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91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16篇
综合类   185篇
预防医学   105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远视性弱视儿童的调节和隐斜状态和矫正镜片对其调节和隐斜的影响。方法测定了30例远视性弱视儿童的调节幅度和裸眼及戴矫正镜片情况下看近的隐斜度,并与20名正视儿童进行对比。6月后重复检查其调节和隐斜情况,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弱视组调节幅度为(12.35±1.30)D,正视组为(12.50±1.24)D,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4,P>0.05)。弱视组裸眼隐斜度为(-1.37±4.77)△,戴矫正镜片时隐斜度为(-3.70±3.83)△,正视组隐斜度为(-3.95±3.30)△。经统计学分析,弱视组裸眼与戴矫正镜片时的隐斜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5,P<0.01),弱视组裸眼与正视组隐斜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4,P<0.01),而弱视组戴矫正镜片时隐斜度与正视组隐斜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4,P>0.05)。6月后,弱视组调节幅度为(12.34±1.27)D,与6个月比较,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6,P>0.05),裸眼的隐斜度为(-1.90±4.05)△,戴矫正眼镜的隐斜度为(-3.87±4.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8,P<0.01),但与6个月前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裸眼t=1.859,P>0.05;戴镜t=1.526,P>0.05)。结论远视性弱视儿童戴矫正眼镜对调节功能没有明显影响,但可以使隐斜向外隐斜的方向偏移,有利于减少内隐斜。所以戴矫正眼镜不仅可以使视网膜成像清楚有利于弱视治疗,而且可以减少看近的内隐斜。  相似文献   
22.
目的:从细胞水平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对体外分离培养的人骨膜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分析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可能的作用途径,为合理化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2-05/11在香港中文大学矫形外科学系完成。选取香港中文大学威尔士亲王医院矫形外科收治的1例27岁尺骨骨不连患者,以其尺骨骨膜培养的传2代细胞用于实验。按低强度脉冲超声波(30mW/cm^2)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骨膜细胞的时间剂量分为4组:5min/d组,10min/d组,20min/d组,空白对照组。在超声波作用1,2,4d&;#183;后检测各组DNA合成量、四甲基偶氮唑蓝摄取情况、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骨钙素分泌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min/d组,10min/d组,20min/d组给予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后,骨膜细胞DNA合成及四甲基偶氮唑蓝摄取量无明显变化(P〉0.05);10min/d组与20min/d组骨膜细胞单位质量蛋白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20min/d组骨膜细胞受1,25-二羟基维生素D3刺激后分泌骨钙素显著增加,形成钙结节能力显著增强(P〈0.01)。结论:20min/d以内剂量的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对人骨膜细胞的生长增殖无明显影响,但能够增强人骨膜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表达,促进细胞分泌骨钙素及钙盐沉积,具有显著促进人骨膜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23.
大麦的超凡力量 膳食纤维含量约为大米的20倍,还含有大量难以通过蔬菜和其他谷物摄取到的水溶性膳食纤维。而大麦中所含的“β葡聚糖”还能抑制餐后血糖上升、降低胆固醇、维持正常的肠道功能,并促进排便。  相似文献   
24.
食物纤维有多重保健和美容功效,关键是要摄取足够的量,食物纤维分为水溶性食物纤维和非水溶性食物纤维两种,我们为您推荐的富含水溶性食物纤维的日常食材是大麦。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百色市55年百日咳发病情况,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51~2005年百色地区百日咳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百色市55年来共报告百日咳234837例,死亡1125例。大致可分分为4个阶段:1951~1959年,年平均发病率为65.12/10万,死亡86例;1960~1983年,年发病率在54.94~1 113.06/10万,死亡1 016例;1984~1990年,年平均发病率为14.36/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死亡22例;1991~2005年年平均发病率为1.39/10万,1996年以后已连续10年无死亡病例。表明自实施计划免疫以后,百日咳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年发病率由60~70年代的359.68~506.08/10万降至目前的2/10万以下。结论进一步提高免疫接种率,加强百日咳病例的监测和传染源的管理,是控制百日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6.
三种检测AmpC酶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三维试验、表型筛选法及头孢西丁纸片药敏法(K-B法)同时检测肠道G-杆菌的AmpC酶,并加以比较,找出一种适合临床常规应用的检测AmpC酶的方法。方法用头孢硝噻吩法检测出97株β-内酰胺酶阳性的肠道G-杆菌作为试验待测菌,用头孢西丁药敏法、表型筛选法测定细菌耐药情况,以判断产AmpC酶的情况。用三维分析法测定细菌粗提物中的AmpC酶情况。结果97株肠道杆菌头孢西丁药敏法结果显示产AmpC酶共有36株,占37.1%(36/97),与三维试验比较总符合率为74.2%。表型筛选法产AmpC酶的菌株有15株,占15.5%(15/97),与三维试验比较总符合率为91.8%。结论表型筛选法与三维试验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表型筛选法可以作为一种临床快速、简便、可靠的检测AmpC酶的方法。  相似文献   
27.
5 640例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州市规范化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为自愿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服务,现将2006年VCT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我国临床护理实践指南改编研究的内容、理论框架、改编过程、方法学质量及报告质量。 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INAHL、Embase、Scopus、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医脉通等数据库中以我国护理领域指南改编为主题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4月2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提取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对数据进行合成,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Ⅱ (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Ⅱ,AGREE Ⅱ) 工具和临床实践指南报告标准 (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RIGHT) 对指南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16篇 (69.6%) 文献发表于近3年,仅7篇 (30.4%) 文献报告了基金支持。研究主题方面,15篇 (65.2%) 文献的主题为疾病及其症状的护理,仅12篇 (52.2%) 文献报告了改编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其中7篇 (30.4%) 文献采用指南改编方法 (guideline adaptation,ADAPTE) 。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显示,6个领域中平均得分>60%的领域包括范围和目的、参与人员、表达明晰性,得分最低的领域是编辑独立性。报告质量评价结果显示,7个领域中平均得分>4分的领域包括基本信息、背景、推荐意见,得分最低的领域是资金资助与利益冲突声明和管理。 结论 我国临床护理实践指南改编研究数量上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但改编指南所依据的理论框架与改编指南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欠佳。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穿刺滴血法在早产儿血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将300例需要采集血标本的早产儿随机分为3组(外周浅静脉组、股静脉组、桡动脉组),每组100例,比较3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操作时的疼痛评分。[结果]外周浅静脉组、股静脉组和桡动脉组一次采血成功率分别为89%、78%和7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75,P=0.015);外周浅静脉组局部瘀斑及皮下血肿的发生率低于股静脉组和桡动脉组,3组标本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浅静脉组、股静脉组和桡动脉组操作时疼痛评分分别为14.30分±1.30分、15.04分±1.41分和15.24分±1.42分,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47,P=0.002)。[结论]外周浅静脉穿刺滴血法采血成功率高,对患儿的刺激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0.
用照射小鼠的骨髓造血干细胞(CFU-S)外源性脾结节形成法,评价人基因工程重组SOD(rhSOD),聚乙二醇(PEG)修饰的长半衰期重组SOD(PEG-SOD)对CFU-S的辐射防护作用.结果显示:rhSOD和PEG-SOD均能明显提高CFU-S产率,其中rh SOD在照射前1h给药效果好,而PEG-SOD在照射前2~3h给药作用更为明显,化学修饰后SOD血浆半衰期延长,将使给药时机及药物作用持续时间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