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辅助评分(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ssisted scoring,AIAS)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在乳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90例患者共91个乳腺结节进行AI和SWE检查,记录结节的AIAS和弹性模量最大值(E_(max))、平均值(E_(mean))及标准差(Esd)。以AIAS和最佳弹性模量值为自变量,病理结果为因变量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联合诊断预测因子并建立回归方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所有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并比较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获得最佳诊断临界值和净重新分类指数(NRI),评估AIAS、SWE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结节良恶性的效能差异。结果:乳腺恶性病灶的AIAS、E_(max)、E_(mean)、Esd值均较良性增大(P均<0.001)。AIAS截断值≥0.6分时,AI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较高。E_(max)、E_(mean)、Esd的AUC分别为0.913、0.836、0.903(P均<0.05),其中E_(max)曲线下面积最大,截断值为87.4 kPa时诊断效能最佳。AIAS、E_(max)及联合诊断的AUC分别为0.911、0.913、0.943(P均<0.05)。根据NRI结果,联合诊断对AIAS和E_(max)均为正改善(P均<0.05)。结论:AIAS和SWE对乳腺结节均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能力。与单独应用相比,二者联合诊断可提高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心脏起搏模式对右室长轴应变与肺血管阻力的即刻影响。方法具有正常房室传导顺序并已植入全自动频率自适应双腔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45例,所有患者随机在心房起搏心室起搏(APVP)、心房起搏心室感知(APVS)和心房感知心室感知(ASVS)起搏模式下起搏90 min,然后再随机交叉进行其余两种模式起搏90 min,分别在不同模式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右室功能、右室长轴应变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与APVP模式比较,ASVS模式的右室心肌做功指数、肺血管阻力(PVR)、肺动脉血流加速度及心室异常舒张模式较低,而三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幅度、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及血流速度积分较高(P0.05)。与APVS模式比较,ASVS模式的肺动脉血流加速度较低(P=0.042),血流加速时间较高(P=0.01)。与APVP模式比较,APVS模式的PVR较低(P=0.016),肺动脉血流速度积分较高(P=0.034)。三种起搏模式两两比较,其右室游离壁长轴应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起搏模式下,右室心肌做功指数和右室游离壁长轴应变呈正相关。结论右室长轴应变决定右室功能状态,尽管ASVS和APVS模式未促进PVR的增加,但更生理性的ASVS模式能更好地保存右室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伴有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肺动脉收缩压力(PASP)与RA疾病活动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RA活动期不伴有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患者55例为RA活动期组,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三尖瓣反流法测量PASP,并测量右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横径(RVEDd、RVESd),肺动脉内径(PAD),三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最大速度E峰(E)、舒张晚期血流最大速度A峰(A),计算E/A和右室心肌做功指数(RVMPI);测量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A活动期组RVEDd、RVESd、PAD、A、RVMPI及PASP增大,三尖瓣反流者增多,E/A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活动期组肺动脉高压(PAH)发生率为26%;RA活动期组PASP与CRP、DAS28、Anti-CCP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45、0.472、0.213,P0.01)。结论 RA活动期患者在出现明显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前已出现PASP增高,RA活动期炎性免疫机制可能促进患者PASP升高,导致患者右室功能整体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定性、定量分析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从肱动脉至指端微小血管血流动力学特点,初步探索指端微循环状态与PSCI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头部CT/MRI首次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3~6个月复查时认知功能下降者为PSCI组(n=66),头部CT/MRI正常且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志愿者为对照组(n=56).采用高频超声联合平面波超敏感显像技术(Angio PLUS)获取所有研究对象肱动脉(BA)、桡动脉(RA)、尺动脉(UA)及中指尺侧、桡侧指掌侧固有动脉(UPPDA、RPPD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指端微小血管分布参数,采用Image J处理指端微小血管分布图片,测量Gray值,并对上述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调整高血压、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后,与对照组相比,PSCI 组 BA、RA、UA、UPPDA、RPPDA 的 EDV 及 UPPDA、RPPDA 的 PSV 均降低(P<0.05),BA、RA、UA、RPPDA、UPPDA的RI、PI均增高(P<0.05),指端微小血管分布等级为Ⅰ级、Ⅱ级的例数增加,为Ⅳ级的例数减少,指端微小血管密度Gray值增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MMSE与UPPDA.PI、RPPDA.PI及Gray值负相关,与指端微小血管分布等级正相关(P<0.05).结论:高频超声联合Angio PLUS技术可定性定量检测PSCI患者从肱动脉至指端水平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指端血流灌注情况,指端微循环状态能一定程度反映PSCI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