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11篇
  免费   821篇
  国内免费   371篇
耳鼻咽喉   46篇
儿科学   88篇
妇产科学   110篇
基础医学   526篇
口腔科学   100篇
临床医学   2142篇
内科学   878篇
皮肤病学   126篇
神经病学   165篇
特种医学   3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97篇
综合类   3435篇
预防医学   1395篇
眼科学   115篇
药学   1400篇
  24篇
中国医学   1236篇
肿瘤学   295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447篇
  2022年   427篇
  2021年   353篇
  2020年   421篇
  2019年   425篇
  2018年   416篇
  2017年   292篇
  2016年   389篇
  2015年   385篇
  2014年   994篇
  2013年   680篇
  2012年   760篇
  2011年   774篇
  2010年   712篇
  2009年   644篇
  2008年   563篇
  2007年   584篇
  2006年   574篇
  2005年   552篇
  2004年   453篇
  2003年   339篇
  2002年   277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91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8 毫秒
951.
目的:探讨医疗查房与护理查房相结合在ICU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120名护理本科实习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查房模式,实验组采用医疗查房与护理教学查房相结合的查房模式,比较两组学生出科的专科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成绩、教学效果及自我评价。结果实验组专科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成绩、教学效果及自我评价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医疗查房与护理教学查房相结合的方法在ICU临床教学中规范护理教学应用,有利于提高ICU的临床教学质量及培训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52.
随机将120患者分为乌司他丁组、地塞米松组、甲强龙组及氢化可的松组各30例。分别给予乌司他丁、地塞米松、泼尼松及氢化可的松治疗3d。对比三组患者24h、48h、72h APACHEⅡ评分及清内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蛋白水平。(1)在进入ICU后24h,乌司他丁效果稍好于地塞米松和甲强龙(P<0.05),但是其药效比起氢化可的松要低(P<0.05)。在进入ICU并给药72h后,乌司他丁和氢化可的松对于患者的APACHE II评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皮质激素药物的效果(P<0.05)。(2)氢化可的松和乌司他丁均有对减少血清内两种主要炎症因子的含量较好的3天疗效(与给药前相比,三个时间点的test P均小于0.05)。乌司他丁相比于氢化可的松,在症状早期的作用要慢了很多,其整体对IL-6的作用效果甚至与地塞米松类似(P>0.05)。甲强龙的治疗效果在四种药物中最为微弱,无论早期还是中期(P<0.05)。地塞米松对于IL-6的控制效果已经类似于乌司他丁(P>0.05),但是对于TNF-α的控制效果则显著弱于乌司他丁和氢化可的松(P<0.05)。结论 (1)进入ICU一天甚至三天后,四种药物的作用趋于相近,但是乌司他丁(UTI)和氢化可的松仍比其他两种的效果稍好。(2)氢化可的松仍是降低血清内炎症分子最有效的药物,乌司他丁的药效强于其他两种糖皮质激素,但是稍弱于氢化可的松。  相似文献   
953.
附睾结核的B型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分析了52例附睾结核的B超诊断资料,结果显示超声检测的敏感性为92.3%,附睾结核按声像图形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1)中等回声型(18例);(2)钙化型(24例);(3)混合回声型(10例);密切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诊断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954.
浅谈护患沟通技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及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中越来越重要。沟通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前提,良好的沟通可以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55.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接收的91例HIE新生儿和40例健康新生儿分别作为患儿组和对照组,按病情严重程度将患儿组进一步分为轻度亚组、中度亚组和重度亚组,按照治疗效果将患儿组又分为有效亚组和无效亚组,检测各组CK、CKMB水平。结果患儿组CK、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亚组随着病情程度的家重,其CK、CK-MB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有效亚组CK、CK-MB水平低于无效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CK-MB水平升高是HIE新生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检测CK、CK-MB水平变化有利于评估治疗效果及预测患儿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956.
目的 通过对200例广东地区正常人进行耳聋基因突变筛查,获得耳聋相关基因突变检测的数据库,初步筛出良性等位基因突变位点,以在对广东地区人群进行耳聋基因突变检测或筛查时,降低数据分析的时间和增加对结果的风险预测能力.方法 提取在广东地区收集到的200例正常男女样本(男女比例为1∶1)的外周全血DNA,运用Ampliseq扩增技术以及Life Technologies耳聋基因检测引物池构建基因文库后进行下一代测序,确保每一个样本的测序结果获得足够的数据量,然后分析耳聋基因突变位点. 结果 建立了使用Life Technologies耳聋基因检测引物池构建基因文库的实验体系;经过数据比对,筛选出200例样本中突变率高达80% ~ 100%的良性等位基因突变点. 结论 通过对测序结果的分析处理,筛除了针对广东地区人群突变率高但是不致病的良性耳聋基因突变位点,为今后广东地区人群的耳聋基因突变筛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7.
目的 探讨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椎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5例椎动脉闭塞的患者,经CTA和血管造影证实其闭塞部位及长度,然后实施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 5例患者共植入7枚支架,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脑缺血症状彻底改善,6个月及1年随访TCD血流速度正常,1例DSA随访出现再狭窄但<20%.结论 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治疗对于椎动脉闭塞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对于较长段闭塞的成功率,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研究.而如何有效防止血栓的脱落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58.
β-catenin和Ki-67在脑干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β-catenin和Ki-67在脑干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低级别脑干胶质瘤和10例高级别脑干胶质瘤中β-catenin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β-catenin和Ki-67在不同级别脑干胶质瘤中均有表达。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β-catenin和Ki-67表达均逐渐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r=0.332,P〈0.05)。结论β-catenin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脑干胶质瘤的恶性进展,检测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助于评价脑干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959.
目的:了解肠道表面树突状细胞(DCs)及炎症细胞因子VIP、IL-1β在肠功能紊乱时的表达,以及外周血中VIP、IL-1β的表达,探讨大鼠肠道免疫耐受的变化.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冷-束缚应激动物模型.将大鼠处死后,取大鼠回肠末端、远端结肠各长约2 cm的肠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肠道表面CD11c、VIP、IL-1β的表达,留取腹主动脉血清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清中VIP、IL-1β的表达.结果:在回肠末端,实验组大鼠CD11c的表达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性;实验组大鼠VIP、IL-1β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177.67±35.44 vs 92.64±22.19,359.56±45.48 vs 216.46±41.56,均P<0.05).并且VIP的表达与IL-1β呈正相关(r=0.78,P<0.01).在远端结肠,实验组大鼠CD11C、IL-1β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性;而实验组大鼠远端结肠VIP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380.15±33.24 vs 254.04±40.53.P<0.05);在外周血中,与对照组相比较,VIP、IL-1β表达均增高,差异有显著性(149.03 ng/L±56.82 ng/L vs 104.24 ng/L±39.03 ng/L,8.82 ng/L±3.91 ng/L vs 5.49 ng/L±3.79 ng/L.P<0.05).结论:冷-束缚应激后肠功能紊乱大鼠中,末端回肠和远端结肠黏膜存在轻度的炎症反应,DCs尚不能解释肠功能紊乱后肠道存在轻度炎症反应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60.
电针足三里穴促胃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电针足三里穴促胃动力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电生理学方法同步观察电针不同穴位后胃电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荧光双重标记胃电起搏区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CCs)与缝隙连接蛋白43(CX43)、ICCs 与ERK的方法,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引起胃电起搏区ICCs的变化、与ICCs信息传递相关的CX43的变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家族中的ERK的变化情况.结果 电针足三里穴对胃电有明显影响.电针足三里穴可使胃电频率及波幅增高;电针足三里穴可显著激活胃ICCs表达及与ICCs信息传递密切相关的CX43的表达;电针足三里穴能促进胃ICCs调节胃运动的细胞信号转导的MAPK途径中ERK的表达.结论 电针足三里穴对大鼠胃电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电针足三里穴促进胃运动的机制可能通过激活ICCs而产生显著电生理活动,通过ICCs及SMC之间的缝隙连接蛋白传递达到平滑肌进而调节胃运动.这一作用的完成,可能是通过ICCs信号转导MAPK途径中ERK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