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2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颅中窝径路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解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解剖学角度探讨颅中窝径路人工耳蜗植入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19侧成人尸头行局部解剖学研究,辨认岩浅大神经和面神经管裂孔并将其作为解剖标志,暴露骨性耳蜗基底转距离颅中窝底最近的部位,即耳蜗基底转表浅部.测量①耳蜗基底转表浅部与颅中窝底板间距离;②耳蜗基底转表浅部到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内缘距离;③耳蜗基底转表浅部到岩浅大神经距离;④耳蜗基底转表浅部到面神经迷路段距离.结果 由颅中窝底板到达耳蜗基底转表浅部,其间未遇到任何重要结构.耳蜗基底转表浅部在颅中窝底板下的平均深度为3.03(3.03±0.97) mm;耳蜗基底转表浅部到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内缘平均距离1.68 (1.68±0.33) mm;耳蜗基底转表浅部到岩浅大神经平均距离1.72 (1.72±0.39) mm;耳蜗基底转表浅部到面神经迷路段平均距离1.77 (1.77±0.50) mm.结论 颅中窝径路人工耳蜗植入时进行耳蜗造孔是可行的,有手术操作空间,对于特殊病例该径路可供替代选择.  相似文献   
62.
局部变应性鼻炎(LAR)是近年来新提出的一种变应性鼻炎(AR)表型,为非特应性患者中出现的鼻腔局部I型变态反应.患者有鼻痒、喷嚏、流涕、鼻堵等症状及鼻腔局部特异性IgE(sIgE)和(或)鼻腔变应原激发试验(NPT)阳性,可向AR转化并合并哮喘、结膜炎.虽皮肤点刺实验(SPT)及血清sIgE无阳性结果,但该类患者对变应...  相似文献   
63.
床旁临时起搏器安置术中的物品摆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突然发生的急性心脏疾病 ,用药物难以控制的症状性心动过缓 ,应用临时起搏器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的心率以保证重要器官的供血 ,因此 ,它的放置要求迅速、准确。方法 我院CCU病房于 1997~ 2 0 0 2年 12月 ,成功的安置床旁临时起搏器共 5 2例。术中通过应用三级物品管理方法 ,既赢得了抢救时间又省时省力。①物品的准备 :将所需物品分为 3级 ,一线物品为 5~ 7F双极起搏电极导管 1套 (气囊漂浮电极 ) ,无菌器械包 1个 ,消毒盘 1个 ,0 .9%氯化钠 2 5 0ml,10ml注射器 2支 ,2 %利多卡因4 0 0mg(2 0ml) ,无菌手套 2副 ;二线物品 :手术衣 1包 ,临时起搏器 ,9V电池 1个 ,起搏器成备用状态 ;三线物品 :除颤器、心电图机、抢救车、无菌贴膜 (大 ) 1个等。②物品摆放顺序 :一线物品于接到医嘱后最先准备好 ,放于合适位置 ,使之方便医生操作 ;二线物品在医师定位、消毒时准备 ;三线物品在医师铺治疗巾、局麻时准备。结果 应用三级物品管理方法放置临时起搏器 5 2例 ,实验证明 ,合理有序物品准备及放置 ,使整个操作忙而不乱 ,有条不紊 ,既遵循节力原则 ,又节省了时间。恰当的术中配合 ,在医生忙于操作时密切观察病情 ,使医生感觉良好 ,操作顺手、穿刺时放心 ,提高了穿刺效果 ,为抢救患者生命争取了宝贵  相似文献   
64.
Ramsay Hunt综合征的MRI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RamsayHunt综合征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方法  5例临床确诊的单侧RamsayHunt综合征患者 ,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2 9~ 5 4岁 ,行MR平扫及钆喷替酸葡甲胺 (Gd DTPA)增强检查 ,其中 3例增强前后对面神经颞骨内各节段分别测量信号强度。 5例均进行面神经各节段信号强度的双侧对比及增强前后对比。结果  4例患侧面神经节段性异常强化 (双侧信号强度增强差值 >2 0或评分相差 1级或以上 ) ,1例双侧面神经强化无差别。膝状神经节 (4/ 4 )和迷路段(3/ 4 )的异常强化相对多见 ,内听道末段、鼓室段和乳突段各有 2例异常强化。结论 对于单侧患病者来说 ,只有患侧面神经节段性强化高于健侧相应节段才有诊断意义。RamsayHunt综合征较易累及迷路段和膝状神经节。Gd DTPA增强MRI能够客观地反映面神经的病变节段 ,有助于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该项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5.
多频稳态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临床听力学检查方法,具有频率特性好、最大声输出高、客观性好、检查快速便捷、不受睡眠和麻醉的影响等特点,尤其适用于低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童术前听力检查,因此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的听力评估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目前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日趋低龄化,而其他听力检查方法对于低龄患者的听力评估尚有不足之处,多频稳态对此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66.
目的分析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方法采用皮肤点刺试验检测1248例成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变应原。结果517例(41.43%)患者呈阳性皮肤反应,位于前4位的变应原是:屋尘螨、粉尘螨、杂草及树。对1种或2种变应原过敏者占76.4%。对2种变应原过敏的患者,多为具有交叉抗原的变应原。变应原等级为( )以上者占75%。结论皮肤点刺试验是变应性鼻炎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以作出明确的特异性变应原的种类及严重程度的诊断。  相似文献   
67.
多形性腺瘤又称混合瘤,是源于涎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85%发生于腮腺,10%发生于鼻腔、口腔、咽、喉和气管的小涎腺,5%发生于下颌下腺[1].发生于小涎腺的多形性腺瘤主要位于软腭及硬腭,其次为上唇[2].国内外报道多形性腺瘤可发生在少见部位,如泪腺、咽旁间隙、会厌甚至副鼻窦、鼻中隔,但发生于声门下的巨大多形性腺瘤较少见,国内外文献[7]有零星报道.因声门下多形性腺瘤患病率低,肿瘤破溃出血更为罕见,2013年1月我科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中耳炎患者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的原因,并分析乳突再根治手术的注意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3年9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35例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详细病史、影像学资料、听力资料、手术情况、术后术腔和听力恢复等情况。 结果35例乳突术后不干耳患者全部行术前颞骨CT检查及纯音测听检查。34例患者(97.1%)本次手术行开放式乳突再根治术+鼓室成形术,1例(2.9%)行完壁式乳突再根治术+鼓室成形术,30例(85.7%)行耳甲腔成形术。术中发现所有患者前次手术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乳突术腔开放不完全、病灶清除不彻底。有25例(71.4%)存在胆脂瘤复发,26例(74.3%)存在面神经嵴偏高。病变残留或复发位置主要位于上鼓室或上鼓室前腔、后鼓室、镫骨底板周围、圆窗膜或圆窗龛周围、中鼓室、鼓窦或鼓窦入口、面后气房、迷路周围气房等部位。所有35例患者术后均达到干耳,未再复发。 结论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的主要原因为:耳甲腔未成形,乳突术腔与外耳道口未形成合适的比例;前次手术为避免手术并发症,重要部位解剖暴露不充分,导致隐匿部位的胆脂瘤残留。乳突再根治手术应首选开放术式,轮廓化乳突形成碟形术腔,彻底清理隐匿部位的病变,磨低面神经嵴。  相似文献   
69.
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HES)是一组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增多,并伴有组织损伤的异质性疾病[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其发病率约为0.036/10万,死亡率约为9.3%[2].HES的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症状轻者可无任何异常,重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如皮肤、肺部、胃肠道...  相似文献   
70.
目的 通过颈椎CT影像与内镜下寰、枢椎齿突解剖,为内镜下颅颈交界区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50例颈椎高分辨薄层平扫CT测量评估寰枢椎及其毗邻结构关系,估算齿突切除术安全界。3例新鲜灌注尸头,采用STORZ内镜系统及内镜手术器械,经下颌下入路行内镜下寰枢椎齿突解剖。结果 通过CT测量得出寰椎前弓长度均值等,估算齿突切除安全界面积为(240.9±39.92)mm2,其中男性(248.3±49.64)mm2,女性(233.2±24.54)mm2。经下颌下的内镜入路寰枢椎解剖及齿突切除解剖以一侧下颌角与舌骨连线中点处横行切口,显露下颌下三角区域,内镜下经下颌下三角区暴露二腹肌及舌骨大角,沿咽后间隙逐层钝性分离至椎前间隙,暴露椎前筋膜,去除椎前组织后充分暴露寰椎、枢椎齿突、寰枕关节、寰枢关节、及部分枕骨大孔区。结论 通过CT影像学估算齿突切除的安全界面积,结合内镜下颌下入路解剖暴露寰枢椎齿突,在内镜的明视下进行有效、安全的手术器械操作,提示经内镜下颌下入路切除齿突在实现充分减压的同时又能极大程度降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减少感染的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