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94篇 |
免费 | 225篇 |
国内免费 | 15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6篇 |
儿科学 | 12篇 |
妇产科学 | 49篇 |
基础医学 | 171篇 |
口腔科学 | 32篇 |
临床医学 | 542篇 |
内科学 | 329篇 |
皮肤病学 | 15篇 |
神经病学 | 36篇 |
特种医学 | 11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16篇 |
综合类 | 1114篇 |
预防医学 | 550篇 |
眼科学 | 14篇 |
药学 | 462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525篇 |
肿瘤学 | 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4篇 |
2023年 | 94篇 |
2022年 | 125篇 |
2021年 | 126篇 |
2020年 | 110篇 |
2019年 | 117篇 |
2018年 | 105篇 |
2017年 | 80篇 |
2016年 | 102篇 |
2015年 | 78篇 |
2014年 | 216篇 |
2013年 | 204篇 |
2012年 | 197篇 |
2011年 | 232篇 |
2010年 | 222篇 |
2009年 | 191篇 |
2008年 | 185篇 |
2007年 | 194篇 |
2006年 | 197篇 |
2005年 | 177篇 |
2004年 | 154篇 |
2003年 | 134篇 |
2002年 | 111篇 |
2001年 | 94篇 |
2000年 | 74篇 |
1999年 | 80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78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58篇 |
1994年 | 53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35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3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3篇 |
195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降钙素原(PCT)对危重患者感染的监测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本院ICU病房收治的98例危重患者,根据辅助检查结果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68例)和病毒感染组(30例)两组,对其PCT和CRP含量进行测定。并将细菌感染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动态监测其治疗前后PCT和CRP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患者的PCT平均含量分别为(3.64±0.58)μg/L和(0.37±0.35)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37,P〈0.05)。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患者的CRP平均含量分别为(38.27±20.55)mg/L和(37.91±20.63 m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4,P〉0.05)。观察组治疗后PCT的平均含量由治疗前的(3.68±0.62)μg/L下降为(0.53±0.21)μg/L,相比于对照组由治疗前的(3.59±0.51)μg/L下降为(2.67±0.43)μg/L,下降幅度更大;观察组治疗后CRP的平均含量为(13.81±5.64)m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53±5.38)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24,P〈0.05)。结论 PCT和CRP含量的动态监测在临床应用时各有优势,二者联合应用,在对危重患者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2.
目的:检测骨形成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0例健康人、5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前的血清BMP-2和VEGF的含量,评价二者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血清中BMP-2和VEGF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并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P〈0.05),且两者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血清中VEGF、BMP-2的水平,有助于临床诊疗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脂肪质量指数(fat mass index,FMI)和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与RA患者继发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RA患者418例,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158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研究对象股骨颈(Neck)、大转子(G.T)、总髋部(Hip)、腰椎1~4(L1、L2、L3、L4)部位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并参照OP诊断标准进行分级,采用直接节段多频率生物电阻抗测试法测定研究对象的骨骼肌含量、体脂肪、矿物质含量,并计算BMI、FMI和SMI。结果①RA患者各测定部位的BMD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01),其OP发生率(42.6%)明显高于对照组(13.9%)(χ~2=41.551,P0.0001)。②RA患者肌少症发生率(54.5%)明显高于对照组(9.0%)(χ~2=96.747,P0.0001)。③不同BMI组RA患者间各部位的BMD、SMI、FMI、矿物质含量、体脂百分比和骨骼肌含量是明显不同的(P0.0001),且随着BMI的增高,上述各指标均呈线性增高趋势(P0.0001)。④在BMI为消瘦的RA患者中,肌少症组中OP发生率与无肌少症组中相近(48.1%vs 45.5%,χ~2=0.027,P=0.870),在BMI为正常、超重或肥胖组中,肌少症组中OP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肌少症组(56.6%vs 33.0%,χ~2=12.238,P0.0001;52.6%vs 22.7%,χ~2=10.953,P=0.001)。在有或无肌少症的RA患者中,不同BMI组间RA患者OP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563、0.148)。⑤线性相关分析显示,SMI与各部位的BMD和BMI均呈正直线相关(P0.0001),而与体脂百分比呈负直线相关(P0.0001)。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MI(OR=0.696,P=0.001,95%CI:0.565~0.857)为RA患者发生OP的保护因素,年龄(OR=1.091,P0.0001,95%CI:1.065~1.117)和性别(OR=5.259,P0.0001,95%CI:2.543~10.876)均为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结论 BMI、SMI和FMI均与RA患者OP的发生有关,但SMI是RA患者发生OP最重要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探讨集合不足型外斜视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19年3月我院手术的58例集合不足型外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斜视度数与手术方式的关系。结果看近斜视度≤30△的15例患者行单眼内直肌缩短术,术后近期正位(≤±8△)者11例,正位率为:73.3%;正位患者中有8例术后3月(远期)复诊时出现小的外斜复发(外斜10~18△)。看近斜视度35△~80△的患者18例选择单眼外直肌后徙联合内直肌缩短;术后近期正位(≤±8△)者15例,正位率为:83.3%;远期正位(≤±8△)12例正位率为66.67%;欠矫6例(10△~15△),无过矫者。看近斜视度85△~110△的患者25例选择双眼外直肌后徙+单眼内直肌缩短,术后近期正位(≤±8△)者21例,正位率为:84.0%;看近正位看远过矫2例(10△~14△);看远正位看近欠矫2例(12△~15△)。远期正位(≤±8△)19例正位率为76.0%,1例过矫者发生继发性内斜视,5例欠矫。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看近及看远的斜视度,及看近、看远的斜视度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3例患者有双眼视,术后增加到24例。结论集合不足型外斜视应根据看近斜视角度的大小以及看近看远的斜视度差值选择具体手术方式。手术原则当以加强内直肌为主,术后看近欠矫看远正位者远期易发生眼位回退,看远轻微过矫者眼位不易回退,但过矫要避免发生继发性内斜视。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造影、胆管探查在单纯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术前临床诊断为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患者383例,在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行胆道造影、胆总管探查,分析胆道病变及其相应处理手段、疗效. 结果通过经胆囊管造影和探查,术中发现胆总管结石30例,经胆囊管取石24例,胆总管切开取石6例;胆囊管冗长4例,均予切除冗长部分;胰胆管合流异常3例,未处理;胆总管末端双开口1例,未处理.所有患者均无结石残留、胆囊管残余. 结论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胆总管探查可发现术前漏诊的胆总管结石和其他病变,且大部分结石可经胆囊管取出.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评价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治疗嗜铬细胞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本院2000年2月~2008年12月25例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左侧15例,右侧10例,肿瘤直径3.0 - 5.6 cm,平均4.2 cm.结果 除3例因出血和肿瘤粘连严重中转开放手术外,其余22例均成功切除肿瘤.手术时间67~210min,平均123min;手术出血量50~450mL,平均120mL;术中下腔静脉破裂2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修补;1例术后24小时死于继发出血.术后病理诊断24 例为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为低度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后住院时间8~20天,平均12天.随访5~36个月,平均12个月,除1 例需口服降压药外,其余血压恢复正常,24 小时尿VMA 检查正常,无远期并发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对最大径<6cm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安全、有效、创伤少、出血少、恢复快.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在治疗嗜铬细胞瘤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表达、纯化改良型TAT-VP3融合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方法 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改良型TAT-VP3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表达,经GST标签纯化树脂纯化蛋白,并用PreScission Protease酶切除标签,以纯化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改良型TAT-VP3融合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用ELISA进行效价检测,Western blotting鉴定其特异性.结果 诱导表达并纯化了改良型TAT-VP3融合蛋白,纯度大于90%,蛋白浓度为1.2 mg/ml.制备了该蛋白的多克隆抗体,ELISA表明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32 000,Western blotting证明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良好.结论 成功纯化出改良型TAT-VP3融合蛋白,并制备出高效价、高特异性的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9.
尼卡地平对肾移植受者环孢素A血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尼卡地平对肾移植受者血压和环孢素A(CaA)全血谷值浓度的影响。方法:试验组62例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的受者服用尼卡地平,服药前后作自身对照;23例受者服用硝苯地平作为对照组,以CsA全血谷值浓度、CsA剂量、肌酐、血压作为临床评价指标。结果:试验组受者服用尼卡地平后CsA血药浓度显著升高、血压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与服用尼卡地平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6个月后环孢素剂量A减少达34.2%,对血肌酐无明显影响。结论:尼卡地平用于肾移植术后能有效治疗和预防高血压,并可提高CsA血药浓度,减少CsA用量和费用,并不增加CsA的毒性反应。尼卡地平与CsA合用可节省费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膀胱癌患者血清、尿液及癌组织中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分级、分期的相关性,为运用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抗膀胱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20例不同分级、分期膀胱癌患者血清、尿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抑素(AS)、内皮抑素(ES)和Kringle 5(K5)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膀胱癌组织标本中VEGF、AS、ES和K5表达情况.结果 高分级、高分期组膀胱癌患者血清、尿液中VEGF、AS、ES和K5水平均高于低分级、低分期组(均P<0.05);在膀胱癌组织中,VEGF、AS、ES和K5主要着色部位为癌细胞胞质和癌细胞周围微血管内皮细胞,除K5外,VEGF、AS和ES在高分级、高分期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均较低分级、低分期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要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膀胱癌组织及血清、尿液中VEGF、AS和ES表达水平与肿瘤分级、分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