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1.
浙江农村人群戊型肝炎感染率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检测浙江德清农村人群中戊型肝炎血清抗体水平,调查并评价各种可能的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调查表收集研究人群的一般资料并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抗HEV-IgG抗体。结果在被调查且自愿采血的663人中,HEV-IgG抗体阳性率为63.50%,男性(70.03%)显著高于女性(57.14%)。各年龄组阳性率随年龄升高而增加,20岁以下组最低,仅为23.53%;20岁以上组为55.00%,之后虽然继续升高,但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既往肝炎史、输血史、饲养和接触动物与戊型肝炎抗体阳性率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浙江农村地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普遍,男性高于女性.有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2.
目的 分析拟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农村艾滋病病人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为更好地实施抗病毒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某农村地区121例艾滋病患者在其接受抗病毒治疗前进行一次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以及实验室生化检验。结果 121例艾滋病患者中男性63例,女性58例,平均年龄40岁,多为农民、已婚者,传播途径主要为有偿供血或临床输血。临床症状以咳嗽(45.5%)、皮疹(45.5%)、咳痰(43.8%)、发热(41.3%)为主。CD4细胞数为5~349个/μL,总淋巴细胞数(TLC)为200~8000个/μL,CD4细胞计数与总淋巴细胞计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以总淋巴细胞计数〈1200个/μL作为诊断CD4细胞计数〈200个/μL分界点时,灵敏度较低(42.4%),但阳性预测值非常高(95.5%)。当结合TLc〈1200个/μL和血红蛋白〈110g/L作为诊断CD4细胞计数〈200个/μL分界点时,灵敏度为67.7%,阳性预测值为94.4%。结论 在资源缺乏的农村地区,当缺少CD4细胞计数检测条件时可考虑结合总淋巴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量作为替代指标用以判断是否可以对艾滋病患者启动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93.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时期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资料,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至2005年6月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46例单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重度子痫前期发病孕周分为≤34周的早发组20例,>34周的晚发组126例.比较两组孕妇基本情况、生育史、部分临床项目及辅助检查结果、围生儿情况.结果:(1)两组中有定期产前检查者比例、初产妇比例、孕妇有自觉症状者的比例、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孕妇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胎儿生长受限(FGR)比例、低体重儿比例、死胎比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生儿性别男女比例早发组0.82,晚发组0.9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与孕妇有无正规产检、是否发生并发症相关,而与是否为初产妇无关.FGR发生与子痫前期的发病孕周呈正相关,与孕妇血红蛋白量呈负相关,而与孕妇尿蛋白量、血清白蛋白量无关.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在不同孕周的妊娠结局有差异.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可视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子痫前期.  相似文献   
94.
过期妊娠是常见的高危妊娠,如不适时处理,由于胎盘老化、功能不全易引起胎儿宫内窘迫,甚至死亡。胎心率监护在高危妊娠处理中已成为判断胎儿宫内情况和决定处理方案的主要根据和手段。我院1986年11月~1987年12月对100例过期妊娠于产前或产时进行了胎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将1999年~2004年广州市海珠区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共483例围产儿死亡,死亡原因主要集中在畸形(36.65%),母体因素(20.50%)、脐带因素(13.87%)、特发性早产(11.59%)、胎盘因素(7.87%)、新生儿因素(6.00%)、窒息(2、69%)及其他(0.83%)。结论加强围产儿保健,28周前发现畸形、预防早产、治疗妊娠合并症、加强监护有助于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6.
本文对1989~1991年二年间,我院后穹窿穿刺阳性的54例患者及同期住院的87例输卵管妊娠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提示:54例后穹窿穿刺阳性者中,46例确诊输卵管妊娠,诊断率为85.1%,如结合血βHCG-RIA,则确诊率可提高至97.9%,穿刺阳性者中有30.4%无明显腹部体征,故提出:对临床上输卵管妊娠可疑病例,应放宽后穹窿穿刺指征,对穿刺结果可疑病例,不应轻易排除输卵管妊娠及腹腔内出血诊断的可能,认为后穹窿穿刺术不失为一种简便、经济、迅速、可靠的输卵管妊娠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提高农村地区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疫情发现和检测的有效方法与策略。方法选取中国中部某农村地区历年来所有报告发现的HIV/AIDs病例进行专项流行病学分析,包括对初次送检的原因、送检或报告机构及传播途径等进行分析。结果在全部报告发现的626例HIV感染者中,通过有偿供血或临床输血而感染的病例占86.1%(539例);52.2%(327例)的病例是由医院送检或报告的;通过县级、地区级和省级机构报告或发现的HIV/AIDs病例分别为207例(33.1%)、303例(484%)、116例(185%);近年来,通过专题流行病学调查和自愿检测而发现的感染者有所增加。经医院途径报告的HIV/AIDS病例中,门诊就诊时即被发现有HIV感染的比例在逐年升高。结论在我国中部农村有偿供血和临床输血为主要传播途径的艾滋病高发区,医院在艾滋病疫情发现和监测中发挥着并仍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地市级医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血液供应机构在艾滋病疫情发现和监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IL10-1082、IL10-819、IL10-592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的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检测37例子痫前期孕妇、84例正常孕妇IL10的血清学表达及测定IL10-1082、IL10-819、IL10-592的多态性。并对IL10基因型及不同基因型编码的细胞因子的血清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L10-GCC/ACC(P<0.05,OR=0.15)、IL10-GCC/GCC(P<0.05,OR=0.23)在子痫前期患者中的分布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IL10-ATA/ATA在子痫前期患者中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OR=3.13),而其他基因型在两组间分布无显著差别;IL10-GCC/GCC组IL-10血清值较其他组均高(4.73±0.42),GCC/ACC(3.45±0.41)、GCC/ATA(3.39±0.47)组比GCC/GCC组低,但较ACC/ATA(2.77±0.50)、ACC/ACC(2.77±0.64)、ATA/ATA(2.26±0.62)高。结论IL10启动子基因的多态性影响其编码的细胞因子的表达,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99.
目的 研究不同术式剖宫产对产妇的影响 .方法 组 1(5 0例 )采用皮肤横切口不缝腹膜的新式剖宫产术 ;组 2 (48例 )采用皮肤横切口缝合腹膜的常规剖宫产术 ;组 3(36例 )采用皮肤纵切口的腹膜外剖宫产术 .3组手术分别进行比较 .结果 胎儿娩出时间 :组 1<组 2 <组 3(p <0 .0 5 ) ,手术时间 :组 1<组 2 <组 3,(p<0 .0 5 ) .术中出血量 :组 1<组 2≈组 3,(p <0 .0 5 )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 :组 1<组 3<组 2 (p<0 .0 5 ) .术后疼痛率组 :1≈组 2 <组 3,(p <0 .0 5 ) .术后病率 :组 3<组 1<组 2 ,(p <0 .0 5 ) .切口感染 :组 3<组 1≈ 2 (p<0 .0 5 ) .术后排尿困难 :组 1<组 2 <组3(p <0 .0 5 ) ,术中膀胱损伤 :组 2 <组 1<组 3(p<0 .0 5 ) .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肠功能恢复快、疼痛少的特点 ,值得推广 .腹膜外剖宫产术能明显降低术后病率及切口感染率 ,是剖宫产术的必要补充 .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感染者中流行的CRF07BC亚型毒株gag基因的遗传变异特性。方法对75例HIV-1感染者分别于间隔6个月的两个时间点采集标本。抽提标本RNA反转录后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gag基因片段,将得到的2次序列进行亚型、同源性、基因离散率和选择压力分析。结果进化树上同一样本的2次序列聚集成一个小分枝,有15大簇分枝的共同特征是每枝上的几个毒株来源的新疆下属地区相同且同源相似性在94.2%99.4%之间,具有这种特征的标本超过全部标本量的半数;与首次采样的序列相比,6个月后的样本序列组内基因离散率、与标准株间的组间基因离散率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基因选择压力分析表明新疆地区的HIV-1毒株正受到正向选择压力。结论进化树上每簇分枝上的几个样本来源的地区相同和序列高度同源提示每簇上的几例标本很有可能是由同一株亲本毒株进化而来的;基因离散率随流行时间的增长而增加和基因选择压力分析结果均表明HIV-1毒株发生着连续的定向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