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0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分析广东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DRB1基因和单倍型的分布特征。方法根据3 275名广东汉族无关骨髓供者的HLA基因型数据,采用最大似然性方法计算HLA-A、B、DRB1的基因频率和单倍型频率。结果广东汉族人群中共检出73个HLA基因(或抗原),其中A*02、A*11、A*24、A*33、B*46、B60、B*13、B75、B*58、DRB1*09、DRB1*15、DRB1*04、DRB1*08和DRB1*12最常见;385条A-B单倍型中,20条频率高于0.01并至少有25条单倍型为显著性正连锁不平衡;458条B-DR单倍型中,24条频率高于0.01并至少可见37条单倍型为显著性正连锁不平衡;2 836条A-B-DR单倍型中,仅487条单倍型的频率有价值(大于等于3.05×10-4),36条常见单倍型中A2-B46-DR9和A33-B58-DR17频率最高。结论广东汉族人群HLA-A、B、DRB1基因和HLA单倍型的分布有其自身特点,本研究所获得的HLA-A、B、DRB1基因和单倍型频率可作为广东汉族人群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12.
乳腺癌根治术后简便衫的制作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根治术后 ,患者胸壁通常需要留置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 ,术侧上肢要求相对制动固定 ,保持外展 75~ 90°位置 ,因此患者穿脱上衣十分痛苦。同时医护人员检查伤口时 ,患者需脱掉衣服赤裸上身 ,不但易受凉感冒 ,也自觉难堪。我们自制了一种乳腺癌根治术后简便衫 ,解决了以上问题 ,受到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的欢迎。材料 :夏天选棉质汗衫 (俗称老头衫 ) ,柔软舒适、吸汗力强、易清洗 ,子母按扣 5~ 6对 ;冬天用双层保暖内衣 ,子母按扣 10~ 15对(亦可用布带 )。方法 :将汗衫或保暖上衣的一侧 (根据患侧选择 )沿袖口内侧经腋下至下摆纵向剪…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HLA-Cw基因第1、5、6、7外显子的分子遗传多态性,探讨增加第1、5 6 7外显子核苷酸序列测定在临床组织配型工作中的重要性及意义.方法 应用PCR-SBT法,对324份样本的HLA-Cw基因第2、3、4外显子作常规测序分型.对检出的模棱两可结果,设计HLACw第1、5 6 7外显子序列测序引物并优化测序反应条件,增加第1、5、6、7外显子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 对HLA-Cw基冈第2、3、4外显子常规检测,一次性获得等位基因前4位数分型结果 的样本占23.8%(77/324);出现模棱两可结果的样本数占76.2%(247/324),检出的模棱两可等位基因组合有73种;增加HLA-Cw基因的第1、5、6、7外显子多态性检测,可解决Cw* 030201/030202、030301/0320N、Cw* 040101/0409N/0430、Cw* 070201/0750、Cw* 0403/0409N/0430和Cw* 080101/0822等10种常见的模棱两可等位基因组合.结论 在临床HLA-Cw基因配型中增加第1、5、6、7外显子多态性检测,有助于解决测序分型中的模棱两可的结果 和提高HLA-Cw基因分型精确度,对临床组织配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4.
在中国汉族人中发现新不表达等位基因HLA-A~*0253N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鉴定在中国浙江一个汉族家庭中发现的新的HLA新不表达等位基因。方法 对 1个无γ球蛋白血症患儿及其母作HLA血清学分型与基因分型 ,针对二者结果有差异 (血清学不能检出其中的 1个抗原 ,而DNA基因分型结果为HLA 0 2XX) ,进行基因克隆和基因组DNA全长测序 ,分析该HLA 0 2XX和HLA A 0 2 0 11基因序列差异。结果 该基因与HLA A 0 2 0 11的差异 ,仅在外显子 2区域的 32 4C >G的单个碱基的替换 ,导致了密码子 10 8由酪氨酸变为终止密码子。家系调查表明 ,在被检测的 2 2个家庭成员中 ,患儿及其母亲、外祖父、姐姐和舅舅携带有该基因。而在 718名具有A 0 2基因的随机造血干细胞供者中 ,未发现带有该基因的个体。结论 该基因是 1个HLA A不表达等位基因 ,世界卫生组织 (WHO)基因命名委员会于 2 0 0 1年 9月将其正式命名为HLA A 0 2 5 3N ,其单倍型为A 0 2 5 3N ,B 370 1,DRB1 10 0 1。  相似文献   
115.
一例髂外动脉内膜剥脱致动脉闭塞的术后护理济南军区总医院(山东济南250031)高素青髂外动脉起始部位置较深,由钝器引起损伤罕见。我科于1997年7月收治1名被炮栓撞击伤造成血管壁严重挫伤、内膜多处断裂剥脱致管腔闭塞的患者,以髂内动脉远端与髂外动脉远端...  相似文献   
116.
Objective To identify a novel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allele by cloning and sequence-based typing in Chinese population, and analyzing the sequence of the introns 1 and 2. Methods The routine HLA-A, -B, -DRB1 low resolution genotyping for stem cell donor from Guangdong province was performed with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obes (PCR-SSOP). An unknown HLA-DRB1 allele was initially detected by HLA typing. Genomic DNA of the proband was amplified by using HLA-DRB1 locus group-specific primer, the amplified product was cloned, sequenced, and compared to the closest DRB1 * 120201 allele and the closest intron sequence of the DRB1 * 030101 allele. Results The sequencing results showed that a normal DRB1 * 080302 and a novel DRB1 * 1218 variant allele were identified. The sequence of the novel allele has been submitted to GenBank (FJ481086). The novel allele had 1 nucleotide substitution of the closest matching allele HLA-DRB1 * 120201 at nt262(G →C) in exon 2, resulting in an amino acid change from GIu(GAG)→Gln (CAG) at codon 59. The intron 2 sequence is identical between the novel HLA-DRB1 * 1218 and DRB1 * 030101, but there are 12 nucleotides substitution in intron 1. Conclusion A novel HLA allele was confirmed by cloning and sequence-based typing in Chinese. It was officially designated as HLA-DRB1 * 1218 by WHO Nomenclature Committee.  相似文献   
117.
目的研究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剂及捐献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对无关健康供者的影响。方法28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采集前1~5天,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mg/kg,连续1~5天皮下注射,观察G-CSF动员和采集时供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对供者在G-CSF动员前、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后的健康状况及血常规进行分析。结果经G-CSF动员并采集了干细胞的28名供者中,23名供者(81.4%)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5名供者(18.6%)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并于采集时或采集后一周内自行消失。28名供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经健康状况咨询和体格检查,结果未见异常。供者的血常规大多在捐献的15天后恢复到基础水平,与G-CSF动员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血细胞计数基础值偏低的供者,采集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恢复较慢。结论本研究通过对供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的体检、血常规检测和随访,结果表明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供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