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76篇 |
免费 | 307篇 |
国内免费 | 8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1篇 |
儿科学 | 39篇 |
妇产科学 | 54篇 |
基础医学 | 193篇 |
口腔科学 | 25篇 |
临床医学 | 1184篇 |
内科学 | 369篇 |
皮肤病学 | 33篇 |
神经病学 | 102篇 |
特种医学 | 11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187篇 |
综合类 | 1639篇 |
预防医学 | 756篇 |
眼科学 | 29篇 |
药学 | 608篇 |
15篇 | |
中国医学 | 468篇 |
肿瘤学 | 1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158篇 |
2022年 | 166篇 |
2021年 | 221篇 |
2020年 | 166篇 |
2019年 | 183篇 |
2018年 | 190篇 |
2017年 | 137篇 |
2016年 | 151篇 |
2015年 | 138篇 |
2014年 | 380篇 |
2013年 | 287篇 |
2012年 | 320篇 |
2011年 | 326篇 |
2010年 | 316篇 |
2009年 | 256篇 |
2008年 | 288篇 |
2007年 | 286篇 |
2006年 | 230篇 |
2005年 | 247篇 |
2004年 | 224篇 |
2003年 | 154篇 |
2002年 | 134篇 |
2001年 | 162篇 |
2000年 | 116篇 |
1999年 | 132篇 |
1998年 | 100篇 |
1997年 | 67篇 |
1996年 | 69篇 |
1995年 | 65篇 |
1994年 | 48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李利琼 《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7,5(2):43-44
目的观察硬膜外间隙注药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162例经体查,X线、CT、MRI摄片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硬膜外间隙注入利多卡因lmg/kg与强的松龙lmg/kg的混合液10ml,注药1次/7d,3次为一疗程。并行牵引4h/d。结果疗效优良率94.4%。结论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使用COBE Spectra血液成分分离机大量采集实验猕猴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继而可从中分离得到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为进一步利用猕猴开展免疫学研究、基因治疗提供足够的目的 细胞,探讨采集的关键技术,建立安全、有效的采集方法.方法 体重为4-5奴的实验猕猴5只,采集前一个月内分3次进行自体或异体血液于4℃储备共120 mL,用于采集时填充管路.5只猴采集前接受rhGM-CSF 20μg/ks皮下注射动员4~5 d,麻醉动物后行股动脉穿刺,选择自动外周血干细胞收集程序(Auto-PBSC)进行采集.采集结束后管路中血液以10 mL/min回输给动物3~5 min.结果 生长因子连续注射第4天外周血白细胞数增至最高,收获细胞数量随循环血量和采集次数增加而增多.经动员的所有猴能够采集到需要的PBMC,最多达9.9×108,采集次数1~3次,循环血量达750~1420 mL,实验结束后1只猕猴因心脏衰竭死亡.结论 人用血细胞分离机可用于4~5 kg实验猕猴PBMC的大量采集.由于动物不同于人体,为保证采集成功需要选用适合于猕猴的程序,采集前做好储血和生长因子动员准备,稳定的麻醉保定,提高抗凝剂比例,积极处理并发症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应用酶消化法分离大鼠CMECs,再用差速贴壁进行纯化。结果:用光学显微境、免疫细胞化学法进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来鉴定CMECs,其纯度约98%。结论:该法简单且经济。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 探索肠球菌中毒力岛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 使用PCR和杂交方法对155株肠球菌进行毒力岛相关基因检测.结果 155株肠球菌中,88.39%携带至少一个毒力岛基因,各基因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hyd(81.94%),psaA(78.06%)、nuc(57.42%)、esp(53.55%)、cylB(52.90%)和gls24-lik e(38.06%);除esp基因,其他5个基冈的阳性率均是粪肠球菌高于屎肠球菌,其中nuc、cylB、gls24-like三个基冈的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粪肠球菌中临床分离株各基因的阳性率和所携带的基冈数均高于健康人分离株.结论 肠球菌普遍携带毒力岛相关基因,粪肠球菌各基因阳性率高于屎肠球菌,粪肠球菌中临床分离株所携带的毒力基因、毒力岛基因数目均明显高于健康人分离株.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检测临床分离肠球菌的耐药和毒力因子,比较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耐药性和毒力特征.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肠球菌对万古霉素(VAN)、四环素(TET)、环丙沙星(CIP)、红霉素(ERY)、复方新诺明(SMZ)、替考拉宁(TEC)、克林霉素(CLI)的耐药性;采用微量板测定肠球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观察肠球菌的β溶血和明胶溶解结果,同时用PCR方法检测相应基因cylA和gelE.结果 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耐药率分别为0%~100%和3.23%~96.77%,后者对环丙氟哌酸、红霉素的耐药程度高于前者.β溶血试验阳性率为19.23%,cylA基因阳性率为35.38%;明胶表型阳性率为21.54%,gelE阳性率为40.0%,其中有46.15%(12/26)阳性者未出现相应表型;生物膜形成检出率为36.92%;粪肠球菌3种毒力因子(表型和基因型)的阳性率均高于屎肠球菌.结论 屎肠球菌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粪肠球菌毒力因子阳性率高于屎肠球菌.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应用一次性口罩带系外科结固定胃管的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需留置胃管的100例成人患者,对基胃管固定的方法及局部皮肤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观察组发生胃管脱出1例,对照组发生胃管脱出9例,观察组胃管脱出和皮肤刺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P<0.05).结论 应用一次性口罩带固定胃管比常规用胶布固定胃管优越. 相似文献
109.
110.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各方面对健康教育的要求愈来愈高。由于我国独生子女家庭较多及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普遍对下一代寄予厚望,初产妇缺乏育儿经验,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更为迫切。我科2000年1月开始对在本院分娩居住在本市内产妇和新生儿进行随访,追踪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现将随访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