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中皮肤病发生率达79%,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标记皮肤病外,一般皮肤病可变为严重和难治。这些皮肤病虽不能“治愈”,但经适当治疗可减轻症状。本文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可能发生的皮肤病如细菌性血管瘤病、梅毒、多发性软疣、尖锐湿疣、银屑病、口咽部念珠菌病等的治疗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ADC全域灰度直方图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与单发脑转移瘤(SM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9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肿瘤患者,其中PCNSL 38例,GBM 29例,SMT 28例。采用MaZda软件于ADC轴位图像上勾画肿瘤ROI,并进行灰度全域直方图分析,获得9个参数,即均值、变异度、峰度、偏度和第1、10、50、90、99百分位数,比较3种肿瘤间各参数的差异,并采用ROC曲线评价其对3种肿瘤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PCNSL、GBM、SMT间9个参数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第50百分位数鉴别诊断GBM与PCNSL的ROC曲线的AUC最大,为0.90,诊断敏感度为84.21%,特异度为86.21%;GBM与SMT间,均值和第50百分位数的AUC均为0.79,其敏感度均为96.43%,特异度均为55.17%;PCNSL与SMT间,第90和99百分位数的AUC均为0.81,敏感度均为92.86%,特异度均为63.16%。结论 直方图分析有助于鉴别PCNSL、GBM和SMT。  相似文献   
53.
内脏癌的皮肤转移很少见,一般在5%以下,其中胆囊癌的皮肤转移尤为罕见,日本仅有9例报告。作者将所见1例结合文献作了报道。 患者女性,77岁。8个月前因腹痛、发热在内科经各种检查诊断为胆囊癌。因怀疑浸润到肝脏、胆管和门静脉,仅作了对证治疗及观察。2个月前脐部出现硬结,渐增大伴渗出液而转入皮肤科。查体:脐部可见无自觉症状、易出血、伴渗液的皮损,部分糜烂,其皮下可触及鸽蛋大的硬结。  相似文献   
54.
作者选用长压定和蒽林联合治疗51例泛发性难治性斑秃患者.男20例,女31例.年龄10~62岁(平均32岁),病程1~27年(平均7年).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及不合作者未选入本研究中.病人每天早晨先用硫氧吡啶锌洗头,头发及头皮干燥后涂以5%长压定溶液1ml.12小时后重复1次,2小时后再涂上0.5%蒽林霜1g保留过夜.结果,除1例因严重反复的刺激性皮炎中断治疗外,其余50例中有39例(78%)至12周时出现疗效(治疗部位有终毛生长).治疗时间愈长,效果愈  相似文献   
55.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的发病机理尚有许多不明之处,但有以各种感染为主的种种诱因,药物即为其中之一,而青霉素诱发的GPP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56.
无基础疾患的小儿带状疱疹发病率低,婴儿期十分少见。2岁以上及成人带状疱疹一般有水痘史,相比之下,2岁以下小儿许多并无水痘史,而其母在妊娠期患水痘的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和吗啡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的镇痛镇静效果以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前瞻性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心胸外科进行小儿心脏手术治疗的A患儿120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舒芬太尼1组(SI)、舒芬太尼2组(SII)、舒芬太尼3组(SIII)以及吗啡组(M),每组30例.SI组术后镇痛选择舒芬太尼0.03μg/(kg·h),SII组舒芬太尼的量为0.04μg/(kg·h),SIII组舒芬太尼0.05μg/(kg·h),M组采用吗啡15μg/(kg·h),各组都加用咪达唑仑,剂量为2μg/(kg·min).分别在术后1,4,8,12,24,48h进行镇痛、Ramsay镇静评分,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并对出现不良反应及追加咪达唑仑镇静药物的次数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各时间点M组的镇痛及镇静的满意度较SI、SII、SIII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四组患儿的生命体征结果中,M组与其他组相比,HR、MAP、RR以及SPO2在各个时间点无明显差异.各组的不良反应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但M组与其他组相比,需要镇静剂的人次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与吗啡相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镇痛镇静效果更佳.当剂量为舒芬太尼0.05μg/(kg·h)+咪达唑仑2μg/(kg·min)时,不良反应较少,且追加咪达唑仑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58.
<正>患者女,58岁,因"后枕部麻木2年余,加重伴疼痛1月余"入院。MR检查:平扫示枕大孔区延髓左后方见不规则团块状稍长T1混杂短T2信号(图1A、1B),约2.6cm×2.8cm×2.6cm,肿块内可见数个小圆形血管流空信号,边界尚清,延髓受压向右前方移位,病变向下略超出枕骨大孔水平。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呈混杂稍低信号,DWI呈混杂等低信号,未见明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常规MRI全域灰度直方图在鉴别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GBM)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和单发脑转移瘤(Solitary brain metastasis,SM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做过脑部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95例患者,其中胶质母细胞瘤29例,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38例,单发转移瘤28例。分别在三组MR T2轴位图像上用Mazda软件将肿瘤的每一个层面勾画感兴趣区并进行灰度全域直方图分析,并分别对这三组直方图参数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灰度直方图分析得到的9个参数,即均值(Mean)、变异度(Variance)、峰度(Kurtosis)、偏度(Skewness)、第一百分位数(1st Perc.)、第10百分位数(10th Perc.)、第50百分位数(50th Perc.)、第90百分位数(90th Perc.)及第99百分位数(99th Perc.)这9个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GBM与PCNSL鉴别中,均值、变异度、峰度、偏度、50th Perc.、90th Perc.和99th Perc.七个参数有统计学意义,GBM与SMT鉴别中,均值、峰度、偏度、1st Perc.、10th Perc.、50th Perc.、90th Perc.及99th Perc.八个参数有统计学意义,PCNSL与SMT鉴别中,变异度及1st Perc.两个参数有统计学意义。在GBM与PCNSL两组的鉴别之间方差的灵敏度为89.47%,特异度为68.97%,曲线下面积为0.88;GBM与SMT两组的鉴别之间50th Perc.的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68.97%,曲线下面积为0.83;PCNSL与SMT两组的鉴别之间1st Perc.的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60.53%,曲线下面积为0.70,具有较高的鉴别效能。结论 MRI直方图分析有助于PCNSL与、GBM和SMT的鉴别。  相似文献   
60.
目的心肌内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有许多不明之处。近年来心肌微血管新生障碍在心力衰竭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得到认识。本研究观察了血管紧张素Ⅱ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直接影响,为进一步明确血管紧张素Ⅱ引起心力衰竭的机制提供参考。方法(1)植块法分离成年Wistar雄性大鼠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免疫荧光鉴定细胞种类并传代培养;(2)血管紧张素Ⅱ(10^-7-10^-6M)干预培养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后,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方法以及PT—PCR的方法,检测不同干预时间点细胞增殖相关蛋白激酶(ERK)的活性变化和细胞死亡相关分子p53的表达变化;(3)血管形成实验检测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血管紧张素Ⅱ干预培养在Matrigel上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后,显微镜下观察形成管腔样结构的能力。结果(1)植块法培养原代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纯度达95%左右,且具有形成管腔样结构的能力;(2)在血管紧张素Ⅱ干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10分钟时,ERK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与非干预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血管紧张素Ⅱ干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30min,虽然与非干预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但p53 mRNA表达增加;(4)用血管紧张素Ⅱ持续干预18h,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管腔样结构的数量明显减少,与非干预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单纯血管紧张素Ⅱ持续干预18小时组与前处置10分钟后再干预18小时组相比,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管腔样结构的数量明显减少、或基本上不形成管腔样结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持续血管紧张素Ⅱ干预明显降低培养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管腔样结构的完整性及其数量,其机制可能与增加p53的表达有关;短期血管紧张素Ⅱ前处置培养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明显改善持续血管紧张素Ⅱ干预后细胞形成管腔样结构能力的下降,其机制可能与短期升高细胞内蛋白激酶ERK的活性进而起到细胞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