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87篇
内科学   7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75篇
预防医学   61篇
药学   37篇
  2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4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91.
目的:观察石榴鞣花多酚对糖尿病小鼠胰岛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石榴鞣花多酚低、高剂量组,格列本脲组;另取正常小鼠做空白对照。灌胃给药30 d,测量体重和空腹血糖,进行糖耐量实验,取胰脏制备HE和免疫组化切片,观察胰脏病理组织学变化及胰岛素转录因子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1(PDX-1)的表达。结果: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石榴鞣花多酚组小鼠体重增加,糖耐量改善,空腹血糖降低明显,胰岛面积增加,PDX-1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石榴鞣花多酚具有一定改善糖尿病小鼠胰岛功能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胰脏PDX-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ALC1(amplified in liver cancer 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总生存率关系,检测过表达ALC1基因对食管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45例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ALC1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食管鳞癌患者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远处淋巴结转移关系及总生存率关系;采用MTT法、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及细胞划痕实验等观察高表达ALC1基因在食管癌细胞中的增殖、侵袭及迁移作用。  结果  ALC1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1.6% vs. 21.2%,P < 0.05);ALC1的高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 < 0.05)。ALC1高表达的食管鳞癌患者总生存率低。ALC1基因能够促进KYSE30食管癌细胞过度增殖、侵袭和迁移。  结论  ALC1表达升高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导致总生存率下降,高表达的ALC1基因增强KYSE30食管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检测ALC1可能为食管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3.
【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主动脉疾病个体化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3例复杂主动脉病变,包括病变邻近主动脉弓远端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病例1),病变累及升主动脉但原发破口位于降主动脉的逆撕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例2)和解剖迂曲的肾动脉下型腹主动脉瘤(病例3)。通过3D打印模型制定个体化腔内治疗方案。结果:根据3D打印模型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病例1行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开窗,病例2行单纯腔内修复,病例3行腔内隔绝术;3例患者术中造影均显示无内漏,开窗血管血流通畅,无支架移位、截瘫、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年,3例均无内漏,假腔或瘤体血栓机化,无主动脉相关事件发生。结论:3D打印技术有助于复杂主动脉疾病最优化、个体化腔内治疗方案的制定,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94.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没有PCI术后心绞痛的说法,根据临床上患者PCI治疗后出现的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和发病特点,我们可将其归类于传统医学中的"胸痹"、"心痛"。"胸痹"之名,最早见于《内经》,汉代张仲景于《金匮要略》提出胸痹心痛的概念和病机,为其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金匮要略》中归纳病机为"阳微阴弦"~([1])。《灵枢·本藏》曰:"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吼痹、逆气。"《灵枢·五邪》曰:"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是眩仆。"《杂病广要·身体类·胸痹心痛》曰:"胸痹、心痛,其病如二而一,均是为膈间疼痛之称。胸痹轻者仅胸中气塞,心痛重者为真心痛。"均是对胸痹心痛的论述,二者常相兼出现,故往往合称"胸痹心痛"。其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甚至胸痛彻背,喘息、气短等。  相似文献   
95.
临床资料 患者,女。69岁,主因头晕、恶心约3个月,于2007年12月入院。查体:BP180/100mmHg神清,肥胖,卧位。颈静脉充盈,心肺腹检查阴性。神经系统:不能站立。共济实验阴性。无眼震。跟膝胫实验阴性。身高1.60m,体重100kg。经心电图,头颅磁共振,化验检查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冠心病,心肌梗死,泵衰竭3级,高血压三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肥胖症。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究血清瘦素、艾帕素(Apelin)、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Vaspin)水平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病人介入治疗后复发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西安市第九医院收治的因ASO行介入治疗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39例和无复发组8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病人术前血清瘦素、艾帕素、Vaspin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SO病人介入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瘦素、艾帕素、Vaspin水平对ASO病人介入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复发组合并糖尿病比例、完全闭塞病变比例、单纯行球囊扩张术比例、血管病变长度显著高于无复发组(P<0.05);复发组术前血清瘦素(9.48±2.03)μg/L水平显著高于无复发组(5.01±1.54)μg/L,血清艾帕素(1.19±0.34)μg/L、Vaspin(0.31±0.17)μg/L水平显著低于无复发组(1.76±0.62)μg/L、(0.43±0.12)μg/L(P<0.05)。与未合并糖尿病、血管病变长...  相似文献   
97.
目的 观察显微外科技术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交腿带蒂皮瓣修复术,观察组则采用显微外科游离移植瓣修复方案,比较两组修复效果及手术一般指标.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9.3±4.1)d,治疗费用为(1.5±0.3)万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瓣存活率、感觉及两点辨别觉恢复率分别为96.7%、86.7%、90.0%,感染率为3.3%,皮瓣外形恢复满意率为8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联合游离移植修复术,治疗效果好,患者皮瓣外形、感觉及功能恢复好,感染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8.
日本血吸虫线粒体相关蛋白的基因克隆及特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探索血吸虫病疫苗的新路径,对日本血吸虫线粒体相关蛋白的基因克隆及特性鉴定.方法分析本室筛选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获得的一cDNA片段(Sj338/24)的开读框序列,在其上下游分别设计引物A和B,并以该cDNA片段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后将该片段重组于pGEM-T中并进行DNA测序鉴定及检索.再经酶切后将该基因片段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6P-1,并进行蛋白表达、纯化及抗原性鉴定.结果该目的基因PCR产物全长共487bp,其开读框由459bp组成,编码1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Sj338克隆基因与人及褐鼠的线粒体外膜蛋白的部分编码基因较高度同源.重组质料pPEX-6P-1/Sj338能高效融合表达,融合蛋白的分子量为43kDa.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蛋白rSj338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Sj338可能为日本血吸虫线粒体相关蛋白的基因,重组蛋白有望成为新的疫苗侯选分子.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PBL联合CBL教学法在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3—6月在本科室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80名学员,随机分为两组,各40名.其中对照组采用PBL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PBL联合CBL教学方法授课.带教结束后,采用DOPS评分、Mini-CEX评分、技能操作和学员满意度调查问卷...  相似文献   
100.
目的:HPLC法测定破血石(其其日甘-24)中栀子含量。方法:以C18柱(250×4.6mm,5μm),乙腈-水-甲醇(12:88:1),检测波长为2381mm,流速为1mL·min^-1,柱温为40℃。结果:结果栀子苷在0.1993μg-1.1960μg(R^2=0.9997)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含量为1.450mg·g^-1,RSD为0.773%。结论:本法可作为破血石(其其日甘-24)中栀子含量测定的一种准确、灵敏、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