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4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上海瑞金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7例肺隐球菌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本组肺隐球菌病患者中,有临床症状者14例,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胸痛、气急.其余3例体检发现.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肿块结节型或片状渗出影.所有患者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均为阳性.17例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肺隐球菌病,其中14例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证实.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真菌治疗,疗程2至6月,15例患者治愈或显效.结论 肺隐球菌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对本病的诊断价值较高.本病确诊依靠病理,同时应优先考虑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获得病理组织.药物治疗需要足够疗程.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比较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呋辛治疗下呼吸道轻中度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在5家大型教学进行多中心、前瞻性、随机比较。头孢曲松组48例1g/d,包噻肟组46例3g/d和头孢呋辛组(48例2.25g/d,疗程为7天。均静脉注射,3组142例患者,年龄18-70岁。一般资料相似。结果3组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81%、83%、79%、细菌阳性率为4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0% ̄78%、75  相似文献   
33.
贝伐单抗局部应用治疗恶性胸腹水的 meta 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贝伐单抗是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的重组人源化抗体,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腹腔局部应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腹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 及 SCI 等数据库,收集有关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腹水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ial,RCT);主要结局指标包括有效率、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毒性反应;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 ),95%可信区间(95% CI )表示,Review Manager5.0统计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 RCT,共330例伴有恶性胸腹水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方案比较,腹腔局部注射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方案较化疗单药可提高恶性胸腹水治疗有效率(OR =0.23,95% CI :0.13~0.39,P <0.05),描述性分析发现贝伐单抗局部应用并未增加其它毒性反应的发生率。结论化疗基础上贝伐单抗局部注射可以明显缓解或控制恶性胸腹水,且该治疗方案没有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34.
<正>结节病(sarcoidosis)是一类病因不明的肉芽肿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个脏器,以肺部及淋巴系统最为常见,表现为上皮样肉芽肿。累及神经系统情况较为少见,其发生率约为5%,且无特征性症状及体征,表现多样,容易造成临床误诊。本文通过一例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要表现的结节病病例进行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以期能提高对结节病神经系统累及表现的认识,从而减少相关误诊的发生。一、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5.
目的 以氧氟沙星注射剂为对照,评价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60例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一日2次,每次100mg,B组给予氧氟沙星静脉滴注,一日2次,每次200mg,两组疗程均为7~10天。结果 A、B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3.3%和90.0%,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7.5%和81.3%,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均为3,3%。结论 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贝伐珠单抗诱导肿瘤血管正常化的时间窗及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对小鼠肺腺癌移植瘤的抑瘤效果。方法 选取成功构建的人肺腺癌A549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54只,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荷瘤小鼠24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贝伐珠单抗组各12只,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贝伐珠单抗5 mg/kg,于给药后选取第1、3、5、8天共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3只,测量瘤体体积及裸鼠体质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瘤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VD)。第二部分小鼠30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紫杉醇单药组和贝伐珠单抗单药组各5只及联合组15只。联合组于贝伐珠单抗给药当天及给药后第3、5天各选取5只腹腔注射紫杉醇,紫杉醇和贝伐珠单抗的剂量分别为3 mg/kg和5 mg/kg,于给药后选取第3、7、10、14、17、20天共6个时间点测量瘤体体积,21天后处死裸鼠称取瘤体质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瘤体VEGF水平和MVD。结果 在第一部分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贝伐珠单抗组给药后肿瘤的生长得到抑制,以第三天抑制效应最显著,此时瘤体的体积最小,瘤体内VEGF含量表达减少,瘤体MVD也相应减少。在第二部分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贝伐珠单抗不同时间点联合紫杉醇给药均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以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第三天给药组抑制效应更为显著,且瘤体的体积、质量、VEGF含量及MVD均较其他联合给药组少。结论 贝伐珠单抗诱导的血管正常化时间窗可能在给药后第1~3天,在该时间窗内联合紫杉醇可达到最大的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37.
正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对于晚期肺癌的治疗,仍以靶向治疗和放化疗为主。但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的快速发展,由此开创了晚期肺癌新的治疗方案,也引领了整个晚期肺癌治疗的变革,给患者带来了新希望。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问世,打破了恶性肿瘤既往治疗僵局,特别在晚期肺癌患者中取得了空前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发热门急诊工作中发热病因素,为在实际工作中能尽早的对发热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提供帮助,同时探讨SARS患者的发病过程,为实际工作中SARS的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分析2003年4-6月间瑞金医院发热门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就诊人员中性别、年龄之间无显著差别。发病年龄以21-60岁之间为最多。发热患者首次发病伴有以呼吸道为主要症状148例占65.8%。肺炎患者97例,占43.1%。SARS患者2例。结论 年轻患者多可能与他们工作压力大,社会交往多有关。要加强做好对呼吸道疾病的防范工作。对有明显SARS接触史的患者,一定要高度警惕,密切观察,不要轻易放过。在SARS诊断中,病情的动态观察十分重要,特别是对病情在短时间内变化进展快的患者。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评价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针剂静脉滴注与片剂口服序贯治疗急性社区获得性中度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疗效、安全性及成本效果。方法 :采用多中心区组随机化 ,平行对照实验设计。A组 30例 ,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注射液 2 .4 g,iv ,gtt ,bid×10d ;B组 30例 ,先用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注射液2 .4 g,iv ,gtt ,bid× 5d后 ,改为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片 0 .6 2 5 g ,po ,tid× 5d ,总疗程 10d。结果 :A ,B两组一般资料统计学比较无差异 ,临床有效率分别为 83%和 80 % ,细菌清除率为 71%和 6 9% (P >0 .0 5 )。 2组总医疗费分别为 (3782±s 396 )元和(2 6 33± 2 6 8)元 ,成本 效果比为 4 5 5 6± 4 77和32 91± 35 5 ,且B组住院日数明显缩短 (P <0 .0 1)。2组的不良反应率相似。结论 :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针剂静脉滴注与片剂口服序贯治疗 ,治疗急性社区获得性中度下呼吸道细菌感染与持续静脉滴注有相似的临床和细菌学疗效 ,但可明显缩短住院日数 ,并有更好的成本 效果比。  相似文献   
40.
目的总结革兰阳性细菌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临床情况.方法分析80例患者的年龄、发病时间、基础疾病、诱发因素、临床表现,病原菌耐药性及预后.结果平均年龄58.2±20.5岁,发病时间为19.1±17.1d,慢性阻塞性肺病是最常见的基础疾病.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化疗和主要针对革兰阴性细菌的抗生素治疗是可能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葡萄球菌属68株(80%),其中耐苯唑西林的金葡菌29株(耐药率29/33,87.9%),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25株(耐药率25/35,71.4%).死亡率38.8%.结论革兰阳性细菌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耐药菌株多,死亡率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