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4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5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84篇
内科学   8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322篇
预防医学   135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13篇
  1篇
中国医学   107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摘要:目的 探讨复治肺结核患者耐药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肺结核防治策略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方法 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选择全国22家医疗机构2009-2012年确诊的复治肺结核患者377例,按是 否耐药分为耐药组和敏感组,比较两组在基本情况,首次治疗情况及既往史方面的差异,分析复治肺结核 患者耐药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复治肺结核患者中共148 例耐药患者,耐药率为39.26% (148/377), 经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结核病接触史(χ 2=6.375,犘=0.012);治疗前症状及体征评分(χ 2=11.899,犘= 0.005);既往治疗次数(χ 2=10.209,犘=0.001);既往用药个数(χ 2=3.986,犘=0.046)及既往用药不良 反应(χ 2=4.468,犘=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治疗前症状及体征 评分≥6分和既往治疗>2次是耐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犗犚(95%犆犐)分别为1.894 (1.228~2.922) 和 2.166 (1.074~4.370)。结论 复治肺结核患者耐药率较高,服药不规律及既往治疗次数增多增加了复治 肺结核患者耐药风险。 关键词:肺结核;复治;耐药;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8)09 0641 06  相似文献   
994.
妊娠合并糖尿病巨大儿的超声预测与分娩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艳  李万斌  于杰  毛慧丽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0):2820-2821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胎儿腹围预测巨大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126例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足月单胎产妇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腹围、股骨长的数据,以胎儿腹围的超声测量值评价预测巨大儿的价值。结果:胎儿腹围与新生儿体重的相关性最好(r=0.84),以腹围≥35.0 cm为标准可以预测84.6%的巨大儿。结论:超声测量胎儿腹围能较准确地预测巨大儿。  相似文献   
995.
目的了解某综合性医院医护人员多重耐药菌基本知识掌握情况,为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提供依据。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以科室为单位,选择2014年2月某一天在班职工为调查对象,对全院每一临床科室随机抽查1名医生与护士进行现场提问,针对调查设计栏目表中给出的标准答案评分。结果被抽查的104名医务人员中,医生组平均知晓率为59.62%,护士组平均知晓率为55.77%,医生与护士之间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某院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知识认识不足,基本知识掌握知晓率低,管理部门应当加大人员培训力度,防止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患者在饮水计划的基础上实施清洁间歇导尿,并给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排尿日记、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患者膀胱功能。结果:治疗后排尿日记指标比较,2组每次排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多(P0.05)、膀胱残余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24h尿失禁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观察组24h尿失禁次数、膀胱残余尿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每次排尿量较对照组改善增加(P0.05)。治疗后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2组最大膀胱容积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充盈期逼尿肌压力及逼尿肌漏尿点压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电针配合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具有协同疗效,能提高膀胱排尿功能、降低膀胱输尿管返流风险。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康复模式对老年人衰弱状态、生活质量和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住院的衰弱综合征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8例。干预组在基础康复基础上进行“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系统康复干预,对照组采用基础康复护理。观察、测定并记录两组患者衰弱状态、生活质量和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Fried衰弱表型得分,生活质量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和一般健康3个维度及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表达水平均较干预前差异显著(P<0.05)。干预6个月后,除以上项目,精力、社会功能、情感智能和精神健康4个维度也较干预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精神康复模式能有效改善老年衰弱患者的生存质量,对其康复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分娩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新生儿血糖及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分娩的178例GDM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以分娩前1周内的HbA1c反映GDM孕妇分娩前2~3个月的血糖控制水平,将GDM孕妇分为HbA1c≥6%组(45例)和HbA1c<6%组(133例)。收集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出生后早期血糖值作为结局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偏相关分析法分析孕妇分娩前HbA1c与新生儿初始血糖的线性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分娩前HbA1c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新生儿低血糖和大于胎龄儿(LGA)的发生风险。结果与分娩前HbA1c≥6%组相比,HbA1c<6%组GDM孕妇的新生儿初始血糖更高[分别为(3.5±1.4)和(2.8±1.3)mmol/L,t=2.85,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分娩前HbA1c与新生儿初始血糖呈负相关(r=-0.25,P<0.001);采用Spearman偏相关分析控制混杂因素,该负相关关系仍然存在(r=-0.27,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排除胎龄等因素的影响后,分娩前HbA1c每降低0.1%,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减少24 g(β=24,95%CI 16~33,P<0.001)。将HbA1c以连续变量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GDM孕妇分娩前HbA1c每降低0.1%,其新生儿的低血糖发生风险降低12%(OR=0.88,95%CI 0.82~0.95,P<0.001),LGA的发生风险降低8%(OR=0.92,95%CI 0.87~0.97,P<0.01)。将HbA1c以二分类变量进入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并调整相关混杂因素,与分娩前HbA1c≥6%组的GDM孕妇相比较,分娩前HbA1c<6%组的GDM孕妇,其子代新生儿低血糖(OR=0.23,95%CI 0.09~0.59)及LGA(OR=0.30,95%CI 0.12~0.71)的发生风险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GDM孕妇分娩前HbA1c与新生儿血糖及出生体重相关,良好的血糖控制能显著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及LGA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整合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产科共收治1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将所有产妇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总优良率为100%,对照组产妇的总优良率为90%,观察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具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不仅能够顺利完成各项治疗与操作,还能让产妇感受到细致、贴心、系统的服务,这对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背景:虽然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植入体具有易于缝合、质地柔软和抗压迫等诸多优良性能,但由于血栓形成等原因,使这些材料的应用受限.为了解决前述问题,目前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现有人工血管材料表面修饰与改性上,最终使其达到血管植入的要求.目的:用共价交联的肝素-海藻酸钠水凝胶对小口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进行表面修饰和改性,考察其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设计:观察性实验.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纳米医药与生物传感器实验室.材料:实验所用直径4 mm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为W.L Gore & Associates,Inc.产品,海藻酸钠和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购自美国Sigma公司,肝素购于Calbiochem公司,全氟磺酸和壳聚糖购于美国Aldrich公司.人α-凝血酶和抗凝血酶Ⅲ购于Haematologic Technologies,S-2238购于Chromogenix.方法:实验于2006-05/2007-06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的纳米医药与生物传感器实验室完成.首先用全氟磺酸修饰膨体聚四氟乙烯表面,然后用肝素-海藻酸钠凝胶进行灌注修饰,以乙二胺为交联剂,1-乙基-3-3-二甲基氨丙基碳化二亚胺为引发剂,将多糖分子进行共价交联.用接触角表征了涂层前后人工血管表面亲水性能的变化,扫描电镜表征了材料表面形貌及血小板黏附,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了材料表面的化学结构,然后用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溶血试验以及凝血酶失活试验表征了涂层后人工血管表面的血液相容性.主要观察指标:①接触角.②用扫描电镜表征材料表面形貌及血小板黏附情况.③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④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⑤溶血度.⑥凝血酶失活试验.结果:①修饰后的人工血管,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显示在1 626 cm-1处出现了-CO-NH-基团的峰位.②修饰后人工血管的接触角由(125±1)°降低为(84±2)°.③修饰后的人工血管,具有较长的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较低的溶血度0.065%、较少数量的血小板黏附.④凝血酶失活实验结果显示,凝胶灌注修饰后的人工血管,对凝血酶的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具有血栓形成的性能且稳定性好.结论:肝素-海藻酸钠凝胶修饰的膨体聚四氟乙烯具有良好血液相容性及组织相容性,可应用于小口径人工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