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25篇
药学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口腔鳞癌血管密度与增殖细胞比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ABC酶标法对 8例健康人口腔粘膜、15例口腔癌前病变组织、4 3例口腔鳞癌标本 ,分别检测其F8-RA和PCNA的表达。结果 ABC法比HE染色法更直观、特异 ,并有更高的阳性率。血管密度和增殖细胞比率 3组比较逐渐递增 ,1组与 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3组与前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血管密度和增殖细胞比率在口腔鳞癌病理不同分级之间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口腔鳞癌血管密度和增殖细胞比率呈现直线正相关。这 2个指标互相促进 ,促使口腔鳞癌的生物学行为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2.
舌平滑肌瘤极为罕见,我科于1990年8月16日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侯某,女,35岁。1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右侧舌背部有一3cm×2cm×2cm肿  相似文献   
13.
牙瘤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瘤是比较少见的牙源性肿瘤,我们对13例牙瘤进行报道。牙瘤的临床症状多较轻微,临床特征也不明显,其临床诊断需依据X线表现和病理检查,文中对牙瘤的组织病理、X线表现以及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面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14.
笔自1990-02~1998-12对30例慢性复发性腮腺炎患行1%甲紫溶液腮腺导管灌注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巨大颌下腺结石较为罕见,我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38岁,农民。右侧颌下部肿胀疼痛2年,近半年右侧舌下部溢脓。2年前开始右侧颌下部肿胀疼痛,进食时加重,进食后可逐渐缓解,以后转为持续性右颌下部肿胀疼痛。半年前于当地医院以右侧颌下腺导管结石手术治疗,术中结石断裂,自导管前部仅取出结石一块,其余部分因“位置过深”未能取出,  相似文献   
16.
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网状细胞增生症,病变多发生在骨骼,可单发,也可多发,以长骨及颅骨多见,发生于下颌骨的嗜酸性细胞肉芽肿十分罕见,我科自1975年1月至1995年1月共收治13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3例下颌骨嗜酸性细胞肉芽肿中,男10例;女3例。发病年龄18岁至35岁之间的9例,最年轻的12岁,最年长的51岁。发病部位:发生于下颌体部12例.下颌角及升支部1例,左侧5例,右侧8例,均为单发。病变范围;大小差异很大,最小的为1.5×1.5cm;最大的有3例,几乎累及一侧下颌体的全部。本组13例下颌骨嗜酸性肉芽肿均有…  相似文献   
17.
蔓状血管瘤又称葡萄状血管瘤,也有人称先天性动静脉瘘。在临床治疗方面,虽然Dongaere 1972年曾报道将硅橡胶注入栓塞血管以治疗面部蔓状血管瘤得到一定疗效,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于大鼠眶下神经干注射秋水仙碱是否对三叉神经痛有治疗作用。方法:将一个1mm^2的滤纸片(浸有0.2%苦毒素)直接放置于两侧目脑尾侧1~2mm颈髓质上表面至少5min,形成三叉神经痛模型。于右侧眶下神经干注射0.4g/L秋水仙碱200μL。于用药后当日和第2,5,6天分别对实验侧与对照侧大鼠胫前肌肌电图(EMG)发放进行记录。测量EMG波的振幅、时限、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开始出现发作的时间及至不发作的全程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注射秋水仙碱对:EMG各项指标中的振幅影响最大。实验侧术后第2天EMG振幅为(110.00&;#177;14.14)μV较手术当日(613.33&;#177;180.37)μV明显减小,术后第5,6天EMG振幅分别为(285.71&;#177;68.28)μV和(264.62&;#177;119.77)μV,虽有所回升,但与对照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01)。  相似文献   
19.
秋水仙碱对三叉神经痛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大鼠眶下神经干注射秋水仙碱是否对三叉神经痛有治疗作用。方法 将一个1mm^2的滤纸片(浸有0.2%苦毒素)直接放置于两侧延脑尾侧1-2mm颈髓质表面至少5min,形成三叉神经痛模型。于右侧眶下神经干注射0.04%秋水仙碱200μl。于用药后当日和第2、5、6日分别记录实验侧与对照侧大鼠胚前肌肌电图(EMG)。测量EMG波的振幅、时限、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开始出现发作的时间及至不发作的全程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侧术后第2天较手术当日EMG振幅明显减小,术后第5、6日EMG振幅虽有所回升,但与对照侧差别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 0.04%秋水仙碱对三叉神经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筛选秋水仙碱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适当浓度。方法 选择4个浓度的秋水仙碱注射于大鼠眶下神经干。观察注射后5天内痛觉敏感征发作时,大鼠腔前肌肌电图(EMG)发放情况。记录同一侧和对照侧EMG各项指标。结果 统计学分析表明,秋水仙碱各浓度间及与对照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过对临床症状和EMG比较,0.08%秋水仙碱的治疗作用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