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诊治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所致胃穿孔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总结分析我院近年收治本症患儿的临床及相关资料。结果:患儿在生后1-4d发病。 临床表现有拒奶、器闹、腹胀、呕吐及呼吸困难。腹部立位X线平片均显示膈下有大量游离气体,无明显胃泡显影。本组胃壁肌层缺损面积为7.5-56.0cm^2,平均31.75cm^2。结论:①胚胎较早期出现持续、慢性缺氧的新生儿有可能存在胃壁肌层缺损。②生后早期出现不能解释原因的胃泡胀气、内容物滞留的患儿要警惕本症的可能性。③疑为本症者行腹部立位X线平片及B超协助诊断,发现气腹即有手术指征。④注意前驱症状,尽快明确诊断、积极手术治疗、加强抗感染、抗休克和支持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2.
彩超在诊断肠旋转不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是严重的急腹症,需要及时诊断及早手术。文献报道彩超检查肠系膜上静脉(SMV)与肠系膜上动脉(SMA),依据它们的位置变化及有无“漩涡征”(whirlpool sign)可以确诊,为了证实彩超检查对肠旋转不良患儿的诊断价值而进行了病例观察。方法 对19例肠旋转不良术后的患儿进行回顾性B超检查;自1997-200年8月对12例因呕吐胆汁样液的≤2个月婴儿进行了术前的彩超检查,确定SMV珠关系。部分病例同时作了消化道造影。结果 19例回顾性检查中15例SMV与SMA关系异常;前瞻性术前彩超检查组10例SMV与SMA关系异常,其中8例有“漩涡征”。结论 彩超检查能够快速、无比较准确的诊断肠旋转不良及其合并的中肠扭转。  相似文献   
33.
超声诊断小儿肠旋转不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彩色及二维超声诊断小儿肠旋转不良及肠扭转的可能性。方法 28例肠旋转不良患儿,9例为前瞻性探测(7例手术证实),19例为肠旋转不良术后随访。结果 7例肠旋转不良术前超声显示:6例肠幕 血管关系异常,诊断为肠旋转不良,其中5例超声发现“漩涡征”诊断合并肠扭转(手术证实6例合并肠扭转)。2例超声发现肠系膜上血管关系异常,后经消化道造影证实肠旋转不良(未手术)。超声随访19例肠旋转不良术后患儿  相似文献   
34.
心理社会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理社会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8年4月在哈尔滨普宁医院参加康复训练的门诊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抽样的研究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与药物维持加综合干预组各50例。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第3、6、12个月末分别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在疗程第3月,干预组在社会兴趣、个人卫生、总积极因素和病情总估计均好于对照组(均P〈0.05);从第6月开始直至疗程结束,除抑郁因子分组,总消极因素及其相关因子(激动、精神病表现和退缩)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心理、社会干预措施的介入,有利于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精神症状的早日缓解,从而提示综合干预措施其疗效就是优于单一服药。  相似文献   
35.
腹腔镜手术治疗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合并腹股沟斜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同时探查双侧内环口,若合并腹股沟斜疝则同时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经验。方法腹腔镜下先行幽门环肌切开术,然后腹腔镜转向盆腔探查双侧内环口,若未闭合(直径≥0.3 cm)则行疝囊高位缝扎术。结果86例中合并腹股沟斜疝32例(37.2%),其中单侧13例,双侧19例。手术时间较单纯行幽门环肌切开术增加5~20 min,平均15 min。均于术后6 h开始喂养,术后2~6 d,平均3.5 d出院。86例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3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同时行疝囊高位结扎术避免了二次行嵌顿疝复位或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可能性,同时因疝囊小,没有因疝内容反复进出或嵌顿形成的瘢痕而易于操作,较传统手术更不易损伤精索。  相似文献   
36.
先天性巨结肠术后随访与排便功能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访经改良Duhamel术式治疗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38例,排便功能临床评分为:优6%、良29%、较差8%,疗效满意,上述结果与直肠肛管测压、钡灌肠检查基本呈正相关关系。巨结肠术后个体排便控制能力,可能由耻骨直肠肌或肌门括约肌的其中这一发挥更大作用。适当提高直肠后壁切开位置,可望改善术后排便次增多与污便倾向。  相似文献   
37.
精索静脉曲张较为多见而输精管静脉曲张少见。我院近期诊治1例输精管静脉曲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手术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Pen^~a医生设计的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型术(Posterior Sagittal Anorectoplasty,PSARP)进一步改善了中高位直肠肛门畸形的治疗效果。其不仅在解剖学上提出与控制排便相关的肌肉复合体的概念,在手术设计原理上提出以“复原”(Restorative Surgery)  相似文献   
39.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马继东 《中国医刊》2003,38(10):31-33
腹股沟斜疝为小儿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 ,诊断治疗原则与成人有很大不同 ,手术方法与操作技术也有独到之处。本文就小儿腹股沟斜疝的诊断、治疗及有关问题进行讨论。胚胎早期 ,腹膜在腹股沟内环处向外突起 ,形成腹膜鞘状突。正常情况下鞘状突包裹大部分睾丸并在睾丸引带的牵引下随睾丸下降 ,最终到达阴囊底。小儿出生后鞘状突逐渐萎缩、闭塞。如此过程发生障碍 ,鞘状突管将保持开放状态 ,一旦有腹腔脏器进入 ,就形成了腹股沟斜疝。本症可在任何年龄发病 ,尤以婴幼儿期多发。男孩右侧睾丸下降较晚 ,故右侧多于左侧 ,少数为双侧。女孩鞘状突未…  相似文献   
40.
包皮环扎切除法治疗小儿包茎及包皮过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近年采用包皮环扎切除方法治疗小儿包茎及包皮过长,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