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1.
目的:分析根治性外科手术对早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探讨术后并发症与食管癌复发、转移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24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情况。患者均采用经左侧开胸,胸内或颈部机械吻合术的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其术后不良反应、并发症及1、3、5年生存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手术切除率100.00%。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2例(5.00%),心率失常1例(0.42%),胃排空障碍2例(0.83%),胸腔内出血1例(0.42%),喉返神经损伤2例(0.83%),吻合口瘘1例(0.42%)。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240/240)、97.92%(235/240)、95.83%(230/240)。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结论早期食管癌通过及时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效果良好,并发症较少,能够获得很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利用双源CT定量容积成像技术预测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改变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行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叶或全肺切除的肺癌患者233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性121例,女性112例,平均年龄(53±16)岁.术前进行常规肺功能检查;同时利用双源CT行深吸气末及深呼气末双时相扫描,分别测量患者的各肺叶、单侧肺及全肺的肺容积、像素指数分布直方图、肺密度值.术后3个月复查肺功能.最后比较CT容积扫描测得的肺容积值与患者术前肺功能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比较根据CT容积值预测的术后肺功能指标与患者术后实测肺功能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CT容积扫描平卧位肺野上部密度为-(870 ±22) HU,下部密度为-(767±16)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P<0.01);右上、右中、右下、左上、左下肺叶,右全及左全肺占双肺容积比例分别为20.5%、10.3%、23.1%、24.6%、21.5%、53.9%、46.1%.CT容积扫描所得数据与患者手术前常规肺功能指标肺总量、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残气量、FEV1/FVC之间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为0.92、0.76、0.70、0.85、0.53(t=3.14、3.05、2.86、3.09、2.68,均P<0.01),与术后实测指标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68、0.75、0.81、-0.64(t=3.10、2.85、3.05、3.02、2.79;均P<0.01).结论 利用双源CT定量容积成像技术对患者的术后肺功能改变进行预测是可行的,可精确评估待切除部位对术后肺功能影响并对术后肺功能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开展佛子岭水库水质生态学监测。方法于2009年1—12月,对佛子岭水库进行水质理化监测的同时,进行浮游生物群落的生态调查。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H)和综合污染指数(K)评价水质。结果共检出浮游藻类8门221种,以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为主;检出浮游动物83种,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水库浮游生物数量为10.45×104~123.34×104个/L,H值为2.22~3.37,K值为0.56~0.73,藻类叶绿素a含量为2.40~2.74 mg/m3。结论佛子岭水库受到轻-中度污染,水质等级为II类,属中营养型水体。  相似文献   
25.
普胸外科术后血胸的手术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普胸外科术后血胸的手术处理情况,分析术后血胸原因,探讨再次开胸的时机、方法 以及预防出现术后血胸对策.方法 对我院近年来普胸外科术后血胸并行再次开胸止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31例患者,行32例次再次开胸手术,其中急诊开胸29例次.再次开胸止血后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其中死亡1例.结论 掌握术后血胸再次开胸止血的指征和时机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严密止血是预防术后血胸的最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短期内行开胸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冠脉支架植入术后3周内试行开胸手术患者16例,其中肺癌10例(A组)、食管癌6例(C组)。与未合并心脏疾病行开胸手术的30例肺癌患者(B组)、30例食管癌患者(D组)比较开胸术后的并发症及临床数据。结果16位患者CSI手术成功率为100%,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0~100降至〈5%。A组的平均开胸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与B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的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均大于B组(均P〈0.01)。C组的平均开胸手术时间与D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C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及拔管时间均明显多于D组(均P〈0.01),且C组中有两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在合理应用抗凝药物、做好围手术期准备工作的前提下,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短期内行肺叶切除术是可行安全的,但行食管癌根治术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伴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术前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手术决策的价值及声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拟行肺癌根治术、术前超声检查提示颈部淋巴结肿大诊断为恶性并建议穿刺活检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4例,分析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与肺部原发灶比较的恶性率;同时比较超声检查显示的淋巴结大小、血流丰富程度、皮髓质间界限清晰程度、有无淋巴门结构和病理良恶性之间的关系。结果经淋巴结穿刺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结恶性率为81.2%,其中转移性腺癌30例,鳞癌18例,淋巴瘤4例,炎性增生12例;癌性淋巴结平均直径(2.1±0.6)cm,血流信号丰富率为57%,皮髓质界限不清占43%,无淋巴门结构61%,癌性与炎性淋巴结在这4个方面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俨〈0.01)。结论术前颈部及锁骨上超声检查对明确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对患者术前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8.
背景:经过对目前国内外可降解材料支架研究的充分调研,以及在镍钛记忆合金支架设计、制作、实验和临床应用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自膨式左旋聚乳酸可降解覆膜气管内支架的研究。目的:自行制作左旋聚乳酸复合羟基磷灰石生物可降解材料气管内支架,测试其机械力学、生物相容性及降解性能。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支架模型,应用相对分子质量150000的左旋聚乳酸和羟基磷灰石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研制直径分别为20,21,22,23,24,25,26 mm的可降解气管内支架,采用万能实验机检测其力学性能。将研制的可降解气管内支架以合适的尺寸置入杂种犬气管狭窄模型,置入后4,8,12,16周观察支架黏均分子质量及质量变化,同时检测可降解气管内支架体外降解黏均分子质量及质量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复合材料可降解气管内支架的平均径向支撑力为7.8 kPa,支架表面覆盖率小于20%,支架扩张率≥4%,支架纵向缩短率≤9%,已达到气管内可降解支架的力学要求。支架置入后4-16周组织病理学观察未见明显炎症反应。支架体内降解解组不同时间点的黏均分质量下降程度及质量损失率高于体外降解组(P均<0.05)。表明左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支架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及可降解性。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应用混合现实技术辅助肺小结节精准定位的可行性。 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胸外科的肺部小结节患者1例,术前检查完善,无绝对手术禁忌,拟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术前利用患者平卧位胸部CT对患者体表及靶病变进行三维重建,拟定辅助线,使用hookwire定位针对靶病变进行穿刺定位,利用术中CT进一步验证定位的准确性,进而对病变进行楔形切除。 结果病变定位准确,患者术后4 d顺利出院。 结论混合现实技术辅助下肺小结节精准定位切除病例1例,定位过程顺利,定位准确,有望开创胸外科肺小结节定位中新篇章,该技术的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将为胸外科手术带来更多的发展可能和进步前景。  相似文献   
30.
正肺段切除术历史悠久,1939年,Churchill和Belsey[1]进行了首例左上肺舌段切除用于治疗结核性肺不张。早期肺癌的治疗,在1960年以前,一侧全肺切除被认为是金标准。但随着人们对肺门结构解剖认识的深入以及肺叶切除术的技术成熟,在20世纪60年代,肺叶切除+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被确立为治疗早期肺癌的标准术式[2]。虽然Churchill早在1958年就开始将肺段切除术应用于早期肺癌的治疗,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