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104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984年诺贝尔医学奖金获得者为三位免疫学研究的开创人,英国剑桥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的C. Milstein和瑞士巴塞尔免疫研究所的N. K. Jerne及G. K(?)hler。他们的卓越贡献主要在于1975年首次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造出了高纯度、高度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McAb)。这种McAb技术现已在世界各国生物医学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发挥了令人瞩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被誉为80年代生物学和医学研究领域里的一场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22.
从刘海若的康复医疗想到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主播刘海若,是2002年5月11日在英国伦敦以北19公里的波特斯巴火车站的高速火车脱轨事故中发生严重复合损伤的。在英国经过多方抢救,4次大的手术和数次心肺复苏后仍处于严重昏迷状态。5月14日,英国皇家自由医院欲做脑干测试证明“脑死亡”,被海若妈妈拒绝。5月15日,凌锋教授应邀前往伦敦会诊,否定了“脑死亡”,提出了一些治疗意见,并表示在海若情况稳定后愿意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小鼠脑局灶缺血后短期和长期运动训练对大脑皮质胆碱能纤维密度的影响。方法:取30只雄性C57BL/6J鼠用Bederson等的方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各15只。运动组:将小鼠放进直径为17cm的带轴承转笼,让其主动跑笼,第1天跑10min,以后每天增加10min,直至1h/d,共训练90d,每周一到六训练,周日休息;对照组:跑笼固定不转。两组分别在造模后15,90d随机取5只处死,观察两组小鼠大脑皮质Ⅲ,Ⅴ层胆碱能阳性纤维密度(以0.01mm2内阳性纤维与测试线的交点数表示)改变。结果:①造模后15d,两组小鼠缺血侧和正常侧脑皮质Ⅲ层胆碱能阳性纤维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运动组小鼠脑皮质Ⅴ层缺血侧和正常侧胆碱能阳性纤维密度均高于对照组犤(176.6±15.3),(123.8±15.4)个;(189.8±17.9),(118.6±13.4)个,P<0.05犦。②造模后90d,无论在正常侧还是在缺血侧,无论在脑皮质Ⅲ层还是Ⅴ层,运动组小鼠胆碱能阳性纤维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③脑皮质Ⅲ层、Ⅴ层运动组缺血侧运动90d后比运动15d后小鼠胆碱能阳性纤维密度高(P<0.05),而在对照组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脑皮质Ⅲ层、Ⅴ层运动组正常侧运动90d后比运动15d后小鼠胆碱能阳性纤维密度高(P<0.05),而在对照组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长期运动训练比短期训练能提高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胆碱能纤维的密度,对大脑两侧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4.
目的:对比观察硬膜外隙注药与腰椎定点牵压疗法及其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①选择2004-01/2006-01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诊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男125例,女55例,年龄20~65岁。患者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硬膜外隙注药组、腰椎定点牵压疗法组、联合治疗组,每组60例。硬膜外隙注药组:骶管注射利多卡因注射液、胞二磷胆碱、维生素B12、地塞米松混合液,每5d注射1次,共4次。腰椎定点牵压疗法组:采用胸带与下肢固定带牵引,待牵引床启动逐渐使患者腰脊柱拉伸时,术者双手拇指关节突关节连线,由上腰段向腰骶段滑行推压,当拇指推压到病变间隙时,牵引力须达到患者体质量1.5倍左右,迅速向脊柱前方施压。共2次。联合治疗组为两种疗法联合应用。每2次硬膜外隙注药后施行腰椎定点牵压疗法疗法1次,共2次。②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采用疼痛强度评分评估疼痛程度(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观察临床体征和评估疗效,疗效评估依据胡有谷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③计量和计数资料差异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疼痛强度变化:治疗后3个月3组疼痛强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联合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χ2=2.13,P<0.01)。治疗后6个月,各组病例的疼痛症状大多数获得控制,其中联合治疗组疼痛强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χ2=4.03,P<0.01),联合治疗组和硬膜外隙注药组疼痛强度评分明显低于腰椎定点牵压疗法组(χ2=5.62,6.16,P<0.05)。②临床体征变化:各组治疗后3个月4项体征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联合治疗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患者数明显少于硬膜外隙注药组和腰椎定点牵压疗法组(7,19,14例,χ2=9.24,9.14,P<0.01)。③疗效: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硬膜外隙注药组和腰椎定点牵压疗法组[100%(60/60),88%(53/60),92%(55/60),χ2=6.26,6.04,P<0.01],而其他2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χ2=8.63,P>0.05)。结论:硬脊膜外注药及腰椎定点牵压疗法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联合应用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骶管注射联合蚣蝎五倍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给予骶管注射联合蚣蝎五倍膏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骶管注射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的76.4%,观察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注射联合蚣蝎五倍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能明显缩短治愈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软组织内热治疗针在体外的温度分布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其在体内温度分布打下基础。方法使用数字测温仪测量软组织内热治疗针在设定42%、50%、60%、80%下加热5min、10min、15min、20min时从针尖至针体末端每隔2cm处的温度。结果内热针针身温度分布分3段:针尖温度中等,距针尖2—6cm段温度较高,距针尖10cm到针体末端段温度较低。针尖到针身8cm段温度差别较小,与设定加热温度接近。针尖温度比设定加热温度低1-2℃。针身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波动不明显。结论软组织内热治疗针在体外加热过程中,针身温度容易控制,稳定性好,针尖温度与设定温度接近。  相似文献   
27.
神经梅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神经梅毒 (Neurosyphilis,NS)是梅毒螺旋体 (Treponemapallidum ,Tp)在全身系统性播散的同时侵犯脑膜和 (或 )血管引起神经组织变性或血管病变的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随着我国梅毒发病率逐年上升 ,艾滋病进入快速增长期 ,神经梅毒也开始复活。鉴于此 ,有必要对神经梅毒的诊断及治疗等相关问题进行复习。1 诊断  神经梅毒的发病是螺旋体活力和宿主免疫力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 :二期梅毒患者中出现脑脊液异常 (包括细胞计数增多、蛋白含量升高、VDRL(+ )或活性Tp检测 (+ )可高达 4 0 % ,然而仅不足 1 -2 %者有中枢神经…  相似文献   
28.
7-硝基吲唑在脑缺血再灌流中的保护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9.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在脑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对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研究的深入,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也在不断被开发、探索。文章对近年来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在脑缺血再灌注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箅管病使用选择性一氧氮合酶抑制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0.
张宏  袁锋  高谦  许准伟  曹琰 《贵州医药》2002,26(11):1030-1031,F002
肺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诊断主要依靠X线及CT扫描 ,配合使用时提高肺癌的诊断和病情估计、疗效追踪有很大帮助。细支气管肺泡癌是一种较少见的原发性肺肿瘤 ,起源于细支气管的无纤毛的clara细胞 ,粘液分泌细胞或肺泡Ⅱ型细胞 ,其发生率约占肺原发肿瘤的 2 %。在X线表现可分 3种类型 :结节型、浸润型和弥漫型。现将经手术、纤支镜、病理活检和脱落细胞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 32例进行X线和CT征象作一比较 ,并对它们的价值作初步评价。1 材料与方法男 12例 ,女 2 0例 ,年龄从 2 4~ 72岁 ,除有咳嗽、胸痛、胸闷、低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