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总结以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并客观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13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全脑选择性血管造影术,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术后早期处理出血并有效的对症治疗。结果 成功栓塞136个动脉瘤,132例痊愈,4例死亡,病死率2.9%。动脉瘤腔100%闭塞者123个,95%闭塞者8个,90%闭塞者5个。术中并发动脉瘤破裂3例,脑血管痉挛7例;术后2例弹簧圈末端逸出。3例复发者经二次补充栓塞而治愈。全组出现与栓塞技术相关的并发症13例。术后随访6~54个月均无再出血。结论 对颅内动脉瘤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进行血管内囊内栓塞疗效可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正确处理术中并发症、提高栓塞技术及积极有效的术后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人脑出血后神经生长因子前体(proNGF)、sortilin在血肿周围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本实验采集临床手术患者的脑组织标本,利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生物素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血肿周围组织中的凋亡细胞,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血肿周围组织及远隔部位组织中proNGF、sortilin的表达。结果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中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1),proNGF的表达水平并没有显著变化(P〉0.05),而sortilin的表达水平则明显增加(P〈0.01),并且sortilin的表达水平与细胞凋亡率正相关(R=0.648,P=0.00)。结论sortilin在人脑出血后表达增加,与细胞凋亡正相关,proNGF在脑出血后的表达量并未变化。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大鼠脑出血后不同时期血肿周围组织中p75NTR的表达规律及与其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体动脉血注入右侧尾状核制备大鼠脑出血动物模型,分别于脑出血后6h、24h、72h和10d处死大鼠获取血肿周围脑组织标本,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75NTR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脑出血后6hpp75NTR蛋白和nRNA表达水平即上升,24h继续升高,72h到达高峰,至10d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脑出血后细胞凋亡率的动态变化趋势与p75NTR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一致,两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脑出血后p75NTR可能参与介导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4.
肌皮神经由颈5、6神经纤维组成,是外侧束外侧头的终末支,走行途中分支支配喙肱肌、肱二头肌及肱肌,终末支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前臂外侧皮肤.肌皮神经与正中神经交通支的出现率约21.43%[1],2011年10月在解剖1具约40岁女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双侧肌皮神经与正中神经交通支变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动态CT检查在颅脑损伤后的重要性。方法:对540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0例中经动态CT检查32例较住院时损伤明显加重。结论:颅脑损伤后的动态CT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6.
目的总结以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方法采用GDC对16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成功栓塞168个动脉瘤,其中100%闭塞的144个,95%闭塞的14个,90%闭塞的10个;全组6例死亡,死亡率3.6%。术中并发动脉瘤破裂3例,脑血管痉挛9例,脑梗死2例,术后弹簧圈末端逸出2例;3例复发者经二次补充GDC栓塞而治愈。随访5~54个月,全组术后均无再出血。结论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应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设计,并采用与之相应的栓塞技术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动脉瘤栓塞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7.
应用神经导航显微切除颅内微小占位病变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百祥  郭世文  王茂德  姜海涛  鲍刚  王拓 《医学争鸣》2003,24(15):1408-1410
目的 :评价应用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指导显微切除颅内微小占位病变的手术效果和精确性 .方法 :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指导显微切除颅内微小占位病变2 6 (男 1 9,女 7)例 ,平均年龄 4 6 .6岁 .其中脑脓肿 9例 ,脑囊虫 7例 ,脑膜瘤 6例和炎性肉芽肿 4例 .病灶直径 8~ 30mm .对其手术效果、注册准确性、术中准确性进行分析 .结果 :手术全切率 1 0 0 % ,死亡率 0 .2 1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 ,5例无变化 ,无手术并发症 .平均坐标误差 (MFE) ,1 0cm预期准确性 (PA)分别为 (2 .6 3± 0 .93)mm和 (2 .4 6± 0 .82 )mm .持续准确性 1 (SA1 ) ,持续准确性 2 (SA2 )和持续准确性 3(SA3)依此为 (2 .36± 0 .75 )mm ,(1 .33± 0 .78)mm和 (1 .4 5± 1 .0 2 )mm ,术中SA2和SA3准确性相近 (P >0 .0 5 ) ,术中脑移位(1 .5 2± 0 .4 3)mm ,在允许范围内 .结论 :神经外科导航系统指导显微切除颅内微小占位病变定位准确可靠 ,且术中实时导航 ,有助于顺利寻找和全切病灶 ,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58.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及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并客观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56例TCCF患者中54例采用股动脉穿刺入路,另2例采用股静脉-岩上窦入路行海绵窦内栓塞;56例中49例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2例采用微弹簧圈栓塞,5例采用可脱性球囊加微弹簧圈栓塞。结果49例成功闭塞瘘口且保留颈内动脉(ICA)通畅;7例瘘口及ICA被同时闭塞。本组ICA通畅率为87.5%,无手术死亡,治愈率为100%。随访4个月~12年,均无瘘口再通,术后除1例患眼永久性失明外,病情均恢复良好,无脑缺血及脑梗塞等并发症。结论经动脉入路用可脱性球囊栓塞是治疗TCCF的首选方法,小瘘口TCCF可选择微弹簧圈栓塞;血管内栓塞治疗TCCF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盖骨肿瘤的分类和发病原固。方法:回顾有资料可查和病理证实的2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原发性颅盖骨肿瘤24例,其中,以良性肿瘤居多,恶性少见。结论: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切除,手术效果满意。个别恶性肿瘤术后,需 配合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在其破口周围所形成的假性动脉瘤与真性动脉瘤(TAN-FAN)复合体的血管内栓塞时机及并发症防治方法。方法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对58例TAN—FAN复合体进行血管内栓塞。结果58例TAN—FAN复合体中24例(41.4%)为出血后7天内进行栓塞,20例(34.5%)为出血后7天~2周内进行栓塞,14例(24.1%)为出血后2周~1个月内进行栓塞。58个动脉瘤均被成功栓塞,其中真性动脉瘤腔100%闭塞者46个,95%闭塞者9个,90%闭塞者3个;13例A型与31例B型假性动脉瘤腔均未行弹簧圈填塞,14例C型中11例仅用弹簧圈疏松填塞假性动脉瘤腔,另3例用3D-GDC仅栓塞真性动脉瘤腔部分。术中并发动脉瘤破裂1例;并发脑血管痉挛2例;并发脑梗死3例。1例复发者经二次补充GDC栓塞而治愈。其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43例,Ⅱ级11例,Ⅲ级3例,全组死亡1例,死亡率1.7%。术后随访3~60个月均无再出血。结论对动脉瘤破裂后形成的TAN—FAN复合体应早期进行血管内栓塞;只有根据TAN—FAN复合体不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栓塞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并具有丰富的动脉瘤栓塞经验,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