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1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75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遗传性成骨不全临床表现。方法对一家系健在的38例遗传性成骨不全患的临床治疗及死亡的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一家系五代46例(男20例,女26例)患病,年龄1~64岁。b)同时具有2种不同遗传方式(显性38例,隐性8例)。c)46例均有深浅不同蓝色巩膜。d)反复骨折30例。e)进行性耳聋28例(含死亡4例)。f)碱性磷酸酶升高(17例)为本组实验室检查的特殊表现。结论蓝巩膜、反复骨折、进行性耳聋为遗传性成骨不全的特征性表现。治疗主要以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和牵引等及预防骨折和系统康复。  相似文献   
92.
枢椎经椎板螺钉联合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路经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技术治疗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6年12月,采用此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34~73岁,平均42.5岁.Anderson Ⅱ型和Ⅲ型齿突骨折14例,寰椎横韧带断裂1例,先天性游离齿突并寰枢椎不稳2例.均有寰枢椎半脱位或不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活动受限.枢椎经椎板螺钉固定技术以棘突和椎板的交界处椎板头尾方向的中点为进钉点,为避免钉道的相互干扰,第1枚螺钉的进钉点通常选择枢椎椎板的偏头侧,另1枚螺钉的进钉点偏尾侧,用高速磨钻在进钉点磨去少许皮质骨开窗后,用手钻向枢椎对侧椎板钻孔,螺钉方向在直视下与椎板平面并行,并稍向枢椎椎板背侧倾斜,以确保螺钉不穿破椎板腹侧皮质侵犯椎管,宁可穿破枢椎椎板背侧皮质骨.内固定系统均使用颈椎后路Vertex钉棒系统同定.结果 术中无一例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有2例患者在剥离寰椎后弓下缘时,损伤静脉丛,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成功.术后CT示枢椎椎板螺钉位置良好,未见侵犯枢椎椎管和脊髓.随访术后X线片未见明显颈椎不稳、内固定失败及螺钉松动退出.结论 枢椎后路经椎板螺钉技术固定牢固,操作简单,相对安全,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总结微创技术治疗胫骨近段粉碎性骨折的经验。方法 应用微创技术,经皮高尔夫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近段骨折患者64例。结果 64例均获随访,骨折均愈合,无钢板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 微创技术治疗胫骨近段粉碎骨折,可减少手术创伤,提高钢板内固定术的疗效,促进骨折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94.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多见于绝经后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及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身长短缩及驼背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以往,OVCF多以保守治疗为主,但保守治疗引起的并发症和后遗症不容忽视。20世纪90年代,经皮椎体成形术(PVP)  相似文献   
95.
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Centerpiece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患者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44~75岁,平均(57.2±6.7)岁。其中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8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2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5例。以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后复查颈椎X线、CT,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C5节段椎管矢状径,计算椎管扩大率,评价椎管扩大和维持情况及门轴侧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165.5±35.6)min;术中出血量为(325.0±75.1)ml。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7.3±3.8)个月。术前JOA评分为9.3±1.1;术后6个月为14.7±2.1(t=4.12,P<0.05),JOA改善率为(64.5±10.2)%。术后随访X线片及CT示椎管扩大满意,门轴侧均骨性愈合,均未见椎板塌陷和再关门现象,术前C5节段椎管矢状径为(9.0±1.5)mm,术后6个月为(14.3±2.0)mm(t=7.61,P<0.05),椎管扩大率为(67.6±11.8)%。结论: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应用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是安全有效的,在抬起椎板获得即刻稳定的同时,可以恢复椎管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96.
目的:测量成人下颈椎棘突椎板的解剖学参数,探讨下颈椎棘突椎板固定的可行性。方法:取20具C3-C7尸体标本,仔细解剖以清楚地暴露椎板和棘突。分别采用手工和CT测量椎板高度、厚度;以棘突和椎板的交界处进钉,对侧椎板中上端背侧出钉,通过CT重建测量螺钉进钉角度、钉道长度及钉尖与椎动脉、脊髓的距离;随机抽取100例正常成年人下颈椎CT图像测量下颈椎棘突根部中缘宽度、棘突椎板交界处椎板中缘厚度,分析置钉可行性。结果:所有螺钉均成功置入,未发现螺钉侵犯椎管、横突孔。下颈椎标本各节段椎板高度、厚度的手工测量值与CT测量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建CT测量C3-C7节段椎板高度、厚度逐渐增大,分别为(12.4±1.2)~(13.7±1.3)mm和(4.5±0.9)~(5.4±1.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钉道长度呈增大趋势(13.7±1.2)~(15.8±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钉尖与椎动脉、脊髓的距离分别为(20.1±2.7)~(25.8±2.9)mm和(4.1±1.8)~(5.0±1.2)mm;横断面的前倾角度为(73.0±9.9)°~(85.3±1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正常成年人下颈椎CT图像测量棘突根部宽度及椎板中缘厚度最小值均为C4,分别为(8.5±1.1)mm和(4.3±0.5)mm,最大值均为C7,分别为(14.5±2.0)mm和(6.0±1.1)mm。结论:下颈椎棘突椎板螺钉固定技术具有解剖学可行性,棘突椎板螺钉内固定存在一个安全、稳定的进钉区间。  相似文献   
97.
颈椎前路术后早期硬膜外血肿形成的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术后早期硬膜外血肿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2005年6月至2011年12月,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1 452例,术后发生硬膜外血肿5例,男4例,女1例;年龄33~55岁,平均46.4岁;脊髓型颈椎病3例,脊髓型颈椎病伴C6椎体血管瘤1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例.回顾分析5例硬膜外血肿出现的时间、临床表现、症状持续时间及手术处理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5例患者均出现在术后24 h内,平均症状持续时间4 h(2~7 h),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脊髓功能损害,均行急诊手术处理,术后患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地恢复,1例患者在第1次血肿清除术后5h再次出现血肿压迫而行第2次血肿清除术;术后平均随访13.8个月(6~18个月),至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均恢复良好,无硬膜外血肿复发.结论:颈椎前路术后24 h内,特别是术后6~8 h,是硬膜外血肿发生的高峰,应严密监测患者神经功能变化;早期出现的进行性加重的脊髓功能损害是硬膜外血肿的主要临床表现;MRI检查可以明确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并可以精确定位血肿位置和范围,有助于硬膜外血肿的有效清除.硬膜外血肿一旦确诊必须第一时间行手术治疗,如果处理及时患者脊髓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98.
目的:比较经伤椎固定与经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段单节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48例胸腰段单节段爆裂骨折患者(均为A3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4例采用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A组),24例采用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椎体植骨(B组)。A组中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44.0±7.4)岁(34—56岁);B组中男13例,女11例,平均年龄(42.5±7.1)岁(31-54岁)。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相关影像学参数及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部位、手术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A组少于B组。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椎体高度、后凸角均明显恢复;术后3个月与术后即刻比较,A组椎体高度、后凸角无明显丢失,但B组椎体高度、后凸角有明显丢失;术后1年与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椎体高度、后凸角无进一步丢失。A组手术失败率小于B组。结论:对胸腰段单一爆裂骨折,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手术时间少,比经伤椎植骨更有利于维持术后伤椎高度和矢状位排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
【摘要】 目的:测试自主设计的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的有效性。方法:根据寰枢椎的解剖特征及常规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设计符合寰枢椎运动方式的新型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并测试其有效性。将8具成人枕颈标本(C0~C4)依次按完整状态组(A组)、寰枢椎不稳状态组(B组)、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状态组(C组)及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状态组(D组)的顺序进行测试。在三维运动试验机(KD-101)上测试4组模型的颈椎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所有标本测试时施加1.50N·M力偶矩按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的顺序进行,取其均值,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B组与A组在屈伸状态、侧屈状态和轴向旋转状态的ROM分别相差41%、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在屈伸、侧屈和轴向旋转状态的ROM分别相差8%、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ROM与B组比较分别相差46%、5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组固定后在屈伸、侧屈、轴向旋转状态的ROM与A组分别相差35%、4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B组分别相差62%、7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C组分别相差30%、4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能够有效地限制寰枢椎的不稳,同时又能保留寰枢椎一定的屈伸、侧屈和旋转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0.
AO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AO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 ing com press ion p late,LCP)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其中A 2 2例,A 3 13例,C 1 2例,C 2 22例,C 3 1例。结果40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3.5个月(6~24个月)。全部病例均获得临床愈合。根据G arland and W erley标准评价,优25例,良12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达92%。结论AO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