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0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196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50篇
  2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回顾性分析21例治愈出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确诊病例完整影像学资料,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HRCT短期动态影像特征。方法 按胸部CT检查时间及影像学改变过程,将病程分为早期、高峰期及转归期,并观察肺内病变在不同时期的HRCT影像学表现。结果 胸部CT有阳性改变患者16例,胸部CT始终无阳性表现患者5例。早期(1~6天,平均3天)HRCT表现为片状磨玻璃影23个,磨玻璃结节12个,实变结节伴“晕征”1个;高峰期(5~11天,平均8天)HRCT表现为单纯磨玻璃影9个,磨玻璃影伴实变影17个,磨玻璃影伴“铺路石征”6个,实变结节伴“晕征”7个,1例伴少量胸腔积液。危重型病例高峰期病变数量及累及范围高于普通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RCT检查有助于检出早期及亚临床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多于患病第2周诊断为重型/危重型,HRCT复查对危重型患者具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32.
Binswanger病 (BD)是由高血压及脑小动脉硬化引起的具有一定临床和病理特点的血管性痴呆〔1〕。近年来 ,事件相关电位 (ERP) ,其中尤以P30 0 的测试为了解人类大脑认知功能开辟了一个客观的新途径 ,其中用于对痴呆患者的测试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2〕。我们着重探讨BD患者智能障碍与ERP及脑电图的关系。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BD组 :1995年至 2 0 0 0年诊治的BD患者共 43例 ,均符合Caplan〔1〕提出的诊断标准。男 3 1例 ,女 1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头颅CT扫描 ,其中 14例还进行了头颅MRI检查。…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Mathieu术式治疗阴茎型尿道下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53例阴茎型尿道下裂患儿资料,根据是否在显微镜下手术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20例.研究组采用ZEISS 88显微镜下Mathieu术尿道成形术,对照组采用传统Mathieu术尿道成形术,比较两组手术...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血浆CXCL12水平变化,探讨其诊断PD及预测P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 PD患者105例为PD组,同期体检健康者106例为对照组。PD患者于入院次日、对照组于体检日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CXCL12水平。PD患者入院后采用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UPDRS)评估PD严重程度,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估认知功能,并进行分组。UPDRS评分<62分53例为轻度组,≥62分52例为重度组。MMSE评分11~23分29例为认知功能障碍组,24~30分76例为无认知功能障碍组。比较PD组与对照组、轻度组与重度组、认知功能障碍组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浆CXCL12水平;Pearson相关法分析PD患者血浆CXCL12水平与PD病程、UPDRS评分、MMSE评分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浆CXCL12诊断PD、预测PD患者发生...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山羊肺静脉心肌袖的形态特征,为异位房颤动物模型提供形态资料。方法解剖30例山羊肺静脉,充分暴露心肌袖,进行形态学观测。结果30例羊心均出现肺静脉心肌袖,其中斜形47.6%,环形40.9%,纵形11.5%。右上、右下、左下、左上肌袖厚度分别为0.46±0.14mm、0.35±0.16mm、0.35±0.11mm、0.37±0.13mm,长度分别为10.75±3.15mm、9.46±2.20mm、11.41±2.87mm、9.20±2.88mm。结论30例山羊肺静脉心肌袖出现率为100%,可能与局灶性房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初步探讨As2O3/CD133抗体双面涂层药物洗脱支架在动物体内的治疗作用。方法:60只中华小型猪非高脂饮食喂养4周,随机分为球囊损伤组、假手术组和双面涂层支架组,造模后继续喂养4周,行冠状动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后处死动物,取心肌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OCT图像显示,球囊损伤组冠状动脉斑块明显扩大,内膜增厚,纤维帽厚度明显增加;与球囊损伤组相比,双面涂层支架组斑块明显缩小,内膜增厚不明显,纤维帽厚度无明显增加;假手术组冠状动脉基本正常。双面涂层支架组冠状动脉的内膜/中膜面积比和厚度比低于球囊损伤组,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球囊损伤组心肌Bax和Bcl-22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双面涂层支架组Bax和Bcl-22的表达明显低于球囊损伤组(P均〈0.01),而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结论:As2O3/CD133抗体双面药物涂层支架能显著抑制冠状动脉内膜增殖,抑制心肌凋亡。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早期未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非运动症状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 方法 对106例早期未治疗的PD患者及108例对照组进行非运动症状问卷调查,分析非运动症状的分布状况,并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进行比较,其中PD老年组76例,年龄(66.8±6.6)岁,非老年组30例,年龄(57.3±5.2)岁;结合临床特征等因素分析非运动症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 (1)老年PD组的非运动症状总数(13±7)个和非老年PD组的非运动症状总数(11±4)个,均高于同龄对照组[分别为(4±2)个和(2±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43、12.145,均P<0.001).(2)老年PD组非运动症状发生率有20项,而非老年PD组非运动症状发生率有9项,均显著高于同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项发生率中老年组以便秘、非老年组以嗅觉障碍的发生率最高.(3)老年PD组非运动症状发生个数与病程(r=0.413)、Hoehn-Yahr分级(r=0.318)和年龄(r=0.385)呈正相关(P<0.05);非老年PD组非运动症状发生个数与Hoehn-Yahr分级呈正相关(r=0.306,P<0.05). 结论 老年和非老年PD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发生率均高于同龄对照组;非运动症状普遍存在于早期PD患者,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及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应提高对非运动症状诊断和合理治疗的重视,才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8.
正笔者在解剖1具老年男性尸体时发现4支肝动脉,分别为肝左、中、右动脉和副肝右动脉。肝中动脉和肝右动脉共干起自肝总动脉,副肝右动脉由肠系膜上动脉发出,胆囊动脉从副肝右动脉发出(图1),现报道如下:肝总动脉外径4.05 mm,走行1.91 cm、2.62 cm后分别发出肝左动脉、以及肝中动脉和肝右动脉的共干支,外径分别为3.25 mm、2.95 mm。肝左动脉走行3.24 cm后经肝圆韧带裂入肝,在距离肝左动脉起点2.97 cm处发出一支副胃左动脉,外径1.80 mm;共干支走行1.27 cm后发出肝中动脉和肝右动脉,都经门静脉前方至第一肝门处入肝。  相似文献   
39.
在制作1成年女性标本时,见头臂干缺如,且左右颈总动脉共干(图1),此变异较罕见[1],现报道如下: 该例主动脉弓自右向左发出:左右颈总动脉共干支(起始外径13.58 mm下同)、左锁骨下动脉(5.60 mm)、右锁骨下动脉(6.94 mm).在平对第3胸椎中份,左右颈总动脉共干支于主动脉弓凸侧发出,走行0.83 cm后分为左颈总动脉(4.72mm)和右颈总动脉(4.80mm),两者夹角为59°.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BD)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4例PD-RB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8例)及对照组(2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PD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tDCS治疗,对照组则辅以tDCS假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多导睡眠图(PSG)、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PD睡眠量表(PDSS)、Epworth嗜睡量表(ESS)及PD生活质量问卷(PDQ-39)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潜伏期(SL)、睡眠效率(SE)、快速眼动睡眠时间(REMS)、醒觉指数(AI)、HAMD、ESS、PDSS及PDQ-39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上述各项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仅有TST、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通过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观察组TST、SL、SE、REMS、AI、HAMD、ESS、PDSS及PDQ-39评分[分别为(359.57±28.12)min,(17.48±3.37)min,(75.49±18.25)%,(12.37±4.51)min,(24.17±8.94)次/小时,(6.3±2.3)分,(7.12±1.3)分,(118.08±24.06)分 和(22.55±8.1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DCS能明显改善PD-RBD患者睡眠质量及抑郁情绪,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