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目的:探讨5-Aza-dC及TSA对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中抑癌基因Runx3启动子区甲基化、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单独或联合应用5-Aza-dC及TSA处理体外培养的SGC-7901细胞,提取各组细胞的DNA、RNA及蛋白质,应用甲基化特异性定量PCR法(QMSP)检测Runx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逆转录PCR法(RT-PCR)检测Runx3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Runx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5-Aza-dC和TSA均能降低Runx3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5-Aza-dC组及TSA组分别为对照组的0.70倍、0.63倍),提高mRNA表达水平(0.29±0.01、0.28±0.03vs0.14±0.03,P<0.05)及蛋白表达水平(0.35±0.02、0.37±0.02vs0.09±0.01,P<0.05);与单独使用5-Aza-dC和TSA相比,两药联合组Runx3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对照组的0.37倍)及mRNA表达水平(0.45±0.02)和蛋白表达水平(0.50±0.01)均较单药组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鸦胆子抗肿瘤有效成分、潜在靶点及通路,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 ①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中筛选出鸦胆子潜在的15个活性成分,根据DrugBank获取这15个活性成分的158个潜在靶分子。②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这些靶分子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其中节点度值最高的基因JUN定义为核心基因,利用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分析其在多个肿瘤中的作用。③利用R语言Cluster profiler包将这些靶分子进行基因功能分析和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获取了鸦胆子潜在的15个活性成分,158个潜在靶分子及活性成分-靶蛋白网络,并发现了其在多种肿瘤、多种成分、多种通路有着不同的比重和作用。结论 网络药理学方法可为解析鸦胆子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多肿瘤的关系网络,阐述其抗肿瘤的分子机制提供思路和方法,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明确术后辅助化疗前后老年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分析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老年胃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7例进行术后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年龄组HER2阳性及阴性患者化疗前后白细胞和各淋巴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RUNX3和CHFR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并探讨它们甲基化状态的改变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61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胃癌患者术前均未行放疗和化疗。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 (MSP法)检测RUNX3、CHFR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分析这两个基因甲基化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54.0%和40.9%的胃癌组织中分别存在RUNX3和CHFR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在≥5cm的胃癌组织中,RUNX3和CHFR的甲基化频率分别显著高于它们在<5cm胃癌组织的甲基化频率;RUNX3和CHFR基因的异常甲基化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如年龄、性别、病理分期、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 RUNX3和CHFR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可作为评估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现今发病青年与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的≤40岁青年以及≥70岁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ECOG评分、症状、病理类型、分子分型、临床分期、转移部位、合并症等。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34.88岁、74.48岁;青年组男女性别比例为0.93,而老年组男女比例为4.64,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青年组ECOG评分0分患者多于老年组,但绝大多数患者为0-1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主要症状均为咳嗽、胸闷、疼痛(P0.1);青年组78.57%为腺癌,老年组小细胞肺癌、鳞状细胞癌占52.48%(74/141);青年组EGFR阳性率达55.36%(31/56),查见驱动基因比例高达64.29%(36/56);青年组0-Ⅱ期患者为25%,而老年组Ⅲ-Ⅳ期患者高达9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均以肺、胸膜转移最为常见,远处转移(M1b)也多见于骨、脑、肝脏、肾上腺;老年组患者合并疾病达52.5%,明显多于青年组。结论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临床分期多较晚,但行为状态均较好;青年肺癌患者腺癌很常见,且存在驱动基因几率较高,而老年患者男性多见,小细胞肺癌及鳞癌、合并基础疾病常见,值得临床进一步关注其早期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  相似文献   
16.
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接受放疗治疗过程中,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较高,该并发症是最常见的放疗毒副反应。近年来,国内外的很多研究证实,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放疗中及放疗后存在的放射性直肠反应,会对患者的生命质量构成影响。影响放射性直肠炎的因素较多,主要为体外照射技术、腔内治疗方式、DICRU点剂量、剂量体积等。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关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放射治疗对直肠功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放射性直肠毒副反应的临床处理提供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17.
胃癌中DAPK基因启动子区CpG岛高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DAPK)基因高甲基化与胃癌的发生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法分别检测66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癌旁正常组织、手术前外周血浆以及37例术后血浆中DAPK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况,以2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浆和胃镜活检正常胃组织作为对照.结果:胃癌组织中有66.7%(44/66)存在DAPK基因的异常甲基化,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10.6%(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外周血浆中DAPK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16.7%(11/66);37例同时有胃癌根治术前后血浆标本的患者中,5例术前血浆甲基化阳性,术后全部转阴.而2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浆和胃镜活检组织中均未检测到该基因甲基化. 结论:DAPK基因在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和外周血浆中的高甲基化可能为胃癌的诊断以及临床预后评估提供有益的线索,手术后血浆中DAPK甲基化状态的变化可能与手术治疗有关.  相似文献   
18.
胃癌中E-cadherin和DAPK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胃癌中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DAPK)基因和上皮钙粘蛋白(epithelial cadherin,E-cadherin)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并探讨两个基因甲基化改变的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患者一般资料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目前常用的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4l例胃癌组织和20例正常对照组织中DAPK、E-cadherin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例胃癌组织中DAPK、E-cadherin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68.3%(28/41)和46.3%(19/41),20例正常时照组织中未检测到DAPK、E-cadherin基因启动子区发生甲基化,两个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织(P<0.05),但DAPK和E-cadheri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胃癌的发生中无协同性(相关性和一致性).胃癌组织中一个基因发生甲基化的检出率为78.0%(32/41);胃癌组织中DAPK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相关(P<0.05),而E-cadherin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则与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有相关性(P<0.05).两个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被检查者肿瘤的大小、肿瘤的部位等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被检者的性别、年龄不具有相关性.结论:DAPK、E-eadherin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是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频发事件,通过检测胃粘膜组织中两个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况,可能会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联合检测两个基因甲基化状态优于各单个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19.
胃癌组织RUNX3和CHFR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RUNX3和CHFR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并探讨其甲基化状态的改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将2007年3月至2007年9月间42例胃癌患者(男:女=34:8)的手术切除标本分为两组:一组是肿瘤组织,另一组是相应癌旁组织.胃癌患者术前均未行放疗和化疗,癌旁组织取自肿瘤组织5cm以外.采用酚-氯仿抽提法提取组织DNA,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检测肿瘤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各42例)中RUNX3和CHFR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并用1.5%的琼脂糖凝胶对PCR产物进行电泳分析.结果:54.7%和40.4%的胃癌组织中分别存在RUNX3和CHFR基因异常甲基化,而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这两个基因的甲基化率均是7.1%,癌组织中RUNX3和CHFR基因的异常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PRUNX3<0.05,PCHFR<0.05).胃癌组织中该两基因的甲基化与肿瘤大小显著相关(PRUNX3<0.05,PCHFR<0.05),但与患者年龄(PRUNX3=0.711,PCHFR=0.845)、性别(PRUNX3=0.764,pCHFR=0.849)、肿瘤浸润深度(PRUNX3=0.276,PCHFR=0.542)、组织分化程度(PRUNX3=0.491,PCHFR=0.695)、病理分期(PRUNX3=0.555,PCHFR=0.237)以及淋巴结受累(PRUNX3=0.155,PCHFR=0.124)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结论:RUNX3和CHFR基因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是胃癌发生发展中的频繁事件,在胃癌的发生中具有肿瘤特异性.通过检测胃黏膜中RUNX3和CHFR的甲基化状态,对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胃癌中多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胃癌中p16、E-cadherin、Runx3、DAPK和CHFR基因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并探讨基因异常甲基化与mRNA表达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12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5种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以12例胃镜活检的正常胃组织作为对照,采用RT-PCR方法相应检测了5种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每种基因甲基化程度与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p16、E-cadherin、Runx3、DAPK和CHFR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41.7%、8.3%、58.3%、33.3%和58.3%,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p16、E-cadherin、Runx3、DAPK和CHFR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8.3%、0.0%、8.3%、8.3%和16.7%,且75%的胃癌组织中至少有一种基因甲基化,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5%(P<0.05),而健康对照组织中无基因甲基化,在甲基化的胃癌组织中均无p16、E-cadherin和DAPKmRNA表达,而癌旁正常组织、非甲基化的癌组织中均有其表达。结论胃癌中多基因启动子CpG岛高甲基化是一个频繁的事件,并且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与其mRNA表达缺失有关,这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