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1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41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29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151篇
内科学   1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203篇
预防医学   334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24篇
  1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2012—2015年沙门菌临床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耐药状况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基因特征。方法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测定北京市肠道门诊分离的677株沙门菌株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244株β-内酰胺酶类耐药菌株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677株沙门菌分为68种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山夫登堡沙门菌位居前3位。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分别为42.54%、40.77%,至少耐3种以上抗菌药物的菌株占57.16%。244株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的沙门菌,携带至少一种ESBLs基因的菌株174株(71.31%),146株bla_(TEM-1)型,30株bla_(OXA-1)型,18株bla_(CTX-M)型(其中7株bla_(CTX-M-15),6株bla_(CTX-M-55)和5株bla_(CTX-M-14));20株同时携带2种耐药基因。结论该地区沙门菌携带ESBLs耐药基因水平较高,以bla_(TEM-1)为主,同时伴有bla_(OXA-1)和3种bla_(CTX-M)基因亚型,呈现基因多样性。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究穿心莲内酯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用穿心莲内酯0,5,10,20,40和80 μmol/L处理MDA-MB-231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伤口愈合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UCP2和丙酮酸脱氢酶(pyruvate dehydrogenase,PDH)蛋白表达水平;乳酸试剂盒检测乳酸含量;JC-1染色后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穿心莲内酯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与0 μmol/L组相比,10,20,40 μmol/L组MDA-MB-23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受到抑制(P<0.05或P<0.01);UCP2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0.05或P<0.01),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DH蛋白表达上调,细胞内乳酸含量下降(P<0.05或P<0.01)。结论:穿心莲内酯可能通过抑制乳腺癌的糖酵解和改变能量代谢的方式抑制MDA-MB-23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其机制可能与UCP2有关。  相似文献   
53.
目的:调查麻醉医师对麻醉恢复室(PACU)护士工作核心能力需求,以期更好地做好护士培训工作。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山东省18所三级甲等医院麻醉医师对PACU护士的工作核心能力,包括护士岗前培训时间与内容、麻醉医师认为PACU护士最佳工作条件等,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现有护士培训模式进行评价和完善。结果:麻醉医师对PACU护士的复苏患者、术后镇痛访视、药品管理、出入PACU的标准、患者管理、心肺复苏与急救配合、各种麻醉方法的护理配合、人工辅助呼吸技术等工作需要程度较高。麻醉医师对所在医院恢复室护理水平满意度为92.57%。结论:应根据需求对PACU护士进行培训,建立规范化培训体系,对提升恢复期患者护理质量、指导恢复期护士的专业化发展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4.
田祎  钱海坤  吕冰  曲梅  霍达  张新  黄瑛  王全意  贾蕾 《疾病监测》2020,35(5):411-415
目的分析2015 — 2018年北京市肠道门诊成年人急性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以及粪便病原谱变化。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市每个区按月采集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收集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检测粪便标本中霍乱弧菌、志贺菌、沙门菌等肠道致病菌。 使用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肠道致病菌阳性的流行病学和临床因素,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对混杂因素进行调整。 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病原谱变化。结果2015 — 2018年,共采集监测样本13 126份,其中肠道致病菌阳性标本2 689份,检出率为20.49%。 每年肠道致病菌检出高峰集中在7 — 9月。 年龄、居住地和季节为肠道致病菌感染的相关流行病学因素。 不同年份肠道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体温≥38.5 ℃、腹痛、恶心、呕吐、脱水为肠道致病菌阳性的相关临床因素;腹泻6~10次/d与3~5次/d相比,前者肠道致病菌检出率高;临床诊断为感染性腹泻者相对于诊断为非感染性腹泻者,前者检出率高。 2015 —2018年,检出的肠道致病菌主要为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和副溶血弧菌,但不同年份分布不同。结论2015 — 2018年北京市肠道门诊成年人急性细菌性腹泻致病菌主要为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和副溶血弧菌,其检 出有明显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小剂量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对小儿无痛胃镜检查时丙泊酚用药剂量及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7月在我院行小儿胃镜检查的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静注丙泊酚前预先给予0.3mg/kg艾司氯胺酮,2min后再给予2mg/kg丙泊酚,对照组在静注丙泊酚前给予2mL生理盐水,2min后给予2mg/kg丙泊酚,若患儿在胃镜置入或检查时出现体动反应,且影响医师操作,则追加丙泊酚1mg/kg。检查结束后,记录丙泊酚总用药剂量,对比两组患儿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内镜医师对麻醉的满意度,采用Ambesh四分法评价患儿丙泊酚注射时疼痛评分以及疼痛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注射痛的发生率以及注射痛Ambesh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丙泊酚用药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动、呛咳、呼吸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镜医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苏醒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行小儿无痛胃镜检查时,预先给予小剂量艾司氯胺...  相似文献   
56.
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62例报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溃疡性结肠炎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临证时分为大肠湿热、脾肾阳虚、肝脾不调、脾胃虚弱等4型辨证论治,疗效确切而持久,有显著的抗复发作用,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07例CHD患者及48例对照组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并记录Gensini冠脉病变积分.CAG术前取空腹血,测血清Hcy水平.结果:CHD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74,P=0.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剔除相关因素后以上相关性仍存在.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冠心病发病高危因素之一,血清Hcy水平越高,其冠脉病变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58.
目的:了解北京市肠道门诊腹泻病例中札如病毒(sapovirus,SaV)的感染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肠道门诊腹泻病例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相关资料,应用 x2检验或Fisher检验比较不同组间检出率;采集患者粪便标本,应用不同种PCR方法对腹泻病例粪便标本进行札如病毒检测,并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LS)治疗特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采用腹腔境行脾切除治疗25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所有ITP患者顺利施行LS,包括2例辅助小切口LS,无手术死亡、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3.5年(1~7年),脾切除术后有效率80.0%(20/25例),2年有效率72.0%(18/25例),其中包括2例激素治疗出现胃溃疡大出血导致重度贫血及激素副作用的ITP患者。分析显示脾切除效果与患者年龄有关,≤50岁脾切效果明显优于>50岁的患者(P<0.05)。术后随访发现脾切术后第7天血小板计数与术后2年复查血小板计数相一致,术后第7天平均血小板计数在脾切除有效者为307×109/L,明显高于脾切除无效的103×109/L(P<0.05)。患者病程、激素治疗是否敏感、术前血小板计数均与脾切除疗效无关(P>0.05)。
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可行并且有效,对年龄小于50岁、激素治疗无效或需大剂量激素治疗ITP患者宜积极行腹腔境脾切除术;脾切除时患者年龄、术后第7天血小板计数可能是判断脾切除效疗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相关肌病(简称他汀肌病)的临床特点及骨骼肌病理改变特点.方法 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并行肌肉活检的9例他汀肌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9例患者均口服他汀类药物4d至4年,就诊年龄55 ~74(63 ±6)岁,其中男6例,女3例.3例出现肌痛,6例出现四肢近端为主的肌无力,3例无任何临床症状.所有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468 ~8 000 U/L).7例患者行血清肌炎抗体检查,均阴性.6例患者行肌电图检查,2例出现肌源性损害.6例患者行双侧大腿骨骼肌MRI检查,其中2例显示有部分肌群水肿及轻度脂肪化.骨骼肌活检病理主要表现:肌纤维萎缩、坏死、再生、脂肪滴增多,部分患者出现破碎蓝纤维、细胞色素c氧化酶阴性肌纤维及还原型辅酶Ⅰ四氮唑还原酶活性降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在肌纤维膜不同程度表达,补体C5b-9染色显示肌内衣、胞质以及毛细血管少量补体沉积.随访发现,多数(7例)患者停用他汀类药物或换用其他他汀类药物后,症状及CK水平改善,仅2例患者需应用免疫抑制治疗且有效.结论 本组患者中多数(7例)他汀肌病为自限性,停用他汀类药物后可自行好转,个别患者(2例)可出现免疫性坏死性肌肉病,需要应用免疫抑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