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21.
目的探讨3%高渗盐水(HS)和20%甘露醇(MT)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动脉瘤夹闭术后颅内压增高中的疗效。方法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动脉瘤行动脉瘤夹闭术后颅内压增高患者28例,在持续颅内压监测下,随机接受等渗剂量的3%HS与20%MT进行降颅压治疗,监测患者颅内压、平均动脉压(MAP)及中心静脉压(CVP),并记录有效颅内压降低持续时间、颅内压最大下降幅度及时间、用药前及用药后1、3 h血钠浓度及血浆渗透压。结果经3%HS和20%MT治疗后颅内压均迅速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颅内压降低持续时间及颅内压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药使用后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0%MT治疗后CV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S治疗后CV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MT治疗后患者血钠下降,3%HS治疗后血钠上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MT与3%HS治疗后患者血浆渗透压先上升后下降,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HS和20%MT在降低颅内压起效时间、最大下降幅度、有效持续时间上无明显差异,均可安全有效地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动脉瘤夹闭术后颅内压增高患者。  相似文献   
22.
HIF-1α、VEGF表达与脑胶质瘤预后的相关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 - 1α(HIF - 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对人脑胶质瘤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6 3例脑胶质瘤HIF - 1α、VEGF的表达状况 ,并将结果与临床预后随访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HIF - 1α总阳性表达率为 71.4 % ,其中强表达 16例 (2 5 .4 % ) ,中度表达 14例 (2 2 .2 % ) ,弱表达 15例 (2 5 .4 % ) ,不表达 18例 (2 8.6 % )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HIF - 1α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恶性程度相关 (r =0 .4 6 7,P <0 .0 1)。HIF - 1α主要表达于肿瘤边缘或与正常组织交界处的细胞及坏死的肿瘤组织中。不同组织学分级的脑胶质瘤标本肿瘤细胞质均有VEGF表达 ,胶质瘤Ⅰ级、Ⅱ级、Ⅲ~Ⅳ级VEGF阳性细胞数分别为 175± 6 6、35 2± 10 0、6 6 2± 12 3(个 ) ,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VEGF与HIF - 1α表达水平有关 (r=0 .817,P <0 .0 1)。患者生存时间与HIF - 1α呈负相关 (r =- 0 .82 4 ,P <0 .0 1)。结论 VEGF与HIF - 1α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 ,HIF - 1α与脑胶质瘤新生血管生成有关。HIF - 1α、VEGF联合检测可更准确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临床分型及治疗策略。方法:对150例资料较完整的开颅术后硬膜下积液患者,根据其动态CT观察转归进行分型,分别为消退型、稳定型、进展型和演变型,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开颅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34例,占开颅术后患者总数的22.67%,稳定型4例占11.7%,消退型24例占70.6%,进展型6例占17.6%。动态头颅CT观察未进展且消退24例;稳定型4例,1例开颅手术行颅骨修补而治愈;进展型皮下穿刺吸引加压包扎1例,蛛网下腔置管引流2例,积液腹腔分流3例;演变型0例。结论:对开颅并发硬膜下积液患者,应采取动态观察CT、蛛网膜下腔置管外引流、皮下穿刺外引流、积液腹腔分流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4.
单鼻孔经蝶窦显微外科治疗垂体腺瘤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单鼻孔蝶窦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方法及经验。方法 垂体腺瘤22例,采用经鼻蝶窦手术入路,显微镜下切除垂体腺瘤并随访患者的预后。结果 垂体腺瘤大部分切除20例,部分切除2例。本组无颅内感染、死亡病例。视力下降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经蝶窦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垂体腺瘤是治疗垂体腺瘤的有效、可靠的一种方法,具有切除彻底、创伤小、危险小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5.
目的 通过比较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组织病理和分子病理结果的差异,分析组织病理在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方面的局限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经手术治疗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病理资料共83例。以分子病理为金标准,将组织病理在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上与分子病理不一致的患者的记为A组(26例),一致的患者的记为B组(57例),通过对比两组的具体差异,分析组织病理在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方面的局限性。结果 组织病理在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上与分子病理的一致率仅为68.67%,检测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甲基化和α-地中海贫血/精神发育迟滞综合征X染色体相关基因(ATRX)突变与分子病理的一致率分别为85.54%、60.24%和87.95%。两组患者组织病理在检测IDH-1的正确率上存在差异(65.38%vs 94.73%,P<0.01),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指数也存在差异(P<0.01)。结论 组织病理检测胶质母细胞瘤中MGMT甲基化的正确率低。组织病理在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上发生错误的原因主要是IDH-1的诊断错误。对临床上症状进展快的患者,即使组织病理Ki-67指数低,分级为低级别,也应行分子病理检测,明确其是否为胶质母细胞瘤。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2): 29-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