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1.
目的观察老年术后危重病人中相对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RAI)的发生率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965周岁,术后直接入住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APACHE Ⅱ评分≥8分的危重病人40例为研究对象。术后进入ICU第1天10时抽取血进行血清总的皮质醇、醛固酮、血糖、血钠、血钾、白蛋白检测,并进行ACTH刺激实验。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并发症、APACHEⅡ、中心静脉压和入住ICU的时间。取门诊体检健康老人40例作为对照组,测老年人血清总的皮质醇浓度基础值。结果1.老年术后危重病人RAI的发生率高达47.5%(19/40),病人没有典型的电解质变化,平均入住ICU8.8天。2.RAI组中,发生低血压和呼吸功能不全各有10例,感染9例,消化道出血6例;肾上腺皮质发应良好组(Non—RAI)中有4例患者发生低血压(19.05%),呼吸功能不全有7例(71.43%),感染3例,消化道出血5例;感染和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血清总的皮质醇浓度跟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结论相对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在老年术后危重病人中有较高的发生率,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增加了术后低血压和感染的发生率。老年术后危重病人基础皮质醇浓度跟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的功能对术后危重患者维持机体应激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会严重影响机体的内环境,致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解读临床肝功能检验结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肝功能检查是通过各种生化试验方法检测与肝脏功能代 谢有关的各项指标,以反映肝脏的功能基本状况。肝脏被喻为 人体内的“中心实验室”。由于肝脏功能多样,所以肝功能检查 方法很多。虽然同时检测多种肝功能试验,在理论上有助于更 好地评价肝功能状态,但在临床实际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同时 检测过多的试验。熟悉每项肝功能的意义,根据检测目的,选 择必要的项目,更能对临床病人的肝功能状态做出正确、客观 的评价[1]。根据目前临床使用的肝功能实验项目大致可分六 类: 1.诊断肝实质性损伤的试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旨在通过干预治疗对危重症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反思陈旧的认识,遏制滥用止血药物的行为,为临床合理应用止血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40例入住ICU的APACHEII评分〉12分,但尚未达到DIC诊断标准的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血凝酶1KU/d静脉注射,氨甲苯酸0.4g/d静脉滴注共3d的干预治疗,对照组不使用上述药物治疗。2组患者均于入住ICU的第1d和第3d抽取外周血,动态监测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IT)6项实验室指标。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6项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1、将观察组和对照组入住ICU后第1d监测的凝血指标相比较,其P值均〉0.05,说明两组患者分组随机,具有可比性。2、将观察组和对照组入住ICU后第3d监测的凝血指标相比较,其P值均〉0.05,说明观察组和对照组经干预治疗和无干预治疗两种治疗方法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本临床研究,可指导临床医师在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但尚未达到DIC诊断标准时,即使是APACHEII评分〉12分的危重症患者,也不必习惯性地“常规”给予止血药物,避免过度治疗,减少医药资源的浪费及过度干预治疗所带来的血栓栓塞性疾病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SIRS、MODS与DIC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都不是独立的疾病,但它们是许多危重病发生发展的共同途径,并且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从而严重影响着危重病人的救治效果。现就SIRS、MODS、DIC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关系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临床毕业实习是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实习质量是培养高素质临床医生的关键之一.目前的实习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进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感染,创伤等应激状态下,代谢变化特征是以分解代谢占优势。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受刺激,在多种酶的作用下,多项生化指标可以发生改变,血糖增高为其中之一,现报道两例急症术后并发高血糖如下。例一、男性,64岁,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合并肺部感染急诊手术。术后循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脓毒症患者血小板计数(PC)、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趋势,探讨两者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HEMACELL Plus全自动22项5类血细胞分析仪,通过阻抗法检测40例脓毒症患者发病后1d、3d、7d、10d的PC、MPV,并回顾性将脓毒症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其PC、MPV变化趋势,并进行两者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入院时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PC均低于正常生理范罔,死亡组PC在各时相点均低于存活组(1d、3dP〉0.05,7d、10dP〈0.01)。存活组血小板在入ICU第3天明显下降(P〈0.01),继之于第7天、10天持续上升(P均〈0.01)。死亡组PC则呈持续下降趋势(P均〈0.01)。②入院时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MPV均基本上处于正常生理范围,但是死亡组MPV值比存活组患者高(P均〈0.05),病程中存活组患者MPV呈进行性下降趋势,而死亡组患者MPV呈进行性上升趋势(P均〈0.01)。③PC与MPV呈显著负相关。结论PC、MPV的变化可能成为脓毒症患者血小板生成和活性紊乱以及骨髓反应的间接标志,常规检测脓毒症患者的PC、MPV变化趋势,尤其早期检测MPV,可能成为评价脓毒症病情及骨髓反应情况的一种快速、可信的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