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76篇 |
免费 | 218篇 |
国内免费 | 19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7篇 |
儿科学 | 25篇 |
妇产科学 | 9篇 |
基础医学 | 221篇 |
口腔科学 | 23篇 |
临床医学 | 583篇 |
内科学 | 435篇 |
皮肤病学 | 119篇 |
神经病学 | 110篇 |
特种医学 | 181篇 |
外科学 | 789篇 |
综合类 | 1328篇 |
预防医学 | 485篇 |
眼科学 | 134篇 |
药学 | 406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397篇 |
肿瘤学 | 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6篇 |
2023年 | 96篇 |
2022年 | 95篇 |
2021年 | 141篇 |
2020年 | 118篇 |
2019年 | 80篇 |
2018年 | 101篇 |
2017年 | 58篇 |
2016年 | 67篇 |
2015年 | 82篇 |
2014年 | 178篇 |
2013年 | 166篇 |
2012年 | 251篇 |
2011年 | 228篇 |
2010年 | 265篇 |
2009年 | 265篇 |
2008年 | 249篇 |
2007年 | 246篇 |
2006年 | 241篇 |
2005年 | 240篇 |
2004年 | 224篇 |
2003年 | 226篇 |
2002年 | 172篇 |
2001年 | 203篇 |
2000年 | 123篇 |
1999年 | 173篇 |
1998年 | 129篇 |
1997年 | 119篇 |
1996年 | 120篇 |
1995年 | 104篇 |
1994年 | 112篇 |
1993年 | 71篇 |
1992年 | 59篇 |
1991年 | 57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39篇 |
1987年 | 32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27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15篇 |
1978年 | 14篇 |
1977年 | 9篇 |
1976年 | 10篇 |
1975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从母婴分离的念珠菌DNA分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念珠菌在母婴间垂直传播的可能途径.方法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11对分离于分娩前母亲阴道分泌物及其新生儿口腔并经常规形态学和生化学鉴定为同种念珠菌的母婴分离株,再次进行大亚基rDNA的D1/D2区域DNA序列鉴定.采用电泳核型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进行分型研究,以确定是否为同一来源的菌株.结果 11对22株菌,其中8对母婴分离株的16株菌的DNA序列经DDBJ Gene Bank(登录号U45776)搜索与白念珠菌参考株Cal_Y12983具有100%的同源序列,被确认为白念珠菌;另2对的4株菌和1对的2株菌的DNA序列经DDBJ Gene Bank搜索与Cgra_Y65(U44808)和C.krusei Y-5396(U76347)具有100%的同源序列,分别被确认为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电泳核型分析,每一对白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的母婴分离株都具有完全相同的谱带.每一对光滑念珠菌的母婴分离株尽管产生1、2条不同谱带,但仍被认为是来源于同一个体,因为主要谱带是相同的.RAPD DNA带谱分析,对母婴分离株除1对2株菌的DNA谱带略有不同外,其余10对皆具有同样的DNA谱带.结论 1111株婴儿株与其母亲株分子生物学特征完全相同,可认为是经母亲产道垂直传播所致. 相似文献
992.
念珠菌在母婴间垂直传播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产妇念珠菌感染与其新生儿口腔念珠菌的带菌情况,了解母婴间的垂直传播。方法:对554例某妇婴医院产科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分娩前的阴道后穹隆分泌物,及其刚出生断脐后新生婴儿口腔分泌物进行真菌分离培养。并采用常规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玉米粉培养基、海藻糖试验、API20C生化鉴定板等进行菌种鉴定。同时对产妇的一般情况进行调查。结果:554例产妇中132例培养出真菌,分离率最高的职业是主妇,占50.76%.而第1胎检出率最高,占92.42%:产前感染率百分比最高的是农民和干部,分别占33.33%和30.00%。分离出的132株真菌中,白念珠菌78株(占分离菌的首位),其次为光滑念珠菌21株;而554例新生儿口腔真菌培养共分离出11株真菌,白念珠菌8株,光滑念珠菌2株,克柔念珠菌1株.阳性率为1.99%。母婴间同时分离出相同念珠菌共11对,为白念珠菌8对,光滑念珠菌2对,克柔念珠菌1对。结论:妊娠末期妇女阴道念珠菌的感染可垂直传播给新生儿,其垂直传播率约为8.33%。预防母亲产前阴道念珠菌感染可降低新生儿念珠菌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3.
994.
本文利用电镜观察了12~72小时及4~10天不同阶段的鸡胚表皮细胞连接的发生发育。孵育12~16小时的鸡胚外胚层细胞间不易见到细胞连接,偶可见短小的紧密连接和初期的桥粒。冷冻复型证实,20、24和36小时鸡胚表皮细胞间有密集的紧密连接和明显的缝隙连接。48小时以后桥粒明显发育,而紧密连接和缝隙连接逐渐缩小而后消失。72小时以后的鸡胚表皮细胞连接主要是桥粒,并可见到不同程度发育的桥粒。 相似文献
995.
目的:了解蝉夜安神胶囊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24例痰热内扰型失眠症患者分成两组,蝉夜安神胶囊组112例,给予蝉夜安神胶囊5粒,qd,临睡前1h服;舒眠胶囊组112例,给予舒眠胶囊3粒,bid,晚饭后及临睡前1h各服1次;观察1周,评定疗效。结果:蝉夜安神组总有效率76.4%,舒眠胶囊组总有效率76.6%,和疗前比较两组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不良反应基本相同。结论:蝉夜安神胶囊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失眠症的药物,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96.
本文搜集分析了1988-1994年正式发表的分枝杆菌培养研究论文12篇。探讨其资料分析中使用数理统计存在的问题,供改进科研设计,资料处理和论文撰写,以提高研究科学性。本文结果表明,由于资料分析方法的错误,而影响了结论的可靠性和论文的科学性。考虑到当前科研工作中,使用数理统计存在问题的普遍性,加强这方面的继续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97.
耳影像学与临床(十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放鲁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5,5(3):204-204,F003
图108为T1加权、图109为同一平面的T2加权. 翼内肌和翼外肌之间的间隙明显,翼内肌与翼外肌间隙后方的下颌髁升支变小为下颌髁. 乳突截面减小,在乳突腔内可见气房分隔阴影,T1加权时分隔隐约可见,T2加权分隔比较清楚. 相似文献
998.
迟放鲁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6,6(1):F0003-F0003,i0004
图132、133主要特点仍然位于耳蜗的中旋和底旋平面,位于耳蜗内侧呈半环状的是耳蜗的中旋,耳蜗中旋的外侧圆团形结构是耳蜗的顶旋。由于耳蜗内为不流动的淋巴液,T1加权时为中低密度阴影,不易辩认,在T2加权时为高信号阴影,具有螺旋状结构。在耳蜗顶旋的上外侧,围绕着三个点状影。 相似文献
999.
1000.
近年来,因外伤导致鼓膜穿孔,要求做法医鉴定的病例有增多的趋势.为了准确记录鼓膜穿孔情况并为执法部门提供证据,我们自1997年11月开始采用耳内窥镜视频照相技术诊断196例(196耳)外伤性鼓膜穿孔,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