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模拟正畸矫治后的牙釉质脱矿,应用显微硬度仪和扫描电镜评估多乐氟对脱矿釉质的再矿化效果。方法将因正畸矫治拔除的前磨牙75颗,随机分为5组(各15颗牙):A组不作任何处理;B组脱矿处理;C组脱矿后+人工唾液处理;D组脱矿+人工唾液+1g/L氟保护漆处理;E组脱矿+人工唾液+多乐氟处理。应用显微硬度仪测量所有样本釉质表面的显微硬度值,应用扫描电镜观察样本釉质表面形态。结果 A组的显微硬度值最高,B组的显微硬度值最低,D组和E组的显微硬度值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F=803.22,P〈0.05);D组和E组的显微硬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显示,B组表现为明显的脱矿,C组、D组和E组均出现了再矿化,但D组和E组的再矿化程度明显高于C组。结论多乐氟对脱矿釉质具有再矿化作用,与1g/L氟保护漆的再矿化效果相比未见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基因C1114G位点(RGS2 C1114G)、皮质醇(Cor)和肾上腺素(AD)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于本院诊治的15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伴有VVS分为两组,伴有VVS的作为观察组,未伴有VVS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RGS2 C 1114G基因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观察两组患者8、16及24 h的血清Cor水平及直立倾斜试验(HUTT)前后AD水平;分析RGS2 C 1114G、Cor、AD单独及三者联合检测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VVS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基因型频率GC、CG和等位基因频率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基因型频率CC和等位基因频率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组内比较,8 h Cor水平均高于16、24 h(P<0.05),6 h、24 h Co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个时间点Co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HUTT试验后AD水平明显高于HUTT试验前(P&l...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清丙二醛、总抗氧化能力、维生素E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75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DM1组)与4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DM2组)及35例正常健康对照组(NC组)的血清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维生素E(VE)。结果:MDA在DM1组(8.03±4.99)高于DM2组(7.32±2.80)和NC组(4.08±0.74),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抗氧化能力、维生素E在DM1组(8.15±10.53、5.54±1.77)低于DM2组(9.27±3.17、6.26±1.14)和NC组(11.32±3.25、7.04±2.49),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氧化应激状态增强,抗氧化状态减弱,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时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调查面部烧伤患者伤残接受度、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的临床现状,并分析伤残接受度与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在西安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面部烧伤患者,采用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伤残接受度量表(Acceptance of Disability Scale,AODS)、希望水平指数量表(Hope Level Index Scale,HII)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ethods Questionnaire,MCMQ)对患者进行调查.本研究共计发放18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72份.结果:面部烧伤患者的伤残接受度较低,总分为63.05±14.39;希望水平处于中等水平,总分为31.40±5.00,在回避应对及屈服应对的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在面对应对的得分明显低于国内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希望水平各维度得分与伤残接受度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呈正相关关系(r=0.223~0.325,P<0.05),回避应对及屈服应对与伤残接受度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呈负相关关系(r=-0.281~-0.151,P<0.05),面对应对与伤残接受度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呈正相关关系(r=0.375~0.406,P<0.05).结论:面部烧伤患者伤残接受度水平相对较低,临床医护人员可通过调动积极心理资源及帮助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以提升其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维生素E(VE)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检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与单纯糖尿病患者的血清AGEs、TAOC、MDA和VE浓度。结果AGEs、MDA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高于单纯糖尿病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TAOC、VE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时氧化应激状态增强,抗氧化状态减弱。 相似文献
18.
杨丽婉;高倩;王彬;高利娟;胡江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4,(12):746-751+783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确定影响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发生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下载相关数据集(数据集编号:GSE24290),R包‘limma’对数据集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利用‘org.Hs.eg.db’和‘clusterProfiler’包对靶标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STRING网站(https://cn.string-db.org/)获得相关基因的蛋白-蛋白交互作用网络。基于Python中的‘Networkx’和‘Netwulf’库对分子网络进行可视化。引用临床样本确定筛选到的影响疾病发生的因素是否符合中国人样本。最后采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确定筛选到的影响因素与T2DM、T2DM DPN风险存在的基因层面因果效应关系。结果:GEO数据库数据相关数据经差异分析后,GO与KEGG结果显示,差异基因生物学通路主要集中在脂肪代谢过程。STRING结果显示,与脂质代谢相关途径的基因共同点是促进高血脂发生和发展。在中国人临床样本中T2DM群体、T2DM DPN群体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T2DM组相比血脂相关指标表达水平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分析结果显示,血脂-T2DM、高血脂-T2DM DPN不存在效果效应关系。MR-Egger、WME、Weighted mode、Simple mode确定MR结果的稳定性,散点图、留一法、漏斗图证实结果可靠。结论:高血脂是T2DM DPN发生潜在影响因子,但基因层面并未发现存在因果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