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41.
目的 对临床上使用的普通医用脚踏开关进行改造,提高脚踏开关的技术性能.方法 使用磁簧开关替代脚踏开关的接触器部件,并通过对比实验验证.结果 改造后的脚踏开关故障率低于1%,而普通脚踏开关故障率高于10%.结论 应用磁簧开关改造医用脚踏开关将使脚踏开关的工作性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2.
目的总结直肠癌延误诊断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我院收治并确诊为直肠癌的2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院前误诊24例,误诊为痔疮17例,肠炎3例,痢疾、便秘各2例,院前误诊率86%;另有4例未经医务人员诊断,自认为是痔疮,占14%。患者从出现大便习惯、性状改变至入我院确诊时间为1~12个月,平均6个月。本组均经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其中20例行根治手术,4例行姑息手术,4例行化疗。随访3年,12例死亡,平均生存期7个月。结论早期直肠癌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基层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尤应注意大便习惯改变这一关键点,尤其对中青年患者要提高警惕,防止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43.
咪唑类驱虫药引起迟发性脑病(附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10例服咪唑类驱虫药引起的迟发性脑病。其中服左旋咪唑6例,丙硫咪唑3例,甲苯咪唑1例。以男性青壮年居多,服药剂量为常规治疗量。服药后7~30天内出现系列神经精神症状。本组病例的临床特征,CSF、EEG、头颅CT等变化均符合急性脱髓鞘性脑病,对激素治疗显效。本病的发生系咪唑类驱虫药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Ⅳ型变态反应。本病易误诊为散发性脑炎。作者认为废除散发性脑炎这一过渡性诊断对减少本病的漏诊和误诊有益。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 年内脑梗死后抑郁(PSD)的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近年来收治的自发病到入院时间在7d内的236例首次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随访1年后记录患者PSD 发生情况,同时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发病率的分析,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期影响PSD发病率的相关因素,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患者恢复期PSD 发病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36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在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发生PSD 者45 例(19.07%);在缺血性脑梗死恢复期发生PSD 者64 例(27.12%);脑梗死后1年内发生PSD者109 例(46.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PSD 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性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梗死量表评分、牛津郡社区脑梗死计划分型.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影响缺血性脑梗死恢复期PSD发生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居住方式及Barthel指数.结论 PSD状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缺血性脑梗死的不同时期,影响PSD 发生的因素可能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45.
张雅西  林彩丹  黄向东 《新中医》2023,55(19):43-47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帕金森病伴睡眠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试验组采用乌灵胶囊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8)评分的变化,比较试验组治疗前后PDSS睡眠质量各项目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PDSS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试验组PDSS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PDSS睡眠质量PDSS-1 (睡眠总体质量)、PDSS-2 (入睡)、PDSS-3 (睡眠维持)、PDSS-6 (夜间噩梦)、PDSS-13 (醒来颤抖)、PDSS-14 (日间疲乏、嗜睡)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DQ-8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试验组PDQ-8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灵胶囊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制一种酶液智能配比装置,以控制酶液配比精准度,有效避免清洗医疗器械时产生污染。方法:采用STC15F104E单片机模块,实现一键全自动配比。传感器接收信号后通过单片机控制蠕动泵通断实现酶液智能配比,蠕动泵直接蠕动液管抽取适量酶液进入清洗槽,使整个配比过程简洁和高效。结果:酶液通过流量控制单元与蠕动泵的配合实现精准控制抽取,避免了酶液的浪费。手工加酶液的量与智能配比装置加酶液的量的平均值的对比,智能配比装置酶液的控制精准度高于手工配比10%。结论:酶液智能配比装置改变以往酶洗液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的工作流程,实现安全高效清洗,避免污染。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因多态性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院体检的425例年龄≥60岁健康者为研究对象,经颈动脉超声检测,其中颈动脉狭窄(≥50%)65例,无颈动脉狭窄360例;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与比较两组人群MMP-3基因启动子区-1171位点的5A/6A多态性。结果颈动脉狭窄与无狭窄人群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均P>0.05);两组人群MMP-35A/6A基因型和5A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校正多项血管危险因素后,5A/6A或5A/5A基因型是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8,95%CI:1.05~3.72)。结论MMP-3基因启动子区-1171位点的5A/6A多态性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 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异常新生儿运动技能障碍的影响。方法:289例高危新生儿进行BAEP检查,151例高危儿的BAEP异常。把其中94例存在运动技能障碍的高危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静脉营养神经细胞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做被动体操,视、听、触觉刺激,进行GM-FM运动康复治疗。疗程结束后通过临床评估和GM-FM运动发育量表和Gesell发育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为91.43%,对照组总显效率为70.83%(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在大运动功能区、精细运动功能区、语言功能区、认知(社会适宜能力)功能区、社交功能区分别进行比较,提示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生儿BAEP检查能早期发现高危儿听力和脑干功能状态的异常,并在此基础上早期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可促进和改善高危儿运动技能的发展,同时对患儿的语言、社交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有帮助。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α-细辛醚调控内质网应激对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空白组给予不含药物的RPMI-1640培养基进行培养;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分别给予含25,50和100 mg·L-1α-细辛醚溶液的RPMI-1640培养基进行培养。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细胞中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BIP)、C/BEP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转录因子同源蛋白(CHOP)及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低、高剂量实验组和空白组的细胞增殖能力(OD值)分别为0.78±0.14,0.50±0.09和0.92±0.12,BIP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7.68±2.08,3.27±0.94和13.07±2.35,CHOP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2±0.33,2.39±0.63和0.91±0.30,GRP78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11±0.59,5.86±1.47和0.84±0.31。低、高剂量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相似文献   
50.
目的比较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和脑苷肌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东方医院诊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脑苷肌肽注射液,2 m L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50 m L中,1次/d。治疗组静脉滴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0.5m L/(kg·d)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50 m L中。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新生儿行为神经(NBNA)评分、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和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对患儿进行6个月随访,记录两组患儿恢复正常,发生智力低下、癫痫、脑瘫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9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3、7、14天NBN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儿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智力低下发生率、癫痫发生率、脑瘫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临床恢复时间,显著改善患儿随访结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