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5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孕妇复苏的特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后期孕妇的心脏停搏发生率很低,但一旦发生则罕有幸存者,而且其发生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原因可能包括以下两点:①生殖技术的改进使许多高龄妇女,甚至已绝经的妇女也可妊娠;②许多职业女性倾向于将妊娠时间推迟到30岁以后,因此有更多的与妊娠相关的医疗问题,如糖尿病、癌症、使用激素、重症哮喘、低体温、先天性或获得性心脏疾病.  相似文献   
2.
3.
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初步证实了全自动体外除颤器(Powerheart)在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既往研究多限定于不同病因导致的室颤和室速的患者,研究目的在于评价其监测、识别及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可靠程度,尚无研究评价其是否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预后.我们在32例AMI患者应用全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常规心电监测并预设室颤和室速的识别和治疗程序,现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超声检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和年龄增长的关系.方法:根据年龄将116名冠心病患者分为5组:<45岁为第1组,45~54岁为第2组,55~64岁为第3组,65~74岁为第4组,>74岁为第5组,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所有冠心病患者和11名正常对照者的颈动脉内径、IMT、斑块及其数量,计算动脉半径和IMT的比值(R/IMT).对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检测值进行比较.结果:除R/IMT外,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各指标与年龄呈直线相关,但相关程度均不高,其中IMT与年龄的相关程度明显低于无冠心病及主要危险因素者.IMT和斑块发生率呈线性相关(r=0.316).斑块发生率、斑块数、IMT和颈动脉内径在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间差异显著,但R/IMT的差异仅有临界性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结果:斑块发生率在第4组和1、2组间有显著差异,P值分别小于0.05和0.01;斑块数在1组和4、5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2组和4、5组间也有显著差异,P<0.01;IMT在1组和4、5组及2组和5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颈动脉内径在4组和1、2、3组间均有显 著差异,P<0.01;R/IMT仅在2组和5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冠心病患者超声检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年龄增长有显著的相关性,但年龄增长的生理性影响较弱.(2)65岁左右颈动脉自身代偿能力可能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5.
患者 女,14岁,白族。智力低下,语言不清,对数字记忆力特别差。患儿体型偏瘦,身高160cm,体重31kg。头较小,头围51cm,双眼眼裂小,眼间距宽5.6cm,内眦小,鼻梁扁平。双手(足)指弯曲变形,小指特别短,三个指节。2岁10个月才开始走路,10岁才会说话,对数字计算有障碍,12岁半时初潮,月经量中等。双乳发育尚可,腹部无异常。检查外阴女性型,大小阴唇发育尚可,处女膜完整,阴道畅,肛腹诊子宫大小正常,双侧未扪及异常包块。[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311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181例患者以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瘤等良性病变为首发症状(偶发组),130例患者以甲状腺癌结节或体检B超怀疑恶性病变或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显性组).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47岁及42岁(F=15.545,P=0.000).显性组恶性程度高于偶发组,其需行颈淋巴结清扫的比例分别为48.5%(63/130)及30.9%(56/181),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7.7%(36/130)及10.5%(19/181),肿瘤两叶多发病灶分别为18.5%(24/130)及9.4%(17/181).结论 将甲状腺微小癌分为"偶发癌"和"显性癌"两个亚型对认识微小癌的发生、发展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实际意义.对"显性癌"患者,患侧腺叶切除或甲状腺全切除应视为标准术式;而对"偶发癌"患者,在保证安全切缘的前提下,甲状腺次全或腺叶切除都可视为手术选择.同时应常规探查Ⅵ区淋巴结,肿大者应予以清扫,体检及B超提示颈淋巴结转移者需再加颈侧清扫.  相似文献   
7.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16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首次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648例,其中多灶病例168例.比较单灶组与多灶组及多灶组间的临床病理学差异.结果:本组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率为25.9%,其中双侧甲状腺多发病灶者117例(69.6%).多灶组在男性(P=0.004)、甲状腺癌家族史(P=0.031)、体检(P=0.000)及B超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P=0.001)、B超提示结节钙化灶(P=0.001)、颈淋巴结转移(P=0.008)及甲状腺外侵犯(P=0.001)发生率等方面叫显高于单灶患者.而单灶组在伴有良性甲状腺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多灶组(P=0.000).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中,男性、体检颈部淋巴结大、肿瘤位于双侧及病灶数目≥3个倾向于肿瘤较大、颈部淋巴结转移或甲状腺外侵犯的比例较高;而伴有良性甲状腺疾病的多灶性癌恶性度相对较低.本组164例(97.6%)获得随访;平均随访46.1个月(2~127个月).随访中5例死亡,1例胸部X线片怀疑肺部转移,16个月健在;6例于术后3~41个月因颈淋巴结复发再次手术;2例于术后13个月、24个月残余腺体肿瘤复发手术切除.总的1、2、5、10年生存期分别为98.2%、97.4%、96.5%、96.5%.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分期与预后相关(X<'2=168.832,P=0.000).结论:多发病灶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之一,其生物学恶性度更高.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可视为标准手术方式,在外侧区出现淋巴结肿大时需加行侧方清扫.AJCC分期仍是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重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国分期与TNM分期对判断手术切除肝癌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年1月至2000年12月对2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手术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27例患者随访3年以上。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Longrang比较生存曲线。结果全组术后1、3、5、7、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5%、30%、25%、20%及18%。新分期Ⅰa、Ⅰb、Ⅱa、Ⅱb及Ⅲ期术后1、3、5、7、10年无瘤生存期各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与TNM分期有一定相关性。TNM分期Ⅰ、Ⅱ、Ⅲ及Ⅳ期术后1、3、5、7、10年无瘤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然Ⅲ、Ⅳ期间比较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癌中国分期由于兼顾肿瘤与宿主肝功能两方面因素,分期更加精确,在反映切除肝癌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断大剂量他汀治疗后炎症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入院时及出院后持续使用大剂量他汀调脂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包括非ST段抬高者在内)患者,因各种原因中断大剂量治疗后血清炎症标识物水平的变化。方法接受标准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接受了冠脉介入治疗),在入院24h内即开始使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并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继续使用阿托伐他汀(40mg/d),出院后均接受长期随访,分别在入院时及出院后1、3、6个月检测所有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等炎症标记物水平。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持续大剂量(40mg/d)用药组(A组,50例)和大剂量中断组(B组,0-20mg/d,62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各时期炎症标识物水平的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出院后除他汀药物外的其他治疗情况无明显不同;两组患者均接受了至少1个月的大剂量调脂治疗。(2)两组患者的hs-CRP、IL-6等水平随服用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但B组患者在中断大剂量治疗后hs-CRP、IL-6的降低程度不如A组;第6个月时B组患者的hs-CRP及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的A组患者(hs-CRP:2.62(1.41~16.12)mg/L vs 1.53(0.36~7.92)mg/L,P〈0.01;IL-6:9.61(3.26~17.86)ng/L vs 5.26(0.20~10.51)ng/L,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长期坚持大剂量他汀调脂治疗后hs-CRP等炎症标识物水平持续下降,中断大剂量治疗后炎症标识物水平将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