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7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4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09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229篇
内科学   159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476篇
预防医学   250篇
眼科学   39篇
药学   314篇
  4篇
中国医学   177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对CT和MRI图像进行配准,利用主轴法配准速度快、鲁棒性较高、易实现的特点,计算图像的初始平移量和旋转量,对图像进行粗配准.以粗配准的结果作为新的浮动图像,在基于互信息方法的图像配准中,由于目标函数产生局部极值的原因,采用模拟退火-单纯形的混合优化算法,以互信息作为相似性测度迭代搜索,使互信息最大,从而实现最佳配准.结果表明,采用由粗到细的配准策略,配准精度高,并且混合优化算法克服了单一优化算法的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值的缺点,并且不需要人为调整待配准图像的分辨率,自动化程度高,配准速度快,能够满足脑图谱开发过程中的多模图像配准要求.  相似文献   
122.
目的:分析64排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评估急性无再灌注梗死心肌大小的精确性。方法:家猪5只,麻醉下开胸结扎前降支远端1/3处,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行64排心电门控CT双期扫描,取R-R间期的60%进行心肌重建,计算梗死心肌的容积百分比。处死动物,取心脏切片,行TTC病理染色,将得到的梗死心肌容积与CT的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5头猪成功建模,CT延迟扫描得到的梗死心肌容积百分比较首次扫描明显降低(9.78%±2.88%比11.87%±3.54%,P=0.003),下降了17.61%。TTC染色得到的梗死心肌容积百分比为9.87%±2.44%,Bland-Altmanplots方法检验与CT延迟扫描的结果有很好的相关性(平均偏差0.0112~0.0129)。结论:多层螺旋CT延迟扫描可以精确评价急性无再灌注梗死心肌的大小。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究电子支气管镜下冷冻结合抗结核药物治疗支气管结核的效果。方法选择96例支气管结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电子支气管镜下冷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气促评分均降低,FEV1和气道内径均升高,且试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下冷冻结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支气管结核治疗效果,同时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4.
目的观察B超引导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85例患者中,输尿管上段结石138例,肾结石207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140例,共556侧结石,均在B超引导下定位穿刺建立皮肾通道(微通道、标准通道或大通道)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或EMS三代碎石清石系统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次穿刺成功,Ⅰ期取石450例(509侧),Ⅱ期取石35例(47侧)。手术时间(穿刺至放置肾造瘘管)15~221 min。术后5~7 d复查腹部平片(KUB),447侧排净结石,Ⅰ期结石取净率86.8%。无术后肾造瘘管脱落,无胸膜和腹腔脏器损伤。结论 B超引导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微创、高效、安全、易操作和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5.
目的回顾性分析卡他莫拉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K-B法)、依照2015年CLSI M45-A2标准判断结果,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 78株卡他莫拉菌多分离自儿童患者,其中痰液标本50株,咽拭子25株,其他分泌物3株。菌株对复方新诺明、阿奇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红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1%、35.9%、0%、38.5%、2.6%,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96.2%。结论卡他莫拉菌多分离自儿童患者,β-内酰胺酶阳性率达96.2%,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对大环内酯类耐药性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26.
目的:分析跟骨定量超声骨质测量中各参数与骨密度及形态计量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4-01/2005-12广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和中山大学三院骨科小腿以上截肢患者38例,将其跟骨定量超声测定的超声振幅衰减平均值与健康青年人骨峰值进行比较,>-2.5 SD者为骨量正常组(12例),<-2.5 SD者为骨质疏松组(26例)。分别进行跟骨定量超声、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及骨形态计量学测量,应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跟骨定量超声测定中各参数与骨密度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38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骨质疏松组跟骨超声振幅衰减平均值和骨硬度指数值均小于骨量正常组(P<0.01)。②骨量正常组跟骨骨密度值显著高于骨质疏松组[(352±16),(233±14)mg/cm2,P<0.01]。③骨量正常组跟骨平均骨小梁间距或弥散度低于骨质疏松组而松质骨体积高于骨质疏松组(P<0.05)。④超声振幅衰减平均值和骨硬度指数与骨密度呈直线正相关(r=0.814,0.326,P<0.01,0.05)。⑤超声传播速度与骨小梁游离末端、平均骨小梁间距呈直线负相关(r=-0.688,-0.712,P<0.01),与小梁间连点数、松质骨体积呈直线正相关(r=0.672,0.794,P<0.01);骨硬度指数与平均骨小梁间距呈直线负相关(r=-0.358,P<0.05),与松质骨体积呈直线正相关(r=0.513,P<0.01)。结论:跟骨定量超声测量中,超声振幅衰减平均值能较好地反映骨的密度,超声传播速度能较好地反映骨的质量,而骨硬度指数能较综合地反映骨强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7.
在护理专业教学改革中,把人体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局部解剖学三门课程合并成一门人体形态学,并且把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为培养高素质现代医学人才,以转变教育教学思想为先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依托.对人体形态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整体改革,在实践中逐步构建和完善利用多媒体的理论课教学、实验教学以及网络自主学习三者有机结合的现代人体形态学课程网络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 (SEP)评定和预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价值。方法按照脑血管疾病分类标准 ,选择脑梗死急性期患者 19例 (男性 13例、女性 6例 )作为病例组。同时 ,选择 18例非神经系统损伤患者 (男性 11例、女性7例 )作为对照组 ;在发病 7d内 ,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SEP的潜伏期和波幅值的改变 ;对病例组患者 ,于住院 3 0d时再次进行下肢SEP检测 ,并在两次SEP检测的同时进行下肢Fugl Meyer评定 (FMA) ,以对SEP潜伏期与FMA评分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的下肢SEP潜伏期和波幅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病例组患者住院 3 0d时的SEP潜伏期值较入院时明显缩短 (P <0 .0 1) ,并与下肢FMA评分有相关性 (r =0 .741— 0 .792 ,P <0 .0 1) ,但住院 3 0d时的SEP波幅值改变与入院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入院时和住院 3 0d时下肢SEP潜伏期值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 ,并与FMA评分有相关性 ,说明SEP潜伏期值对预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有一定参考价值 ,但SEP波幅的敏感性较差。  相似文献   
129.
我院自1990~1997年共收治全头皮撕脱伤7例,经及时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例均为女性,年龄17~24岁,致伤因素:均为留长头发被高速旋转之机器绞伤,撕脱所致。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9小时。入院时均有轻~中度休克。其中1例伴有上唇、鼻、上下睑、右耳廓一并撕脱,5例伴双上睑及一侧耳廓撕脱,1例伴右上臂离断伤。全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膜损伤及撕脱,颅骨裸露范围为3cm×5cm~15cm×15cm不等。撕脱头皮均有明显挤压、碾挫、破损、污染严重和伤后游离头皮保存不当。1.2手术方法:患者住院后,立即给予补…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比较不同针灸方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分成电针组(n=30)、温针组(n=30)和普通针刺组(n=30),分别采用电针、温针及普通针刺治疗,共20次。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JOA)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JOA评分显著提高(P<0.001),电针组效果最佳(P<0.05)。结论 3种针灸方法均对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有很好治疗作用,其中电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