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54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16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1.
星形胶质细胞间存在间隙连接(GJ),表达连接蛋白(Cx)43,它将星影胶质细胞连接成功能合胞体。在神经系统的信号传递及各种反应中,通过细胞外离子、神经递质、神经调质及神经元-神经胶质间的相互作用,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稳定及某些神经元的功能。脑组织缺氧、缺血、其它损伤等异常情况下,星形胶质细胞间的 GJ、 Cx43及偶联被打破,导致神经元功能失常及死亡。本文就星影胶质细胞GJ及Cx43代表达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脑外伤后增加患儿癫(癎)易感性的危险因素.方法 总结本院2004年1月-2008年4月320例脑外伤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外伤后损伤类型、脑电图改变、患儿年龄及早期发生抽搐与外伤性癫(癎)的关系.结果 320例患儿中继发性癫(癎)37例.脑电图中、重度异常138例中发生癫(癎)28例(发生率20.3%),其中11例有(癎)性波改变者5例发生癫(癎)(发生率为45.6%);开放性损伤所致癫(癎)者14例,发生率25.5%;闭合性损伤者23例.发生率8.8%;<6岁26例,发生率16.5%,7-14岁者11例,发生率6.8%;3例有癫(癎)家族史者均发生癫(癎).发作形式为局限性发作26列(70.3%).结论 脑外伤后脑电图明显异常(慢波明显增多、有癫(癎)波改变)、开放性颅脑损伤、顶叶损伤、学龄前儿童及有癫(癎)家族史是外伤性癫(癎)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标准过度换气量化脑电图对小儿癫(疒间)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FLY-2"型神经生理信息工作站,分析40例癫(疒间)患儿及4 0例正常儿童过度换气前后不同时段脑电图样本,计算脑电图信号的功率谱密度,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①过度换气3min时癫患儿其慢波(δ、θ)较正常儿童明显增多(P<0.05).全导α2波较正常对照组减少.停止换气后30s时,正常儿童脑电图已恢复至换气前水平,癫(疒间)患儿EEG慢波(δ、θ波)仍多于对照组.结论过度换气使癫(疒间)患儿脑电图明显慢波化,对脑电图无棘波发放的癫(疒间)患儿有辅助诊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采用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比色法检测了27例小儿癫痫(继发性癫痫16例,原发性癫痫11例),20例健康小儿血液红细胞过氧化脂质含量,其结果分别为669.19±121.92、553.21±133.86和483.84±85.45nmol/g·Hb。继发性癫痫组红细胞过氧化脂质明显高于原发性癫痫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P<0.01).原发性癫痫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提示继发性癫痫患儿体内的病理性脂质过氧化反应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5.
口服钙剂预防婴幼儿佝偻病的临床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危害较大,是我国儿童“四大疾病”重点防治之一.1984年全国调查统计,在婴幼儿中的患病率为40.7%.最近许多学者经调查指出,国人普遍存在钙摄入不足的问题.在应用推荐剂量的维生素D剂量情况下,适当提高钙的用量确有提高预防佝偻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
根据小儿神经发育、神经体检、辅助检查的特点,介绍小儿神经病学实习"三步法".第一步,掌握小儿神经系统发育规律;第二步,掌握小儿神经体检的特殊性;第三步,灵活运用辅助检查推测、判断疾病所在,辩证思维,勤学苦练,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以期达到较好的临床实习及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7.
为研究病毒性脑炎急性期与恢复期脑脊液中胆囊收缩素的变化,以及胆囊收缩素与脑损害的关系,我们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检测了22例病毒性脑炎急性期,20例病毒性脑炎恢复期及12例正常小儿脑脊液胆囊收缩素的含量,发现病性脑炎急性期脑脊液胆囊收缩素含量明显高于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脑脊液胆囊收缩素含量,并发现胆囊收缩素含量增高的程度与脑损害的程度及临床症状轻重有一定关系,提示胆囊收缩素在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  相似文献   
98.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儿HIE的发病机制复杂,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及临床工作者的治疗方法 主要集中在缺血后神经元的保护方面.目前,亚低温治疗研究热度领先于其他各种疗法,且因其部分治疗设备和措施已在近期通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将最有可能成为治疗新生儿HIE的主流.鉴于近年来国外学者就亚低温抑制缺血性神经元凋亡机制的研究层出不穷,现就这一抑制机制的关键环节进行综述,为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
电损毁致大鼠痉挛性脑性瘫痪动物模型制备及其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下建立电毁损锥体束致大鼠一侧肢体痉挛性脑性瘫痪(CP)模型方法,并对CP模型动物进行鉴定。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A、实验组B和C。均沿颅顶矢状缝作纵行切口,暴露前囟,选择前囟后6.6mm,矢状缝左侧1.0mm钻孔。对照组A不通电;实验组B通直流电2mA,20s/次,通电1次;实验组C通直流电2.5mA,30s/次,通电2次;电毁损锥体束制备模型,术后对大鼠行神经行为学检测(随意运动、姿势、肌张力等),并对鉴定为CP的大鼠观察1个月。结果:实验组C模型成功率(16/20例)及痉挛性瘫痪症状的稳定性明显高于实验组B(7/20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CP大鼠存在明显随意运动障碍及姿势、肌张力异常。结论:直流电(恒流2.5mA,30s/次,通电2次)毁损锥体束可成功制备大鼠痉挛性CP动物模型,CP鼠具有神经行为学异常。  相似文献   
100.
重复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重复肌肉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用BTX-A对30例重度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2次局部肌肉注射,2次注射间隔为3个月,注射剂量4 U/(kg.次)。以改良阿氏量表(MAS)评定肌张力,以运动评价量表(PRS)评定运动功能。分析注射前、2次重复注射后3个月的肌张力、PRS分数变化。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BTX-A第2次治疗前后肌张力、PRS分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01)。结论局部重复肌肉注射BTX-A能有效治疗重度痉挛型脑性瘫痪,提高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