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主动脉弓离断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64层螺旋CT成像系统在临床影像诊断中的应用,CT血管造影(CTA)的应用亦越来越广泛,但在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中的报道并不多见。作者最近应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了1例主动脉弓离断(IAA)合并复杂心脏畸形,并被血管造影和手术所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模拟负重前后腰椎间盘变化的CT测量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负重前后腰椎及其间盘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连续68例腰腿痛病人分别在模拟负重前、后扫描L3~4、L4~5、L5~S1间隙,对加压前、后各间盘矢径、冠径、斜径及L1下缘至S1上缘的前径和后径进行测量,观察各径线的变化。结果:加压后L3~4间盘矢径、冠径、斜径增加≥1mm者分别是31例、29例和34例,L4~5间盘矢径、冠径、斜径增加≥1mm者分别是48例、32例和34例,L5~S1间盘矢径、冠径、斜径增加≥1mm者分别是39例、33例和38例;加压后腰椎前径缩短≤-1mm 46例,后径缩短≤-1mm 38例。P值均<0.01,模拟负重后腰椎间盘各径增加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模拟负重后腰椎间盘扫描有利于发现轻微的椎间盘膨出和突出,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静脉影像学评价的价值.方法 收集103例胸部血管成像资料,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血管分析(VA)、仿真内窥镜(VE)、斜面重组(OR)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分别对肺静脉进行影像学评价,比较分析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静脉影像学评价的价值.结果 VR、MIP显示肺静脉与左心房连接类型较好,但在对肺静脉进行测量时有时较难确定肺静脉孔的位置及测量的起止点;VA能对肺静脉孔及主干自动进行测量,提供的数据信息丰富,但图像处理相对复杂、费时;VE能从心腔内对肺静脉孔及其周围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显示其他后处理技术不易显示的解剖结构,但需调节到适合的阈值及观察角度,要求操作者有一定的后处理技术和经验;OR操作简单,能显示肺静脉与左心房的连接情况,对肺静脉的测量相对简单、易行、省时.VA、VE、OR 3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静脉孔的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静脉的影像学评价各有优势和不足,综合应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提供更为全面、精确的肺静脉解剖学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肺静脉与左心房连接变异及肺静脉孔的大小、形状。方法:收集103例排除影响肺静脉疾病的影像资料,分析肺静脉与左心房连接类型,测量肺静脉孔长短径,计算肺静脉孔指数。结果:标准4支肺静脉占78.6%(81例),上肺静脉孔长短径大于下肺静脉孔,右上肺静脉孔长短径大于左上肺静脉孔,右下肺静脉孔长短径大于左下肺静脉孔(P<0.05);右肺静脉孔指数大于左肺静脉孔,左上、下肺静脉孔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3>0.05),其余数据有统计学意义;男性肺静脉孔较女性大,男女性肺静脉孔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静脉解剖变异较大,各肺静脉孔大小、形状不同;64层螺旋CT能为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及胸外科手术提供肺静脉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肾脏长度及两肾位置高低的CT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成人肾脏的长度及高低一般是在尸体标本上进行直接测量,也可以通过超声、核素扫描、CT、DSA、MRI等影像检查进行间接测量。对于左右肾的位置及长度,长期以来各种解剖学教材均描述为:左肾通常高于右肾,且左肾较右肾长。随着CT技术的广泛应用,腹部CT扫描的病人愈来愈多,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右肾高于左肾及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肺静脉孔大小、形状在心动周期中的变化规律,为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提供解剖学信息.资料与方法 在本院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患者中,筛选出排除影响肺静脉疾病的影像资料20例,从5%R-R间期开始依次递增10%重组肺静脉孔轴位影像直至95%R-R间期,测量肺静脉孔长径、短径及截面积,计算肺静脉孔指数,以观察上述指标在心动周期中的变化规律.结果 心动周期中各支肺静脉孔的大小是不断变化的,其最大长径、短径及截面积出现在35%~45%时相,其最小长径、短径及截面积出现在85%~5%时相.各支肺静脉孔的长径、短径及截面积变化不同,以右上肺静脉孔的长径、短径及截面积变化最大,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分别为(4.0±0.8)mm、(4.0±0.5)mm、(72.1±7.9)mm2,左下肺静脉孔长径、短径及截面积变化最小,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分别为(2.2±0.4)mm、(2.7±0.3)mm、(21.0±2.3)mm2.肺静脉孔指数在35%~45%时相最大,肺静脉孔最接近于圆形,85%~5%时相最小,肺静脉孔最扁.结论 心动周期中肺静脉孔大小、形状是变化的,在对肺静脉孔进行测量时应选择同一时相,重组时相窗最好选择在35%~45%或85%~5%,肺静脉孔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主要出现在这两个时相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肺静脉开口大小、形状、第一分支距肺静脉开口距离及肺静脉主干大小和形状随走行的变化。方法:分析103例影像资料的肺静脉与左心房连接类型,测量肺静脉口及主干长短径、第一分支距肺静脉口距离,计算肺静脉口指数。结果:标准4支肺静脉81例(78.6%),上肺静脉口径大于下肺静脉,右上、下肺静脉口径分别大于左上、下肺静脉(P<0.05);右侧肺静脉口指数大于左侧;男性肺静脉口较女性大(P<0.05);男女肺静脉口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支肺静脉第一分支距肺静脉口距离不同,左右、上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肺静脉口支出现率以右下最高(74.7%),左上最低(3.2%)。肺静脉主干汇入左房时部分(55.6%)左下肺静脉口径逐渐减小,其它3支逐渐增粗,形状都是逐渐变扁。结论:肺静脉解剖变异较大,各支肺静脉大小、形状及口支出现率不同,部分左下肺静脉汇入左房时其口径逐渐变小,在评价其狭窄时应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在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Coats病)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5例Coats病的CT表现。5例均行常规横断位CT平扫,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5例均为单眼发病,患眼瞳孔内可见白色反光。CT表现为患侧眼球壁增厚,玻璃体后方可见新月形、"V"形高密度区,无强化、不伴钙化斑,眼球大小正常,视神经粗细正常。结论CT可为Coats病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客观、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64层螺旋CT多期扫描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多期扫描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21例脑膜瘤患者,均经64层螺旋CT平扫、增强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并行动脉期、静脉期和动静脉混合期减影.所得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行肿瘤、血管和颅骨成像,计算肿瘤体积,观察肿瘤部位、血供和邻近关系. 结果 21例中,大脑镰旁8例,蝶骨嵴5例,桥小脑角4例,大脑凸面2例,小脑幕旁1例,多发脑膜瘤1例.肿瘤体积5~86 cm3.肿瘤动脉期呈轻、中度强化,静脉期显著强化,3例中心可见不规则囊变区.颈内动脉供血5例,颈外动脉供血14例,双重供血2例.颈内动脉被包绕受侵2例,静脉窦受侵5例,颅骨受侵9例,其余邻近血管受推压. 结论 64层螺旋CT多期扫描能直观、清楚地显示肿瘤与血管、颅骨的关系,对临床诊断及手术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64层螺旋CT显示冠状静脉系统形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同时显示心脏静脉系统解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无冠状动脉病变、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正常的患者70例,男39例,女31例,行舒张中末期二维、三维图像重建,观察冠状静脉窦(CS)及其属支的显示情况,评价各测值与性别的关系。结果70例患者CS及其属支均获得较高质量图像。CS呈管状50例(71.4%),喇叭状20例(28.6%)。所测得CS及其属支的形态学参数均与性别无关。心脏最大横径、心胸比与CS口上下径、前后径及平均径均无相关性。结论64层螺旋CT可评价CS及其属支的形态学特征,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