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9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78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08篇
内科学   4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361篇
预防医学   76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363篇
中国医学   115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通过基因重组的方法表达IgE高亲和力受体FeεR Ⅰα亚基,并用重组蛋白制备单克隆抗体.方法 用RT-PCR的方法从过敏性疾病病人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调取FcεR Ⅰα蛋白基因,经T-A克隆、亚克隆至pET28a( )原核表达载体,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STAR(DE3),IPTG诱导表达FeεR Ⅰα亚基蛋白,通过Ni-NTA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并用其免疫BALB/c小鼠,运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FcεR Ⅰα亚基单克隆抗体,用细胞免疫荧光法对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 成功调取了人IgE高亲和力受体FcεRⅠα亚基的基因,且测序正确;构建原核表达质粒FcεR Ⅰα-pET28a( );成功建立4株稳定分泌抗FcεR Ⅰα亚基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G101、C22、G113、G42.通过细胞免疫荧光实验证实,4株单克隆抗体均能特异性结合人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εR Ⅰα亚基.结论 成功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制备了FcεR Ⅰα亚基蛋白,制备了4株效价高、特异性好的抗FcεR Ⅰα亚基单克隆抗体,为FeεR Ⅰα亚基及其抗体在过敏性疾病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
<正> 患者女性,11岁。于8个月前曾患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积液而住院治疗。3周后病情好转而出院。近日又发现其心率增快(但患儿无明显自觉症状)。而二次住院。心电图(图1)示;P-P较规则,频率约94次/min,P-R间期不固定,QRS波群快而均齐,频率为162次/min QRS波群时间约0.11秒。Ⅱ、Ⅲ、aVF  相似文献   
93.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才吉淋巴细胞(PBL)增殖反应及其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的情况。方法 淋巴细胞增殖法及IL-2检测法,结果 SLE患者PBL的增殖反应明显高于正常人,但SLE患者PBL产生IL-2的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结论 SLE患者PBL增殖反应提高和其产生IL-2能力降低可能与T细胞两亚群TH1/TH2的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94.
萘丁美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萘丁美酮(NAB)是一种新型非甾体抗炎药。为研究该药与阳性对照药萘普生(NAP)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与安全性,我们对NAB和NAP治疗RA进行了随机、双盲、多中心和平行性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NAB1000mg睡前顿服,连续4wk治疗188例RA的总有效率为65.96%,NAP250mgBid连续4wk治疗146例RA的总有效率为60.27%。NAB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41%,NAP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00%。提示NAB治疗RA的疗效与NAP相近,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NAP。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时期预防置换关节脱位的体位护理。方法:采取预防脱位的体位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做好患者和家属预防脱位的宣教,术后护士掌握正确的搬动方法,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卧床和制动体位,床上变换的体位,上下床时的体位,站立、行走的体位,功能训练时禁忌的体位,出院后的体位。结果:72例患者无1例出现置换关节脱位。Harris评定治疗效果:优57例,良15例,优良率100%。出院后电话随访全部患者能进行日常生活。结论:正确的体位护理是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置换关节脱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岩舒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癌性胸水的疗效。方法将80例癌性胸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B组(40例)给予A组患者岩舒注射液20ml、顺铂30mg分别注入胸腔:B组顺铂60mg注入胸腔。结果A组CR24例PR10例NC6例,B组CR10例PR18例NC12例,A组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岩舒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癌性胸水较单药顺铂治疗效果明显,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97.
白芍总苷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蕾  魏伟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20):1547-1550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对大鼠胶原性关节炎(CIA)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鸡Ⅱ型胶原诱导大鼠CIA模型,关节评分法检测关节炎发生情况,ELSI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抗CⅡ抗体的水平,MTT法检测T细胞和B细胞增殖反应,IL-1、IL-2活性的测定采用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法。结果大鼠于致炎后第14天开始出现多发性关节炎症状,体重减轻,血清中抗CⅡ抗体水平升高,TGPig给药,连续14d,能够明显抑制CIA大鼠的AI,促进大鼠体重的恢复,降低血清中抗CⅡ抗体水平。进一步研究表明,TGP体内、外给药均能抑制CIA大鼠增高的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还能显著降低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CIA大鼠脾淋巴细胞产生IL-2的能力以及脂多糖(LPS)诱导的腹腔巨噬细胞产生IL-1的能力。结论TGP对CIA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CIA大鼠异常的免疫功能,平衡细胞因子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98.
目的:评价经瞳孔温热疗法(TTT)对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经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确诊为CSC患者中的20例20只眼采用TTT作为治疗组,20例20只眼中药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后在视物变形、视力、中心视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等变化及与疗程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TT治疗后能够全面改善CSC引起的各项主、客观指标,大多数病例在治疗后2周时已有明显改善,在8周的观察期内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最为重要的视网膜荧光素渗漏和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两项指标恢复尤其理想.未发现视力、视野损害、继发性新生血管等可能的并发症.而且TTT在进一步缩短病程方面明显优于口服健脾利水中药.结论:结果证明了TTT治疗CS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用于CSC的治疗.  相似文献   
99.
丹皮总苷对化学性肝损伤保护作用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丹皮总苷(totalglucosidesofmuoltancortes,TGM)对CCl4和D Gal N致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l4和D Gal N所致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模型进行研究,用TBA法和DTNB法测定MDA和GSH Px。结果TGM具有促进肝脏糖原合成和提高血清蛋白含量的作用(P<001),可明显降低肝匀浆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P<001)及提高血清和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P<001),且可缩短CCl4中毒小鼠ip戊巴比妥钠后的睡眠时间(P<001)。结论TGM可能通过影响肝脏代谢机能,增强抗氧化作用,加强解毒能力机制发挥抗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0.
阿片类物质依赖的机制与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片类物质依赖性的机制十分复杂但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得到较广泛的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其可能机制主要涉及到对阿片受体和内源性阿片肽以及对阿片受体后效应的调节且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体内一些重要活性物质的调节有密切关系。阿片类物质依赖的药物治疗主要是替代和非替代两种办法,各有利弊。防复吸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深入探讨阿片类物质依赖性机制和开发新型药物仍是当今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