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0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52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69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411篇
内科学   92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75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625篇
预防医学   244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255篇
  3篇
中国医学   218篇
肿瘤学   10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目的 研究西宁地区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人群缺铁和缺铁性贫血时,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25日来青海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患有缺铁性贫血和潜在缺铁的患者,以及与患者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体检者.在医院的实验室信息系统中采集铁蛋白、血清铁、HbA1c等实验室数据.将非糖尿病人群分为缺铁性贫血非糖尿病组(NDM-IDA组,63例)、潜在缺铁非糖尿病组(NDM-ID组,95例)、非糖尿病对照组(NDM-CON组,126例),将糖尿病患者分为缺铁性贫血糖尿病组(DM-IDA组,22例)、潜在缺铁糖尿病组(DM-ID组,34例)、糖尿病对照组(DM-CON组,44例).并对两类人群的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非糖尿病人群中,NDM-IDA组和NDM-ID组的HbA1c水平均高于NDM-CON组(P<0.05).糖尿病人群中,DM-IDA组的HbA1c水平高于DM-CON组(P<0.05).结论 西宁地区的非糖尿病患者,在潜在缺铁和缺铁性贫血时HbA1c水平都会假性升高.西宁地区的糖尿病患者若患缺铁性贫血时,HbA1c水平会假性升高.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LWMH)治疗脓毒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电子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3年6月,收集LWMH治疗脓毒症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学质量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进行评定,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99篇相关文献,经过进一步阅读文献内容后,最终纳入8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合计449例患者。提取数据后,进行Mete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LWMH治疗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RR=0.62,95%CI 0.46~0.84,P=0.002];降低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加权标准差(WMD)=-1.87,95%CI-2.87~-0.95,P<0.0001];提高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加权标准差(WMD)=-0.31,95%CI-0.57~-0.04,P=0.03];增加患者的血小板计数[WMD=15.05,95%CI 10.85~19.25,P<0.00001]。结论 LWMH治疗脓毒症,可以降病死率和APACHEⅡ评分,提高D-二聚体水平和血小板计数。  相似文献   
54.
马莉 《吉林医学》2015,(4):714-715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应用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参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试验组应用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比其效果。结果:对参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及其达标情况均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应用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两种剂量糖皮质激素在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回顾性收集接受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的97例RMPP患儿的数据。按用药剂量不同将患儿分为:小剂量组,甲基强的松龙 < 1 mg·kg-1·d-1,或其当量;常规剂量组,甲基强的松龙1~2 mg·kg-1·d-1,或其当量。比较2组患儿用药后的临床过程、实验室指标、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 常规剂量组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小剂量组(P < 0.01)。经治疗,常规剂量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乳酸脱氢酶低于小剂量组(P < 0.05)。2组患儿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不良反应较常规剂量组低(P < 0.05)。 结论 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虽然可以缩短RMPP患儿的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但二者疗效并无差异,且小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对疏风解毒胶囊进行拆方研究,研究清热解毒组分、解表组分及其配伍组合分别对急性肺炎模型大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从而分析疏风解毒胶囊配伍合理性。方法 制备肺炎链球菌致肺炎大鼠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头孢氨苄组、疏风解毒胶囊全方组(全方组)、疏风解毒胶囊解表组(解表组)、疏风解毒胶囊清热解毒组(清热解毒组),连续给药6 d,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α(IL-1α)、IL-1β、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α干扰素(IFN-α)、IFN-γ水平,评价组方配伍的合理性。结果 疏风解毒胶囊全方、解表组分、清热解毒组分均能显著降低IL-1α、IL-1β、IL-2、IL-4、IL-10水平,全方组大鼠在IL-1β水平上Q值>1;疏风解毒胶囊全方、解表组分、清热解毒组分均能显著降低TNF-α、IFN-γ水平,疏风解毒胶囊全方、解表组分能显著降低IFN-α水平;全方组大鼠在TNF-α、IFN-α水平这2个指标上Q值>1。结论 疏风解毒胶囊有显著的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解表组分和清热解毒组分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了解老年癌症患者住院费用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6~2006年兰州市两家省级医院诊断为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抽取60岁以上住院患者共4 853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癌症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为9 328.25元,影响费用的主要因素是住院天数、治疗方法、年份、有无并发症等。结论应合理缩短住院天数,推广规范化诊疗,加强医院管理,采取综合措施切实降低老年癌症患者的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caveolin-1与ERK1/2的表达与非小细胞型肺癌的(NSCLC)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印迹检测50例人NSCLC和正常肺组织中caveolin-1、ERK1/2和p-ERK1/2的表达情况。结果 NSCLC中caveolin-1、p-ERK1/2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1)。NSCLC的组织学分类、TNM分期间caveolin-1、p-ERK1/2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间caveolin-1、ERK1/2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NSCLC组织中caveolin-1与ERK1/2的阳性率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caveolin-1的表达上调激发ERK1/2蛋白的磷酸化在NSCLC的发生、分化进展中起重要作用,caveolin-1基因有望成为治疗肺癌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0.
背景 现已证实脓毒症是由感染因素诱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在病程中表现为机体和病原体相互作用导致的促炎和抗炎反应不平衡. 目的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作为一种配体激活的核受体转录因子,与配体结合后作用于炎性信号转录途径的多个环节,抑制炎症反应,进而对脓毒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了解PPAR-γ在脓毒症中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内容 PPAR-γ在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抗炎、抑制超敏反应、抗肿瘤及移植排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针对PPAR-γ在脓毒症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作一综述. 趋向 PPAR-γ已成为炎症研究的方向,由于PPAR-γ结构与功能的复杂性,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随着对PPAR-γ研究的深入,有望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