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9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90篇
内科学   6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112篇
综合类   280篇
预防医学   102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24篇
  1篇
中国医学   112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101例异位妊娠首诊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首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1998年4月~2004年11月在我院住院诊治的异位妊娠患者435例,其中首诊误诊101例,分为两组,对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表现、首诊诊断、治疗方法、腹腔内出血量和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435例患者中有101例首诊误诊,发生率为23.2%,其中误诊为先兆流产者最多,占38.61%;其次为宫内早孕,占26.73%。首诊误诊组与首诊确诊组腹腔内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首诊医生对异位妊娠警惕性不高。  相似文献   
62.
小儿复感宁合剂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宗珂  沈玉鹏  马俊  原睿 《新中医》2006,38(2):28-29
目的:观察小儿复感宁合剂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RRTI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治疗组口服小儿复感宁合荆(处方:太子参、女贞子、补骨脂、黄芪、玉竹、红枣、牡蛎、五味子)治疗,对照组肌注卡舒宁治疗。2组均以2月为1疗程。主要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水平及血红蛋白(Hb)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对照组为5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gA、IgG、Hb、CD3^+、CD4^+、CD4^+/CD8^+、NK细胞活性等指标均较治疗前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分泌型白介素-2受体(SIL-2R)、IgM、CD8^+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小儿复感宁合剂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RRTI的临床疗效,减少发病。  相似文献   
63.
舒肝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再青  马俊 《中国药师》2006,9(12):1147-1147
舒肝宁注射液(贵州瑞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主治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益气扶正、保肝护肝及用于湿热黄疸。我院2003年开始用舒肝宁治疗湿热黄疸患者,至2005年12月共用396例。我院临床药检室对此药进行了监测,发现不良反应14例,发生率为3.54%。反应如下:畏寒、发热及呕吐10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在23~67岁之间,不良反应症状出现在用药7~10 d 连续注射后,发热特点为用药30 min 左右,体温逐渐升高至39~40℃,及时停药后给予对症处理,症状逐渐消失;荨麻疹性药疹3例,未经特殊处理,停药24 h 后症状逐渐消失;脸颊潮红1例。  相似文献   
64.
目的:构建携带亚麻苦甙水解酶(lis)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导入SGC-7901细胞中表达。方法:提取木薯总RNA,PCR扩增lis目的基因,将该基因全长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上,构建重组质粒载体。用电穿孔法转染体外培养的SGC-7901细胞,在活细胞状态下用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lis-EGFP融合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用PCR检测lis转录水平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法验证lis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酶切和测序证实pEGFP-N1-lis重组质粒构建正确,重组质粒载体在SGC-7901细胞中获得了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lis和EGFP的双重活性。结论:通过基因克隆方法成功地构建了pEGFP-N1-lis重组质粒载体,并且在SGC-790细胞中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65.
目的:测定胃癌组织中细胞黏附分子CD44V6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定量分析了96例手术切除的新鲜胃癌组织、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及20例胃溃疡组织、溃疡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水平.结果:4种组织中均有CD44V6的表达,但胃癌组织中CD44V6的阳性率(64.5%,62/96)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27.1%,26/96)、胃溃疡组织(25.0%,5/20)及溃疡旁正常胃黏膜组织(20.0%,4/20),P<0.05;CD44V6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0.05),且与肿瘤pTNM分期关系密切(P<0.001).结论:CD44V6高水平表达可能意味着胃癌恶性程度较高且病期较晚,测定胃癌组织中CD44V6的水平对判断胃癌浸润、转移及病期进展情况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6.
成人房间隔缺损外科治疗1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成年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146例18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病人,年龄(18~59)岁,平均(29.7±9.4)岁;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5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05例,中度以上关闭不全21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48例,二尖瓣狭窄4例;心房纤颤6例,心房扑动4例;术前B型超声检测肺动脉压(2.67~17.73)kPa,平均(6.70±2.47)kPa;房缺修补采用直接连续缝合或补片修补,3例行补片活瓣法;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21例,均行De Vega成形术;二尖瓣成形术25例,行二尖瓣置换术4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5例;随访115例,随访率78.8%,随访4个月至10年8个月,2例死亡,其余患者心功能有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成人房间隔缺损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围术期肺动脉高压及合并症的正确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7.
常用的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方法是内镜下高频电刀切除,尼龙圈套扎或钛夹结扎.高频电刀切除及钛夹结扎主要是针对息肉较小,有蒂、基底较窄的病例,对基底较宽、无蒂、息肉较大的病例采用以上两种方法较易并发出血、穿孔.而采用尼龙圈套扎大大降低了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8.
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有消化性溃疡出血、糜烂型胃炎出血.传统治疗方法是内科保守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内科保守治疗的弊端是经济费用较高,疗效欠佳,病程较长,治疗过程中易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69.
成人常见回盲部疾病早期临床表现和阑尾炎相似或可诱发阑尾炎.如果仅局限于阑尾炎,就易误诊,漏诊.我院1993年~1998年间实施阑尾切除术250例,有13例8种回盲部疾病误诊.现结合有关文献及本组资料,就误诊原因和减少误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4例,年龄20~65岁,平均40岁.误诊疾病分别为肠结核1例,肠套叠2例,回盲部憩室2例,非特异性肠病2例,肠伤寒2例,平滑肌瘤1例,阑尾类癌1例,回盲部腺癌2例.全组均有右下腹部或右上腹并脐周痛,恶心呕吐5例,腹泻,粘液便11例,发热8例,右下腹包块4例,白细胞升高7例,查体有反跳痛6例,肌卫4例.1.2 结果:全组均行阑尾切除术.术中确诊3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6例,钡灌肠确诊1例,血培养,肥达氏反应确诊2例,漏诊腺癌1例.2 讨论2.1 误诊常见原因:(1)医生询问病史不详细,查体不仔细,仅满足于某些主诉和体征,未作全面分析或因急诊手术,术前准备时间短,遗漏了有价值的信息;(2)与阑尾炎的临床表现相似或以阑尾炎为突出表现,掩盖了其它疾病的存在.伤寒病例肠道和  相似文献   
70.
耳科手术必须在颞骨标本上进行解剖训练,获得必要的解剖知识和手术技巧后,才能逐步开展耳外科手术。但由人类颞骨资源非常有限,无法满足耳外科教学与手术训练。虚拟仿真技术能够高保真地再现颞骨解剖环境,也可模拟耳显微外科手术情景,又能对颞骨解剖训练操作进行指引、纠错和评价,培养受训者掌握正确手术方法、提高电钻使用技巧及如何避免损失重要的组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实体颞骨解剖的效果。住院医生可以在虚拟仿真系统中反复训练,从而掌握手术部位的立体解剖结构及基本的耳外科手术技能。虚拟现实技术为颞骨解剖及手术操作技能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训练方式,应该引入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课程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