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5篇
  免费   377篇
  国内免费   295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71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514篇
口腔科学   93篇
临床医学   657篇
内科学   406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136篇
特种医学   1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311篇
综合类   1736篇
预防医学   1007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592篇
  10篇
中国医学   678篇
肿瘤学   126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356篇
  2011年   308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295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91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263篇
  2002年   274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4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加热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对晚期癌性上腹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2例加热组和23例常温组晚期癌性上腹痛患者,CT引导下分别于背侧入路实施经皮穿刺无水乙醇双侧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止痛效果分为0级~Ⅲ级,分别于术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观察止痛效果。结果:随访观察3个月,治疗后2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时加热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45例中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加热乙醇腹腔神经丛阻滞乙醇弥散良好,可获得较常温乙醇更好的止痛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2.
马文彬 《医学综述》2001,7(9):558-559
迄今为止 ,炎症性肠病 (IBD)的特异性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 ,随着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及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的日趋完善 ,认为本病是由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主要包括感染、免疫、遗传、及精神心理等因素。1 感 染临床上一直怀疑某些细菌与IBD的首次发作有关 ,但未被证实。最近 ,有些动物模型显示在肠道无菌状态下 ,不能诱发与IBD相似的肠道炎症 ,提示细菌与IBD的发生相关。目前 ,类结核分支杆菌在克隆病中的作用已受到极大关注。另一引人注目的研究是 ,用动物模型证实克隆病可能由一种能透过滤膜的微…  相似文献   
103.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 (ARVC). Methods Seven patients with 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 and 34 members of three families were studied. All patients and family members underwent history collection, clinical examination, electrocardiogram (ECG), two-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2-DE) and a signal averaging electrocardiogram. Programmed ventricular stimulation was performed in five patients. Results All patients and family members had normal morph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normal function of the left ventricular by 2-DE. Fourteen persons had abnormal findings indicating ARVC. Five had enlargement of the right ventricular with diffused hypocontractility, eight had thin and systolic bulging in the focal anterior wall with hypokinesia and one had bulging of the inferior wall. Twenty-five persons (seven patients and 18 family members) had abnormal findings in ECG. Positive ventricular late potential was recorded in 13 persons (six patients). Two to three mono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 with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LBBB) configurations were induced in five patients.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was induced in two patients during the electrophysiologic study (EPS). Five patients had very high pacing threshold and/or ineffective pacing in one or many regions of the right ventricle. Two members of one family died suddenly. One member was a dwarf with ARVC. Spontaneous VT with a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LBBB) configuration was recorded in five patients, polymorphic VT with extremely short coupling interval in one, and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 with LBBB configuration in 12 (six patients). Conclusion Our familial study strongly suggests that ARVC may be a hereditary disease and it is helpful in the diagnosis and detection of ARVC. The most common manifestations were abnorm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right ventricle and abnormal ECG of repolarization and ventricular arrhythmia which originates from the right ventricle.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寻找可能存在的抗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的中和抗体。方法 构建两个分别含HCVE1和E2抗原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用瞬时表达法检测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将构建的载体连同IL 2基因一起经皮下给BalB/c小鼠进行注射 ,然后用ELISA法检测特异性抗体产生情况。最后通过研究抗体和病毒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基因免疫诱导产生的抗血清在体外与HCV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 经过基因免疫的小鼠分别产生了E 1和E2抗体。其中 ,用含E2基因的质粒载体免疫的小鼠所产生的E2抗血清不仅可以免疫沉淀来源血清中的HCV病毒颗粒 ,而且可以和与来源株非相关的HCV病毒颗粒相互作用。结论 我们的研究表明基因免疫诱导小鼠产生的E2抗体可以和HCV病毒颗粒发生交叉反应 ,这使我们看到了诱导产生具有广泛针对性的E2抗体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5.
我国已无急型、亚急型及慢型急性发作新病例出现。现将我们在全国克山病重点监测地区陕西省黄龙县克山病普查中发现的33例慢型克山病患者的心电图加以整理和分析.结合文献评价心电图在慢型克山病普查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构建乙脑病毒(JEV)E蛋白重组载体并在原核细胞BL21(DE3)中表达. 方法:采用RT-PCR扩增片段,定向克隆入pET28a( )中;重组载体pET28a-6His-E转化BL21(DE3),通过酶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载体构建和蛋白表达;表达产物包涵体经Ni-NTA亲和层析纯化. 结果:构建得到原核融合重组载体pET28a-6His-E;诱导后表达得到6His-E融合蛋白,纯化得到表达产物并进行了初步的鉴定. 结论:表达并纯化得到JEV E蛋白原核表达产物.  相似文献   
107.
人OAZ-ORF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克隆人鸟氨酸脱羧酶抗酶蛋白OAZ-ORF2基因,重组至真核表达载体,并在Hela细胞中表达.方法 以pET32a-OAZ质粒为模板,PCR法扩增OAZ-ORF2序列,测序鉴定后重组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转染Hela细胞,表达重组蛋白.结果 PCR产物经琼脂糖电泳证实与目的基因长度一致,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OAZ基因的ORF2序列一致.重组载体在Hela细胞中表达OAZ-ORF2蛋白,Western blotting分析在相对分子质量44.5×103左右出现新的蛋白条带.结论 成功构建人OAZ-ORF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表达.  相似文献   
108.
自噬是真核细胞利用溶酶体对细胞器及蛋白质进行降解的“自我吞噬”生物学过程,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表明自噬在调控血管钙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归纳了近年来与血管钙化进程中细胞自噬相关的研究,讨论了电解质失衡、基质囊泡释放、氧化应激、血管内皮炎症反应以及脂质代谢在自噬调节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对β-catenin/AMPK/CREB/Nrf2-ARE/Erα等信号转导通路在自噬诱导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定量分析方法,考察三七总皂苷对杠柳毒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影响。[方法]将18只大鼠随机分成杠柳毒苷单独给药组、杠柳毒苷和低剂量三七总皂苷配伍组、杠柳毒苷和高剂量三七总皂苷配伍组,大鼠连续口服给药7 d,在最后1次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的时间点从眼底静脉丛取血,采用LC-MS/MS法,以补骨脂素为内标,测定大鼠体内杠柳毒苷的含量,并运用DAS 1.0软件计算待测物的药动学参数。[结果]杠柳毒苷在1~500 n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学符合要求。药动学结果表明,杠柳毒苷配伍三七总皂苷后,杠柳毒苷在大鼠血浆中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AUC0-t、AUC0-∞与杠柳毒苷单独给药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LC-MS/MS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杠柳毒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三七总皂苷对杠柳毒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评价头颅14通道柔性线圈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 fMRI)中的价值。方法招募11例正常健康志愿者,使用同一磁共振仪、同一成像序列,先后采用头颅24通道硬质线圈、14通道柔性线圈、16通道硬质线圈成像,序列包括3D T1WI、左侧足三里穴电针刺激下任务态BOLD fMRI。获得图像信噪比及主观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BOLD fMRI图像通过软件分析后处理。结果在3D T1WI、BOLD fMRI图像中,14通道柔性线圈和24通道硬质线圈的信噪比均高于HNC16线圈。在3D T1WI图像中,14通道柔性线圈、24通道硬质线圈和16通道硬质线圈的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足三里穴位电针刺激后表现为右侧颞中回、额中回、额下回、左侧岛叶脑功能活动增加,左侧额中回及海马旁回脑功能活动减低。14通道柔性线圈与24通道、16通道硬质线圈比较,脑功能活动增加的脑区主要为右侧颞中下回及额下回。结论头颅14通道柔性线圈可以获得与24通道硬质线圈相仿的图像质量,并可进行相关的BOLD fMRI磁共振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