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目的 观察国产盐酸格雷司琼(商品名:枢星)预防给药对介入治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 对40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采用随机自身对照,分为A、B两组,A组第1次介入治疗用国产盐酸格雷司琼,第2次介入治疗用甲氧氯普胺;B组第1次介入治疗用甲氧氯普胺,第2次介入治疗用国产盐酸格雷司琼,观察介入治疗后第1、2天患者恶心、呕吐的情况。比较国产盐酸格雷司琼与甲氧氯普胺的疗效。结果 国产盐酸格雷司琼的止吐完全缓解率(CR)和有效率(CR+PR)分别为82.5 %和97.5 %,明显高于甲氧氯普胺(15.0 %和67.5 %)(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国产盐酸格雷司琼安全、高效,是一种预防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恶心、呕吐反应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32.
肝癌高聚焦超声治疗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肝癌恶性度高 ,生长迅速 ,发现时多已属中晚期 ,易发生转移 ,传统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 ,介入治疗及化疗 ,治疗效果差。我们应用新引进的高强度聚焦超声 (high -intensityfo cusedultrasound ,HIFU)治疗肝癌 19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前路手术治疗颈椎严重后纵韧带骨化症过程中,预防和处理脑脊液漏(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CSFL)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行前路手术治疗的47例颈椎严重后纵韧带骨化症(骨化厚度 >5 mm,椎管狭窄率 >50%)患者资料,其中15例患者术中出现硬膜缺损,男11例,女4例;年龄40~68岁,平均55.6岁。术前认真分析CT影像,行针对性的减压准备;术中应用直接切除、间接漂浮等技巧减少硬膜损伤,采用缝线修补、肌肉覆盖等方法处理硬膜缺损;术后给予卧床、引流等措施治疗CSFL。结果 术后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4.8个月。10例患者伤口愈合,术后未发生CSFL;5例患者确诊出现CSFL,其中4例经加压包扎、引流等治疗4~6 d后脑脊液漏出停止;1例形成脑脊液囊肿,经反复穿刺后3周内囊肿消失。所有患者伤口均完全愈合,无一例发生椎管内及颅内感染、气道阻塞等并发症,且无一例行二次修补或转流手术,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颈前路手术治疗严重后纵韧带骨化过程中,术前分析CT片并行充分减压准备,术中避免硬膜损伤及有效修补缺损,术后给予卧床、引流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和处理CSFL。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胃灵合剂联合瑞巴派特片治疗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176例胃溃疡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88例)和治疗组(8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瑞巴派特片,1片/次,3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胃灵合剂,20 mL/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前列腺素E2(PGE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后6、12个月胃溃疡复发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36%、96.5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VEGF、PGE2水平均显著升高,MMP-9血清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血清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6、12个月胃溃疡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灵合剂联合瑞巴派特片治疗胃溃疡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5.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超声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普通超声探头经腹横切诊断L4,5椎间盘突出症45例。结果中央型突出16例;旁侧型突出(或叫边缘型突出)29例,其中左后突出19例,右后突出10例。正作者单位:266200山东省即墨市中医院(王林青),即墨市灵山中心卫生院(马清华)常腰椎间盘是...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乳腺癌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高危因素实施个体化护理,为乳腺癌的早诊早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7月在山东省肿瘤医院住院的女性乳腺癌患者200例以及与患者无血缘关系的健康女性且具有5年以上的共同生活经历的200例,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从护理层面对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法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流产次数、避孕方式、生产方式、月经是否规律、文化程度,性格特点及睡眠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乳腺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避孕环避孕(OR=3.272,95% CI=2.191~4.885)、文化程度低(OR=2.953,95%CI=2.146~4.065)、性格悲观(OR=1.835,95%CI=1.229~2.741)、睡眠时间少(OR=1.661,95%CI=1.341~2.057)。结论避孕环避孕、文化程度低、性格悲观、睡眠时间少可增加乳腺癌发病的危险性,对于高危乳腺癌患者护理过程中除常规护理外,更应该加强患者的个体化护理,正确引导病患。  相似文献   
37.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病理现象,表现为颈椎后纵韧带内异位骨的形成,骨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会造成严重脊髓损害,并且短时间内会出现四肢瘫痪。我科自2008年9月~2010年9月采用一期前后联合手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30例,效果良好,通过对这些病人的护理,我们认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充分术前评估,严密观察术后病情变化,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加之及时康复指导是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病人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心房颤动大鼠外周血金属基质蛋白酶(MMP-2/TIMP-2)和心房肌组织L型钙通道a1c亚单位(LTCCa1c)作用的影响,揭示直接的分子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丹参酮ⅡA治疗组和维拉帕米干预组。采用乙酰胆碱一氯化钙药物经尾静脉注射法构建房颤大鼠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血清MMP-2/TIMP-2表达变化;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心房肌组织LTCCa1c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外周血MMP-2水平明显增高、TIMP-2水平明显下降,LTCCa1c蛋白表达水平减低,两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与模型组相比,丹参酮ⅡA治疗组及维拉帕米干预组均降低MMP-2水平,升高TIMP-2水平,明显改善房颤大鼠心房肌组织LTCC蛋白表达水平减低状态(P<0.05)。结论:丹参酮ⅡA能够明显干预MMP-2/TIMP-2及LTCCa1c蛋白表达,显示可能通过多靶点作用,改善房颤大鼠心房肌组织重构过程的损伤程度,从而治疗房颤。  相似文献   
40.
目的:评价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颤动在PBMV术后控制心律和心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PBMV术后的患者347例为观察对象,分为控制心律组164例,其中男68例,女96例,年龄17~58岁,平均37.7±9.8岁,房颤病史6个月~11年,平均5.9±3.7年,直流电转复心律,采用100~300J,平均158.6±36.8J的能量,应用口服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率组183例,其中男72例,女111例,年龄18~64岁,平均39.2±11.3岁,房颤病史6个月-12年,平均6.2±3.9年,应用口服地高辛,β-阻滞剂或钙拮抗剂控制心率,华法令持续抗凝。观察两组间再住院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别。结果:心律控制组有56例病人在随访期间再住院1~2次,平均1.2±0.4次,再住院率为34.1%,有1例死亡,8例出现脑栓塞,不良事件发生5.5%,口服胺腆酮未出现药物毒副反应。心率控制组有108例再次住院,住院次数1~3次,平均1.6±0.9次,再住院率为59.0%,有2例死亡,28例出现脑栓塞,3例出现下肢栓塞,1例出现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不良事件发生率18.6%,服药期间有67例出现轻度的出血症状,二组在再住院率方面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不良事件发生率二者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在PBMV术后控制心律比控制心率在病人再住院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具有明显优越性,更好地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