭窄,还能对病变冠状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做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47.
警惕肺栓塞的误诊漏诊和过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栓塞曾经被认为是一种疾病状态(如肿瘤,心力衰竭,大手术后等)的并发症。过去其发病率虽然一直较高,却因没有先进的设备而得不到确诊,使误诊和漏诊时有发生^[1]。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许多血液高凝状态被发现,有关肺栓塞发病与临床诊疗的科研近些年来大规模展开。肺栓塞诊断所依赖的影像技术迅速发展,使肺栓塞的诊断水平进一步提高。近十几年来,我国肺栓塞的诊治研究发展迅速,受到了临床医生的关注。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根据给药剂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血脂代谢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及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射血分数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倍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有助于改善血脂代谢和心功能,控制心绞痛发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使用改良输送鞘通过法行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以改良输送鞘通过法行房间隔介入封堵术完成的100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其中女72例,平均年龄3~76(37±16)岁。全部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完成诊断及对缺损大小进行测量,并使用改良输送鞘通过法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该术式输送鞘无需加硬导丝导引而直接经过缺损送入左心房。结果经胸超声心动图证实100例患者共存在101处缺损,其中有1例患者有2处缺损。测得缺损平均最大径为(20.3±6.7)mm,共植入4个品牌的100枚封堵器,封堵器平均尺寸为(28.1±7.5)mm。封堵器均通过改良输送鞘通过法植入成功,经胸超声心电图证实100例患者房水平分流消失。术中1例患者出现心房颤动(房颤),术后房颤消失。随访时间为1~12个月,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改良输送鞘通过法实施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并发症发生率低,近中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