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84篇 |
免费 | 111篇 |
国内免费 | 4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129篇 |
口腔科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151篇 |
内科学 | 110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26篇 |
特种医学 | 23篇 |
外科学 | 36篇 |
综合类 | 204篇 |
预防医学 | 335篇 |
眼科学 | 12篇 |
药学 | 124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52篇 |
肿瘤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41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75篇 |
2011年 | 83篇 |
2010年 | 83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78篇 |
2007年 | 59篇 |
2006年 | 75篇 |
2005年 | 66篇 |
2004年 | 50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密云地区莱姆病螺旋体宿主动物和传播媒介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密云地区莱姆病宿主动物和传播媒介的感染情况,以及宿主动物的分布情况和传播媒介蜱的季节消长规律,为密云地区莱姆病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布旗法捕蜱,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蜱的形态,对蜱进行鉴定。采用夹夜法捕鼠;用BSKII培养基对蜱和鼠标本进行病原分离。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蜱和鼠进行病原学检测。羊血清莱姆病抗体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结果密云地区捕获的蜱均为长角血蜱,其消长曲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巢式PCR检测蜱带菌率为10.16%;黑线姬鼠和北社鼠是该地区优势鼠种,巢式PCR检测鼠带菌率为4.26%;当地放养山羊血清学检测阳性率为12.00%。结论在蜱和鼠中均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的特异片段,表明密云地区可能为莱姆病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62.
摘要:目的 了解2011-2014年北京市引起腹泻的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及主要毒力基因特点。方法 对561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学分型试验,应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tlh、tdh和trh。结果 561株副溶血性弧菌有9个O群和23个K型,共34个血清型,以O3∶K6血清型为主,占67.6%(379/561)。2011-2014年血清型分布存在差异。561株副溶血性弧菌tlh、tdh和trh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0.0%(561/561),97.1%(545/561)和1.1%(6/561)。3种毒力基因分成4种类型,tlh+tdh+trh-为优势基因型,占96.4%(541/561)。结论 2011-2014年北京市引起腹泻的副溶血性弧菌有多种血清型,多为产毒株,以携带tlh 和tdh基因的O3∶K6为优势血清型。通过对生化、血清分型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副溶血性弧菌鉴定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在常规糖尿病的基础治疗上,治疗组选用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肌肉注射弥可保,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8%,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提高,并且治疗组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够明显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减轻临床症状,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调查北京市首例人禽流感(H5N1)病例的感染来源.方法 通过对患者家属和其他关键人物访谈,检测患者标本以及流行病学关联的环境标本,对患者可能的感染来源进行追踪调查.结果 该患者在其发病前5天曾经接触过宰杀的鸭子(购自河北省燕郊某市场活禽摊位),采集该摊位及邻近活禽摊位的环境标本10份,经PCR方法检测有6份标本为H5N1亚型病毒核酸阳性,并通过鸡胚分离出5株H5N1亚型病毒.将从环境标本中分离的H5N1亚型病毒与患者体内分离的H5N1亚型病毒(禽源、属于Clade 2.3.4)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比对,氨基酸同源性高达99.8%~100%.结论 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双重证据表明,北京市首例人禽流感H5N1病例的感染来源为接触携带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鸭子.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分析北京市2020年上半年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采取进一步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市2020年1月19日-6月8日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上报的所有COVID-19病例,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截至2020年6月8日,北京市共报告611例病例,其中确诊病例594例(97.22%),无症状感染者17例(2.78%),死亡9例,粗病死率1.52%(9/594),男女性别比0.86∶1,病例年龄集中在20~69岁(499例,占81.67%),无症状感染者、轻型和普通型患者522例(85.43%)。病例的时间分布呈现双峰特征,分别为境内病例和境外输入病例,境内输入病例造成的关联病例多于境外输入病例(χ2=124.681,P0.01)。结论北京市COVID-19病例年龄范围广,下一步工作中需继续严格境内密切接触者管理,减少关联病例,避免聚集性疫情的出现。 相似文献
67.
68.
69.
目的描述北京市学生甲型H1N1流感感染情况,分析其流行各阶段的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5月11日~12月3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中报告的学生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个案信息,应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5月11日~12月31日,北京市共确诊甲型H1N1流感学生病例6568例,平均年龄(13.7±4.0)岁,小学和初中学生最多,占68.87%。甲型H1N1在学生中的传播过程分为4个时期。5~6月以外籍输入性病例为主,7~8月聚集性疫情由中小学生向大学生扩散,9~10月,日均确诊病例数突增至94.58人/d,城区发病人数是郊区的2.04倍,44.40%的确诊病例为学校聚集性病例,11~12月,日均确诊病例数迅速下降至3.06人/d,进入12月以后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北京市学生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为:低年龄组高发,从低年龄组向高年龄组扩散,城区向郊区扩散和学校聚集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0.
目的对双相亚利桑那亚种肠道沙门菌进行种属、血清型及序列型的病原学鉴定。方法对5株来自散发腹泻患者粪便样本的可疑双相亚利桑那亚种肠道沙门菌在系统生化鉴定的基础上,应用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分子检测、血清凝集、MLST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 VITEK系统生化鉴定3株为双相亚利桑那亚种肠道沙门菌,其中2株菌沙门菌特异性种属基因hisJ阳性,经血清学鉴定为肠道沙门菌双相亚利桑那亚种61:l,v:1,5,(7),MLST序列分型为ST1850,12种抗生素的MIC药敏试验显示2株菌除对链霉素耐药外,其他均为敏感。结论从腹泻患者监测样本中分离的2株双相亚利桑那亚种肠道沙门菌血清型为61:l,v:1,5,(7),序列型为ST1850,提示该型别沙门菌在人间散发存在,今后应加强该菌型的监测,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溯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