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104篇 |
免费 | 457篇 |
国内免费 | 38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2篇 |
儿科学 | 267篇 |
妇产科学 | 119篇 |
基础医学 | 441篇 |
口腔科学 | 227篇 |
临床医学 | 2364篇 |
内科学 | 745篇 |
皮肤病学 | 98篇 |
神经病学 | 140篇 |
特种医学 | 28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0篇 |
外科学 | 479篇 |
综合类 | 3691篇 |
预防医学 | 1663篇 |
眼科学 | 178篇 |
药学 | 1307篇 |
19篇 | |
中国医学 | 1516篇 |
肿瘤学 | 2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159篇 |
2022年 | 236篇 |
2021年 | 262篇 |
2020年 | 192篇 |
2019年 | 211篇 |
2018年 | 255篇 |
2017年 | 165篇 |
2016年 | 191篇 |
2015年 | 205篇 |
2014年 | 661篇 |
2013年 | 468篇 |
2012年 | 553篇 |
2011年 | 570篇 |
2010年 | 572篇 |
2009年 | 611篇 |
2008年 | 522篇 |
2007年 | 739篇 |
2006年 | 753篇 |
2005年 | 865篇 |
2004年 | 663篇 |
2003年 | 523篇 |
2002年 | 361篇 |
2001年 | 442篇 |
2000年 | 445篇 |
1999年 | 419篇 |
1998年 | 419篇 |
1997年 | 361篇 |
1996年 | 338篇 |
1995年 | 312篇 |
1994年 | 254篇 |
1993年 | 185篇 |
1992年 | 165篇 |
1991年 | 157篇 |
1990年 | 129篇 |
1989年 | 120篇 |
1988年 | 68篇 |
1987年 | 41篇 |
1986年 | 50篇 |
1985年 | 43篇 |
1984年 | 43篇 |
1983年 | 43篇 |
1982年 | 29篇 |
1981年 | 23篇 |
1980年 | 16篇 |
1979年 | 6篇 |
1965年 | 7篇 |
1963年 | 6篇 |
1960年 | 6篇 |
1959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润肠通便浓缩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30例临床观察及对患者血中SP、NO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润肠通便浓缩丸对慢性功能性便秘(CFC)的治疗作用及对患者血中SP、NO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CF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润肠通便浓缩丸和麻子仁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主症、次症变化与总积分的变化,并检测血液肽类神经递质(SP)、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润肠通便浓缩丸治疗CFC,能明显改善其排便周期、粪便性状、排便时间及排便不适感、腹胀不舒、口干咽燥等症状,疗效确切;SP和NO检测结果表明,CFC患者血中SP、NO较健康人差异明显(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中的SP和NO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经治疗后血中SP和NO的含量均较治疗前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润肠通便浓缩丸具有标本兼治以纠正CFC的良好功效,能使患者血中SP和NO的含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992.
尿路康清热消炎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尿路康清热消炎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泌尿系常见的病原菌种作尿路康体外和抑菌试验,二甲苯致炎耳肿胀实验,二甲苯致炎耳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结果:尿路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作用较强,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尿路康具有清热消炎作用,与临床疗效相符。 相似文献
993.
18β-甘草酸对大黄酸在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18β-甘草酸对大黄酸在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别灌服大黄酸和甘草酸+大黄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酸的血药浓度。色谱柱为Zorbox SB 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77∶22∶1);检测波长为428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室温。血药浓度数据采用3P97药物动力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大黄酸血药浓度在0.1~15μg.mL-1范围线性关系良好。大鼠灌服大黄酸和甘草酸+大黄酸后,大黄酸血浆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二房室模型。灌服大黄酸组和甘草酸+大黄酸组相比较,两者的AUC、Cmax,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8β-甘草酸可影响大黄酸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使大黄酸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和生物利用度降低。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糖益肾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给予"糖益肾方",对照组60例予以胰激肽原酶片,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白蛋白/尿肌酐(MAlb/Cr)、尿转铁蛋白(TRF)、血脂(TC,TG,HDL,LDL)等变化,同时检测安全性指标:血、尿常规、肝功能(ALT,AST)、肾功能(BUN,Cr)。结果:治疗组98例,在改善临床症状,HbA1C,Malb,MAlb/Cr,TRF,改善血脂代谢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糖益肾方能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Malb,MAlb/Cr,TRF及HbA1C,改善脂代谢,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95.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观念发生变化,用中药汤剂治病的患者也呈下降趋势[1]。为了解这一发展趋势的具体情况,笔者曾就此进行了一定规模的调查,现将综合分析报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96.
挑针疗法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挑针疗法 ,或称针挑疗法 ,或称挑刺 ,是一种民间疗法。“针挑”一词 ,首见于晋代的《肘后备急方》,“癖沙虱毒方”条“岭南人初有此者 ,即以茅叶细细刮去……已深者 ,针挑取虫子。”它由古代“九针”刺法中的“络刺”发展而来 ,是应用特制针具挑断皮下白色纤维组织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笔者以 1 0年来临床应用挑针疗法的文献 ,按科分类 ,每病选一方 ,从针具的选择 ,操作方法及疗效作如下综述。内科病(1 )胃脘痛 :王氏等 [1]取任脉、胃经、膀胱经为主 ,选穴中脘、巨阙、下脘、脾俞、胃俞、鸠尾、上脘、建里、肝俞、肾俞、梁门、三焦俞、大肠俞… 相似文献
997.
998.
目的运用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方法对2002年3月—2005年12月36例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术前评估、加强健康宣教、制订活动计划、严密观察及利用药物及机械预防等综合预防措施。结果本组仅2例发生DVT,发生率5.6%,经溶栓、抗凝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未发生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综合预防的护理方法能有效降低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9.
血脂代谢异常是2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及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赵二强等[1]认为,2型糖尿病血糖与血脂代谢异常有相关性,脂代谢异常是其它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脂肪肝、肾病等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糖的纠正对脂质代谢异常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从而对糖尿病其他并发症的预防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药工作者对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治疗已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现将近5年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与质谱仪联用技术(HPLC—ESI-MS)对中药复方黄芪当归合剂水煎剂中醋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对主要成分进行鉴定。方法:液相色谱运用Zorbax SB 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水(A)-乙腈(B)梯度洗脱,254nm检测;质谱使用ESI离子源,正离子与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通过一级质谱分析结合对照品数据以及相关文献共鉴定了20个化学成分的结构,主要结构类型为:黄酮及黄酮苷类、皂苷类、苯酞类化合物、寡糖类和氨基酸类。结论:经液相色谱分离,质谱测定相对分子质量及其他信息可以鉴别中药复方中的成分,为阐明黄芪当归合剂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部分基础,为中药复方成分的鉴定提供一种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