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目的研究青春型双歧杆菌对过敏性哮喘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表达CD86和HLA-DR及其分泌IL-1βI、L-6I、L-10、IL-12、IL-23和IFN-γ的影响。方法从15名过敏性哮喘儿童和15名非哮喘儿童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生成未成熟DC,分别加入青春型双歧杆菌或脂多糖(LPS)后继续培养DC 2天,①每天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DC形态;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DC表面CD86和HLA-DR的分子表达;③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1βI、L-6I、L-10、IL-12I、L-23和IFN-γ的水平。结果①DC经双歧杆菌和LPS分组处理后第2天,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双歧杆菌组和LPS组的DC突起均较空白组明显,具有突起的细胞数量较空白组增多,而双歧杆菌组与LPS组比较,LPS组有突起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提示DC过度生长。②双歧杆菌刺激后,哮喘儿童DC表面CD86表达明显增高,HLA-DR表达无明显变化,非哮喘儿童CD86和HLA-DR表达均无明显变化;LPS刺激可明显增加哮喘儿童和非哮喘儿童CD86和HLA-DR的表达。③双歧杆菌刺激哮喘儿童DC分泌IL-12、IFN-γI、L-1β及IL-6水平增高,刺激非哮喘儿童DC分泌IL-12I、L-10I、L-1β及IL-23水平增高。结论①过敏性哮喘儿童DC表面CD86的表达可能存在缺陷,双歧杆菌能适度上调其表达,在DC的成熟过程中可能起调节作用。②双歧杆菌能刺激过敏性哮喘儿童DC分泌IL-12和IFN-γ,从而改变Th2优势分化,纠正Th1/Th2失衡。③过敏性哮喘儿童DC分泌IL-10可能存在缺陷,从而影响免疫耐受的形成。④双歧杆菌可能通过刺激哮喘儿童DC分泌IL-1β及IL-6增高,达到促进Th17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CT)与小儿呼吸道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3 000例,从中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出213例沙眼衣原体标本为观察组,同期选取160例健康患儿为对照组,分析不同病种、不同季节、不同年龄呼吸道疾病中CT检出率。结果:观察组CT检出率为7.1%(213/3 000),而对照组检出率为1.25%(2/16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不同病种间,观察组患儿以急性支气管肺炎CT检出率最高,为89.2%,其次为支气管炎6.10%;在CT感染患儿中,≤3个月患儿所占比率显著高于3个月患儿(P0.05);冬春季发病率为60.09%,夏秋季发病率为39.91%,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红霉素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低于青霉素组(P0.05)。结论:CT感染是引起≤3个月的婴幼儿肺炎主要病原体之一,冬春季节更易发生CT感染,临床治疗采取红霉素治疗,效果满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总结细菌感染致坏死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6例影像学诊断符合坏死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病原学、治疗及预后。 结果 男9例, 女7例, 年龄4个月至6岁[平均(1.7±1. 5)岁], 15例既往健康。16例均咳嗽、有痰、发热, 体温(39.4±0.5)℃, 热程6~31(16.4±8.0) d, 治疗1~21(9.1±5.1) d后热退。住院时间11~53(21.4±11.2) d。WBC <5×109/L 者3例,(5~12)× 109/L者3例,>12×109/L者10例,平均(30.20±12.3)×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73±0.12。16例CRP增高,33.3~231.0(115.1±73.3 ) mg/L。病程3~18(11.4±4.0) d时胸部X线平片或CT可发现肺部囊性病灶。右肺叶受累多见,均未见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或血培养明确病原7例,肺炎链球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3例(其中1例肺炎支原体抗体1∶1280);其中3例与痰培养病原一致。13例使用万古霉素和(或)亚胺培南治疗;5例加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素。9例行胸腔闭式引流,其中1例行胸腔脓肿切开引流术及纤维板剥离术;均未行肺叶切除术。所有病例出院后6个月内随访X线平片或CT,提示肺部病灶大部分吸收或基本吸收。结论 儿童坏死性肺炎热程及病程长、血象高、影像学表现较重,但及时抗感染治疗远期预后较好。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较为常见的病原,铜绿假单胞菌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儿童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BB)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4月经支气管镜检查确诊的PBB患儿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31例PBB患儿,男18例、女13例,其中年龄6岁28例;均为湿性咳嗽,在夜间、晨起及活动后明显;伴有喘息17例、肺部痰鸣音16例;病程中位时长2个月;外周血白细胞正常18例、稍高13例;C-反应蛋白正常28例;查胸部X线平片,正常或肺纹理增多16例;24例查肺部CT示气管或支气管狭窄改变5例。31例均行气管镜检查,可见气管内膜分泌物附着,4例气管软化,无气道狭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示中性粒细胞比例中位数80%;细菌培养阳性17例,其中肺炎链球菌6例、副流感嗜血杆菌6例、卡他莫拉菌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流感嗜血杆菌1例,其中1例为混合感染。抗生素治疗2~4周23例,4周8例。23例痊愈,其中停药后复发8例;另8例抗生素治疗不能彻底痊愈,其中7例后续治疗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合并症后痊愈,1例原因不明。结论儿童PBB多见于6岁以下,表现为慢性湿咳,可伴喘息、痰鸣音,需气管镜检查确诊。抗生素治疗有效,病程2~4周以上,但易复发;抗生素治疗无效时,注意合并症。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观察Orem自理理论中部分补偿和支持教育系统理论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49例经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其围手术期通过确定其自理缺陷,提供气管推移训练、体位护理、口腔护理、排便护理等生活自理方法,恢复期提供功能锻炼指导、运动指导和出院指导等辅助教育理论。结果: 49例患者术后JOA评分明显提高,神经功能改善显著(P < 0.01),护理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Orem自理理论和教育理论支持临床护理,可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增加自信心,促使疾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诊断全身和局部细菌感染的价值。方法 检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病史系统中感染性疾病患儿的资料,分为全身细菌感染组(血培养阳性的严重脓毒症和败血症),局部细菌感染组(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泌尿系感染及化脓性骨关节炎),病毒感染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手足口病)。比较各组PCT、CRP水平和阳性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PCT和CRP对全身和局部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148例患儿进入分析,全身细菌感染组19例,局部细菌感染组55例,病毒感染组74例。①CRP水平(mg·L-1)、PCT水平(μg·L-1)和PCT阳性率局部细菌感染组低于全身细菌感染组(CRP:21.35 vs 76.0,P=0.001;PCT:0.10 vs 28.09, 32.7% vs 100%,P均<0.001);CRP水平和阳性率局部细菌感染组高于病毒感染组(21.35 vs 4.0, 73.1% vs 27.0%, P均<0.001), PCT水平和阳性率局部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WB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BC阳性率全身细菌感染组高于病毒感染组(84.5% vs 54.0%,P=0.017),局部细菌感染组与全身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PCT水平和阳性率局部细菌感染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显著高于不合并SIRS者(0.40 vs 0.08,P=0.002;60.0% vs 17.1%, P=0.001),CRP水平和阳性率无显著差异。③PCT和CRP诊断全身细菌感染的ROC AUC分别为0.99和0.84;诊断局部细菌感染的ROC AUC分别为0.54和0.78。结论 PCT是识别全身细菌感染和监测局部细菌感染进展而合并SIRS的敏感指标。鉴别局部细菌感染时,CRP较PCT敏感。  相似文献   
88.
马红玲  黄茜 《全科护理》2009,7(35):3229-3230
回顾分析我科2007年1月2008年12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s)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VVRs主要发生在拔出鞘管和压迫止血时,精神紧张、疼痛刺激和血容量不足是VVRs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多项护理措施及静脉注射阿托品、多巴胺等,所有病人症状于5min~10min缓解,生命体征于30min内恢复正常,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9.
回顾分析我科2007年1月-2008年12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s)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 VVRs主要发生在拔出鞘管和压迫止血时,精神紧张、疼痛刺激和血容量不足是VVRs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多项护理措施及静脉注射阿托品、多巴胺等,所有病人症状于5 min~10 min缓解,生命体征于30 min内恢复正常,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0.
马红玲 《蚌埠医药》1995,13(4):28-29
本文就麻醉恢复室全麻术后病人监护的问题,阐述了麻醉恢复室护士所必须掌握的几个要领,以促进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