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制一种酶液智能配比装置,以控制酶液配比精准度,有效避免清洗医疗器械时产生污染。方法:采用STC15F104E单片机模块,实现一键全自动配比。传感器接收信号后通过单片机控制蠕动泵通断实现酶液智能配比,蠕动泵直接蠕动液管抽取适量酶液进入清洗槽,使整个配比过程简洁和高效。结果:酶液通过流量控制单元与蠕动泵的配合实现精准控制抽取,避免了酶液的浪费。手工加酶液的量与智能配比装置加酶液的量的平均值的对比,智能配比装置酶液的控制精准度高于手工配比10%。结论:酶液智能配比装置改变以往酶洗液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的工作流程,实现安全高效清洗,避免污染。  相似文献   
32.
老年期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的常见类型,与青壮年脑梗死相比,具有起病急,病情重,治疗棘手,预后差等特点.近年,我科采用依达拉奉治疗70岁以上急性脑梗死40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3.
高血压是脑血管疾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探讨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及其与脑 血管意外间的关系,我们对30例脑出血和45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动态血压测定(ABPM)并与20例一 期高血压患者的ABPM进行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4.
急性脑血管病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降低急性脑血管病并发SAS的发生率,改善脑血管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对12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并发SAS的因素.结果 选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肥胖、脂代谢紊乱、饮酒、肢体瘫痪程度,其危险度比分别为3.17、4.27、9.14、4.04.结论 肥胖、脂代谢紊乱、饮酒、肢体瘫痪是急性脑血管病并发SAS的危险因素,而不同性质和不同卒中病灶与并发SAS并不相关.  相似文献   
35.
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了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预后,对978例确诊为首次脑卒中者,进行了病历资料调查与门诊随访。结果示,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为12.88%,卒中2周内发生癫痫6.74%,卒中2周后发生癫痫6.13%。继发癫痫的各类型卒中,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多(34.37%),脑栓塞次之(19.19%),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相近(分别为12.61%与12.29%),腔隙性脑梗塞最少(2.19%)。卒中后癫痫的发生与病灶的部位(皮质或脑叶)密切相关(P<0.01)。抗癫痫药物对卒中后癫痫大多有效,但早期癫痫的病死率为26.19%,明显高于无继发癫痫的病死率4.9%(P<0.05)。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颅外颈动脉等植入50个自膨胀式支架及10个保护伞。方法42例患者运用套管技术、保护伞技术等植入50个自膨胀式支架及10个保护伞。结果所有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无并发症出现,即刻血管造影显示剩余狭窄率均小于30%;术后随访,并颈部X线、超声波检查及部分血管造影随访,1例再狭窄,其余支架形态好,无移位,血流通畅,无再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
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的临床发病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1例非头痛性SIH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统一使用补液、氨茶碱、参芪扶正液等治疗.结果 21例患者急性起病12例,缓慢性发病9例.多数(14例)有持续紧张工作史.其主要症状为体位性头晕;神经体征少见,部分有轻度颈项抵抗;影像学和脑脊液可有轻度异常.使用推荐方法治疗的疗效肯定、迅速.结论 SIH可以表现为体位性眩晕,与持续快节奏、高压力工作有关,经积极治疗后预后好.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肌电图改变及可能的产生机制:方法:对76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作肌电图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并对部分异常患者进行驱铜治疗后予以复查。结果:肝豆状核变性患者76例中64例配合完成肌电图检查,结果为正常36例(占56.3%),异常28例(占43.7%)。76例接受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41例(占53.9%)显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驱铜治疗后,16例患者接受肌电图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11例恢复正常。结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肌电图检查近半数显示异常,为监测疾病的早期肌肉和周围神经损害提供了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39.
急性放射病时使用造血生长因子治疗,不仅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而且得到各种动物整体病理模型试验,大剂量化疗及骨髓移植等与急性放射病有类似病理过程的一些疾病临床试验的间接证实,以及两起核事故病人临床治疗资料的直接证实。在核事故的复杂情况下,使用造血生长因子有着显著的优越性。造血生长因子的使用为急性放射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标志着急性放射病治疗研究新时代的开始。  相似文献   
40.
咪唑类驱虫药引起迟发性脑病(附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10例服咪唑类驱虫药引起的迟发性脑病。其中服左旋咪唑6例,丙硫咪唑3例,甲苯咪唑1例。以男性青壮年居多,服药剂量为常规治疗量。服药后7~30天内出现系列神经精神症状。本组病例的临床特征,CSF、EEG、头颅CT等变化均符合急性脱髓鞘性脑病,对激素治疗显效。本病的发生系咪唑类驱虫药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Ⅳ型变态反应。本病易误诊为散发性脑炎。作者认为废除散发性脑炎这一过渡性诊断对减少本病的漏诊和误诊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