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右室流人道间隔部起搏对心内膜的影响。方法64例随机分为右室流人道组(33例)和右室心尖部组(31例),观察起搏前和后l、3个月时的Ⅱ导联QRS波时限、起搏参数(起搏电压域值、电极阻抗)及血浆CKMB(肌酸激酶)、TNI(肌钙蛋白I)、MYO(肌红蛋白)水平、IL-6(白介素-6)浓度变化。结果两组起搏参数研究期间均稳定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人道组QRS时限明显短于心尖组(P〈0.05)。两组血浆心肌损伤标志物和IL-6浓度均较起搏前增加(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随时间延长渐降低。结论有室流人道间隔部起搏对心内膜的影响与心尖部起搏相似,但较右室心尖部起搏更符合生理性。  相似文献   
32.
患者女性,79岁,因胸闷乏力不适,动态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心室长间隙,于2010年9月14日经右锁骨下静脉埋置VVI型永久起搏器。2011年6月10日,患者外伤后出现胸闷乏力,伴有右上肢抽搐感,胸片提示起搏电极断裂,再次手术后患者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33.
我院于 2 0 0 0年 7月 2 3日在超声导引下经导管闭合巨大型房间隔缺损 1例。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 ,35岁 ,因劳力性气短、胸闷 1年加重伴晕厥入院。入院后体检听诊胸骨左缘第 3、4肋间Ⅲ~Ⅳ级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 ,心脏超声发现房间隔连续性中断 ,缺损内径约 34mm ,呈中央型 ,房间隔缺损诊断明确。入院后第 5天行超声导引下经导管介入性房间隔缺损闭合术。2 Amplatzer封堵器  美国AGA公司制造 ,系镍钛记忆合金编织成密集网状结构 ,两端呈“蝶”状带膜 ,中间由“腰部”连接。输送器由内芯和外鞘组成 ,内芯顶端有螺丝纹 ,末…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卧位心绞痛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及其导致PTFV1改变的机制和意义。方法 :确诊卧位心绞痛患者 5 8例 ,平均年龄 (6 6 0± 5 .2 )岁 ,分别于心绞痛发作时及后、卧、立位和予硝酸甘油 0 .4mg舌下含服 10min后采集PTFV1、心脏超声左室舒张功能和其中 10例心导管指标 ,自身前后对照。结果 :(1)卧位时和心绞痛发作时PTFV1均显著加深 (P <0 .0 5~ 0 .0 1) ;(2 )心脏超声 :立位时E/A、IVRT、dD/dt、TmaxdD/dt均较卧位时明显改善 (P<0 .0 5~ 0 .0 1) ,而立位时LAd及LVEDd减小不显著 ;(2 )心导管指标 :用药后LAP、LVEDP、DFT及FV明显下降(P <0 .0 5~ 0 0 0 1)。结论 :卧位心绞痛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显著异常 ,左室舒张末压增加致左房压增加 ,卧位时更明显 ,促使PTFV1随着病情和体位的变化而变化 ,故PTFV1在该类患者治疗和随访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5.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机制及硝苯地平控释片干预230031合肥解放军第105医院邹宝明,鲍正毅,征勤关键词高血压,心室,硝苯地平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44.1采用硝苯地平的新剂型--硝苯地平控释片(拜心通控释片,AdalatGITS)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36.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临床和研究中应用日益广泛,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BPM在预测心、脑、肾靶器官损害方面有其独特优越性.本研究探讨高血压病人的ABPM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5种神经肽(NP),即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脑啡肽(ENK)及神经降压肽(NT)的含量在CHD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WHO诊断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心绞痛(AP)30例,应用放射免疫法动态观察血浆5种NP的含量变化,并以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AMI组发病第1天5种N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第7,14,21天与第1天比较差异亦非常显著(P<0.01)。AP组于心绞痛发作期5种NP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治疗2w症状缓解后复查血浆5种NP含量皆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及/或上升,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浆5种NP水平与CHD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5种NP参与了CHD的发病机理及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