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声学定量技术测量正常人左心射血分数为何出现偏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声学定量技术和超声心动图分别测定42名健康医学生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和射血分数EF。结果UCG法测值与公认的正常值相符,两种方法的EDV测值相近。  相似文献   
62.
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平衡法心室造影和声学定量(AQ)技术对72名成年人进行右心功能检测。检测指标:右室射血分数(EF)或面积变化分数(FAC)、峰值充盈率(PFR)、峰值排空率(PER)、峰值充盈时间(TPFR)。结果:两种技术测得的相应参数值之间相关系数较低,且差异有显著性。提示用AQ法检测右心功能的准确性欠佳。  相似文献   
63.
用声学定量技术(AQ)和超声心动图(UCG)分别测定42名健康医学生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和射血分数EF。结果UCG法测值与公认的正常值相符,两种方法的EDv测值相近。而AQ法的ESV明显偏大,EF明显偏小。认为AQ法对左室容积测值还是可信的。而AQ法的ESV偏大,导致EF值偏小。正常人左心ESV和EF出现偏差的原因可能是正常心脏体积小,搏动强,因而固定了的心尖四腔切面收缩末期未能通过或接近左室的实际长轴,造成误差。相反体积扩大、搏动较弱的病态心脏,AQ法通过心尖四腔观测量左心EF就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脓毒症所致肺损伤的关系。方法:共98例脓毒症患者纳入研究,收治后6 h内检测并计算UACR、氧合指数(OI);通过Pi CCO系统监测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比较EVLWI正常组与增高组PVPI、OI、UACR的差异,是否需机械通气患者EVLWI、PVPI、UACR的差异。分析UACR与EVLWI、PVPI、OI的相关性。结果:EVLWI增高组PVPI、UACR高于正常组,OI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ACR与EVLWI、PVPI正相关,与OI负相关(P<0.05)。需机械通气患者的EVLWI、PVPI、UACR高于非机械通气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部分脓毒症患者,UACR可预测脓毒症所致肺水肿的形成,可尝试用于评估肺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5.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心肺复苏(CPR)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学习意愿,探究提高大学生急救技能的有效途径,为急救知识的普及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对佛山市禅城区733名大学生CPR急救知识认识与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极少数大学生能够非常了解CPR急救知识;大学生获取CPR急救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现场发现有人晕倒时,只有少数大学生能自己尝试急救;大多数大学生愿意通过模拟急救场景模式学习CPR急救技能;学习CPR最适时间为军训期间和专门安排课时。结论:大学生对CPR的认知掌握程度低,但学习意愿高,对培训模式更倾向于模拟急救场景模式进行培训学习,应尽可能的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大学生CPR急救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66.
潘永  马明远  江皓波 《重庆医学》2012,41(2):172-174
目的使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系统观察并比较晶体液与胶体液对脓毒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8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晶体组予500mL乳酸钠林格氏液,胶体组予500mL羟乙基淀粉进行复苏。以PiCCO系统监测复苏前与复苏后1h的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率(HR)显著减少(P<0.05),中心静脉压力(CVP)、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显著增加(P<0.05)。晶体组的血管外肺水指数有明显增加(P<0.05),而胶体组变化不大(P>0.05)。胶体组MAP、ITBVI的增加比晶体组更大(P<0.05),HR减少比晶体组大(P<0.05),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的变化比晶体组小。结论 2种液体均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胶体液能够更好地维持循环容量、血压;对血管外肺水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心力衰竭(acuteheartfailure,AHF)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诊断为AHF的患者分为针刺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每组30例。西医对照组给予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抗感染等对症治疗;针刺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针刺相关经络穴位,每天1次,连续针刺5天。两组患者均通过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ulse—indicatedcontinuouscardiacoutput,PiCCO)监测有创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脏指数(C1)、每搏输出量指数(SI)、左心做功指数(LCWI),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lCU住院时间、再次住院率及28天病死率。结果两组治疗5天后,CI、Sl、LCWI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HR、MAP较治疗前下降(P〈0.05),其中,针刺治疗组CI、SI、LCWI升高更为明显(P〈0.05),而两组HIR、MAP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入院第1天相比较,针刺治疗组Cl、Sl、LCWl从第2天开始出现明显升高,HR从第4天出现下降,MAP从第5天出现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西医对照组中CJ、SI、LCWJ从第3天开始升高,HIR、MAP均从第5天出现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医对照组比较,针刺治疗组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再次住院率及28天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医结合针刺治疗可能增强AHF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急诊抢救和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均给予心肺复苏常规治疗,观察组加注射UTI,1周后检测两组患者第0、1、3、5、7天内的尿量、尿蛋白、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记录少尿持续时间、尿蛋白转阴时间及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统计ICU住院时间、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人数、急性肾损害(AKI)人数和28 d死亡人数.结果 治疗后第1、3、5、7天,观察组各时间点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尿蛋白、BUN、Scr、TNF-α、IL-6和IL-10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少尿持续时间、尿蛋白转阴时间、Scr和BUN恢复正常时间、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住院时间为(15.3±8.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6.9±10.6)d,AKI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5%,28 d死亡率为17.5%,明显低于对照组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行CRRT治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够通过降低炎症反应来保护肾脏,降低心肺复苏后患者的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手足充气升温装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低温静脉输液亚低温治疗患者40例,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手足部充气升温装置对患者手足进行保暖。结果除5例治疗次日死亡、2例转外院外,余33例患者亚低温联合手足充气升温治疗时间均5d,手足部体表温度持续保持34~36℃,无四肢肤温凉、发绀、花斑等末梢循环障碍现象发生;实验室检查结果凝血功能异常6例、乳酸值升高酸碱失衡5例,均排除末梢循环障碍原因引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33例患者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手足充气升温装置使用安全、方便,费用低廉,手足局部升温保暖效果好,能有效减少末梢循环障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温下健脾法对重度脓毒症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重度脓毒症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即中西医治疗组(附桂姜黄汤+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治疗5d后,对比治疗前后血浆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的差异。结果:中西医治疗组的血浆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下健脾法可以明显降低重度脓毒症患者血浆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的水平,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帮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