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63篇 |
免费 | 211篇 |
国内免费 | 14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6篇 |
儿科学 | 73篇 |
妇产科学 | 56篇 |
基础医学 | 249篇 |
口腔科学 | 108篇 |
临床医学 | 986篇 |
内科学 | 374篇 |
皮肤病学 | 29篇 |
神经病学 | 64篇 |
特种医学 | 11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6篇 |
外科学 | 171篇 |
综合类 | 1633篇 |
预防医学 | 748篇 |
眼科学 | 46篇 |
药学 | 583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584篇 |
肿瘤学 | 1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118篇 |
2022年 | 143篇 |
2021年 | 160篇 |
2020年 | 104篇 |
2019年 | 98篇 |
2018年 | 121篇 |
2017年 | 54篇 |
2016年 | 101篇 |
2015年 | 97篇 |
2014年 | 318篇 |
2013年 | 210篇 |
2012年 | 195篇 |
2011年 | 209篇 |
2010年 | 191篇 |
2009年 | 212篇 |
2008年 | 256篇 |
2007年 | 270篇 |
2006年 | 238篇 |
2005年 | 254篇 |
2004年 | 264篇 |
2003年 | 199篇 |
2002年 | 167篇 |
2001年 | 146篇 |
2000年 | 197篇 |
1999年 | 205篇 |
1998年 | 162篇 |
1997年 | 210篇 |
1996年 | 177篇 |
1995年 | 153篇 |
1994年 | 110篇 |
1993年 | 109篇 |
1992年 | 94篇 |
1991年 | 84篇 |
1990年 | 77篇 |
1989年 | 56篇 |
1988年 | 46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21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20篇 |
1979年 | 8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3篇 |
1959年 | 4篇 |
195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962.
核酸口服液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酸口服液以最大体积小鼠灌胃,最大耐受量为40ml/kg,相当于成人用量的140倍无明显毒性反应。对大鼠长期毒性试验的结果证明.该口服液在按体积计算相当于成人用量的52.5、26.3、和3.5倍的剂量下,对大鼠不产生有害作用。 相似文献
963.
程庆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1992,(5)
终末期肾病(ESRD)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及部分细胞因子(IL-2及其受体、IL-1、IL-6及TNF)的改变均提示ESRD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受损。中药冬虫夏草、淫羊藿等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终末期肾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本文对这一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了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64.
965.
目的:探讨我院临床药师采取主动干预措施对乳腺、甲状腺及腹外疝3种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干预前(2007年)和2次干预后(2008年与2009年)我院择期行乳腺、甲状腺及腹外疝3种手术患者各180例,分成干预前、第1次及第2次干预后共3组,以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标准,对3组患者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3种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从干预前的100.00%下降至第1次及第2次干预后的95.00%、60.56%;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从干预前的(6.76±3.10)d下降至干预后的(3.51±1.52)、(1.62±0.60)d;抗菌药物平均费用从干预前的508.36元下降至干预后的262.61、98.82元;抗菌药物联用率从干预前的43.90%下降至干预后的12.20%、0;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从干预前的55.10%上升至干预后的82.80%、99.44%。结论:临床药师采取主动干预措施对改善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是有效和可行的,是遏制抗菌药物滥用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66.
967.
以99mTc-DTPA颈静脉“弹丸”式注入,用SPECT技术研究乌拉坦麻醉大鼠的肾脏滤过功能。结果表明乌拉坦麻醉大鼠肾脏滤过功能明显降低(P<0.05),与给药途径无关。 相似文献
968.
从离瓣寄生Helixanthera Parasitica的叶中分得4种结晶。经理化性质及光谱分析鉴定为没食子酸(Ⅰ),没食子酸(Ⅱ)、槲皮甙(Ⅲ),5,7,3',4'-四羟基黄烷。Ⅳ为一新的黄烷化合物。 相似文献
969.
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