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5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42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6篇 |
基础医学 | 19篇 |
临床医学 | 21篇 |
内科学 | 16篇 |
神经病学 | 5篇 |
外科学 | 17篇 |
综合类 | 43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2篇 |
肿瘤学 | 37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观察胞嘧啶脱氨酶基因(CD)和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双杀基因对胆管癌细胞和裸鼠胆管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在脂质体介导下将质粒pWZLneoCDglytk转入胆管癌QBC939细胞,经G41 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双自杀基因的QBC939/CD+tk细胞株,RT-PCR法鉴定CD和tk基因的表达.体外给予前体药物5-氟胞嘧啶(5-Fc)和/或丙氧鸟苷(GCV),作用于QBC939/CD+tk细胞,MTT法测定细胞抑制率.裸鼠皮下注射QBC939/CD+tk细胞,成瘤后腹腔注射前体药物,用药前后测量移植瘤的大小判断疗效.结果CD和tk基因在QBC939/CD+tk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联合5-Fc和GCV与任何单一药物相比,在较小剂量下可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提高,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也相应地提高.前体药物对QBC939/CD+tk细胞早期生成的移植瘤抑制作用明显,肿瘤可完全消失,并观察到明显的局部旁观者效应.结论双自杀基因系统在体内外对胆管癌细胞和裸鼠移植瘤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旁观者效应也很明显. 相似文献
122.
双自杀基因CD、HSV-tk共表达对肝门部胆管癌细胞杀伤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双自杀基因CD、HSV-tk共表达对肝门部胆管癌细胞FRH的杀伤作用,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基因治疗方法.方法:在脂全Lipofectamine的介导下将含有双自杀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wzheoCDglytk转导入包装细胞PA317,经G418筛选后培养产病毒的阳性克隆PA317/CD 细胞株,收集其病毒上清,转染FRH细胞,再次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双自杀基因的FRH/CD tk细胞株,用RT-PCR检测双自杀基因的表达.给予前体药物5-氟胞嘧啶(5-flourocy-tosine,5-Fc)或无环鸟苷(Gancicioir,GCV)后,用MTT法测定转基因组及未转基因组FRH细胞的存活率.结果:双自杀基因在FR细胞中可稳定表达,联合使合5-Fc和GCV对靶细胞增殖的杀伤作用及旁杀伤效应高于单独使用5-Fe或GCV.结论:逆转录病毒介导自杀基因可有交往杀死肝门部胆管癌细胞.双自杀基因共表达较单一自杀基因有更强的抗瘤作用.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研究联合应用双自杀基因对胆囊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将GBC SD/CD tk细胞和GBC SD细胞分别接种于裸鼠皮下 ,观察前体药物应用前后肿瘤体积的变化。将CD和HSV tk自杀基因转染胆囊癌细胞GBC SD ,MTT法观察 5 氟胞嘧啶或 /和丙氧鸟苷的杀伤作用。结果 单独应用 5 氟胞嘧啶或丙氧鸟苷均能对转染阳性的胆囊癌细胞GBC SD/CD tk产生明显的杀伤效应 ,联合应用可以产生更大的杀伤作用 ,旁观者效应明显 ;GBC SD/CD tk和GBC SD细胞分别接种裸鼠后成瘤性无明显差别 ,转染组的杀伤作用明显 ,体内局部旁观者效应明显。结论 双自杀基因的应用对胆囊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其旁观者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探究脑胶质瘤患者外周血中Th17、Th22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取34例脑胶质瘤患者及24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Th22细胞的表达比例。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视黄酸相关孤儿核受体(RORC)mRNA及芳香烃受体(AHR)mRNA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血浆中Th22细胞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22(IL-22)的水平。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脑胶质瘤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占淋巴细胞)升高不明显(P>0.05),且高级别组(WHO Ⅲ-Ⅳ级)与低级别组(WHO Ⅰ-Ⅱ级)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Th22细胞比例(占淋巴细胞)明显升高(P<0.05),且不同级别之间差异明显(P<0.05)。脑胶质瘤患者Th17与Th22细胞呈正相关(r=0.40, P=0.03),健康对照组中二者无相关(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外周血中RORC mRNA及AHR mRNA的升高不明显(P>0.05, P>0.05),且不同级别间差异不明显(P>0.05, P>0.05)。患者血浆IL-22水平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但不同级别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 脑胶质瘤患者外周血中存在Th22细胞及IL-22异常升高,Th17细胞与Th22细胞可能共同参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5.
MDR1启动子控制双自杀基因系统的建立及其在耐药胶质瘤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耐药性成为胶质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南干部分胶质瘤细胞具有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可以逃避或减轻化疗药物的杀伤作用。自杀基因治疗通过将CD、TK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26.
127.
128.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们在建立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的基础上,建立了实用的人胆囊癌裸鼠皮下瘤模型,并对其生长特性及GBC-SD细胞系的致瘤性进行厂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9.
130.
目的 探讨Notch信号传导系统的作用机制及其对造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报告基因TP1瞬时转染Notch-CHO和Notch2-CHO细胞后,分别加入转染有不同Notch配体Deltal,Delta4,Jagged1,Jagged2的CHO细胞及正常未转染的CHO细胞,使Notch分子与其配体充分结合并发挥作用,加入发光底物PGL-100,用Lumat测定发光情况。将Notch1-32D细胞加入含G-CSF培养液的CHO,Jagged2-CHO及Delta4-CHO细胞中,观察Notch1-32D细胞分化及分化抑制情况。结果 5种Notch配体与Notch1结合后均能引起荧光素酶活性增高,Jagged2-CHO,Delta4-CHO1-4,Delta4-CHO1-5尤为明显。对Notch2来讲,5种配体均可引起TP1活性的增高。在G-CSF存在下,Notch1-32D细胞可分化为成熟的粒细胞;通过分化抑制实验发现Jagged2能抑制G-CSF引起的Notch1-32D细胞分化,但Delta4不能抑制GCSF引起的Notch1-32D细胞分化。Jadded2,Delta4为Notch1分子的配体,Delta4不能抑制G-CSF引起的Notch1-32D细胞分化,但Jagged2能抑制G-CSF引起的Notch1-32D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